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4/14 22:50:18瀏覽2868|回應0|推薦1 | |
《易經》地理風水羅盤的磁針之理5———續2012年10月 基本上,<羅盤>是一個學理及數術所使用的儀器,應該是統一而一致的。
如果「堪輿羅盤」上的磁針之理,基本上都無法統一的認定,那這種<羅盤>所以延伸出的地理風水理論,參差不齊,就難以令人所信服了。
「河洛易數」藉由「龍馬、神龜」之神話,沒有淵源做論定的數術,大有只問鬼神不問蒼生之情勢。 風水師拿著的這種<羅盤>,變成神話中迷宮式的模板樣,這種風水師傳承給後來學者接受錯誤的知識,豈不可悲!
<羅盤>的磁針有三理: 天極北(天盤縫針、辨來去水)。 地理磁北(地盤正針、立穴定向)。 正北(人盤中針、撥砂)。 <羅盤>的磁針,的確是有三盤的制定, 天盤用縫針出自楊濟貧, 人盤用中針出自賴布衣, 及地盤用正針是自古相傳。 有的門派的羅盤卻沒有三盤,因為講的太繁雜,看的人又容易會誤解,有的老師也就是不用三盤。 就好像<羅盤>上都有「天星二十八宿」, 不會「明師盤線度」的人太多, 使用的人也是一樣很少, 更何況古傳之天星真訣既錯誤百出,也錯過時空。
我認為「北極星」是唯一的中宮立極,因此重難中針、正針、縫針,三針歸一,沒有7.5度的問題。 其中,正北(中針)也就是現代地圖的稱為方格偏角,是一種視覺上的差異,由目視點向前方觀測方位,左右方位所產生的視角度與地理磁北的係數差。測量角度的用法,在近距離的差別是不大,在遠方的龍脈,除非遠距離超過50公里以上的龍脈,才會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其實按照古書都並未有三盤此說,楊濟貧、賴布衣也沒有堪輿學記載留傳後世,皆是後人相繼口授發展而成,是因為堪輿風水學派有別,同時用法更是見人見智。只要知道羅盤三盤的基本架構,不致以為不知,這的確也都是和天星運行的規律有關係,會有所瞭解的大致上是要有根據「天文星象」,而不是用「龍馬、神龜」之神話猜測及推論。
<羅盤>若沒有天池神針,風水大師的「龍馬、神龜」之神話就不用混了,而我們學習「觀星望斗」,就是仰觀天星,還是可以辨別方位。
所以,堪輿風水大師應以<羅盤>為準?還是應以「天文星象」為準?
三元玄空地理「明師盤線秘旨、些子法」在時間、空間使用「開禧度」或「時憲度」全都是順向靜盤。
依照「歲差現象」,「二十四節氣」的太陽到山到向之逆行對應「天星二十八宿」的天星盤線度,只有真實「觀星望斗」,察覺有對應關係才是動盤。
「天星二十八宿」以「北極星」為中心(北極星經歷數千年來,已知有三顆)。 地理「子午線」是沿著赤道圈為排列,不是沿著地理平面,而且<羅盤>的「子午線」與地理平面的「子午線」並不相同的,因為赤道圈的「卯、酉」兩點與地理平面的「卯、酉」兩點,只有在「春分、秋分」的時候與日、月、星辰所出入的交際點相同。 <羅盤>的磁針「子午線」指向南北,就只有一個地磁北。 堪輿大師全都是用<羅盤>天池的神針劃出太極而生兩儀,分出南向、北向的是地理磁北「子午線」,因此,地理風水使用的羅盤的子午指向是「地磁北」,而只能說是與天星運行「天極北」的子午線是同向,這是地理上的磁北,在風水<羅盤>稱為正針。
地球有一個自轉軸也叫「子午線」,也是指向南北,跟這個地理磁北不同,應該叫「天極北」,這「天極北」也就是設置「北極星」的考量點,<羅盤>上稱為縫針。
我們看宅相是平面的,也就是看著地平面用<羅盤>觀察地形時,從地理磁北上取得的子午向指南北,因為地球呈圓曲形,<羅盤>子午線的左、右方位都會有視覺上的曲線角。在尋找山龍時,從視覺角度所看到子午線左向或子午線右向,地理磁北與山龍會有曲線夾角形成的地理正北,<羅盤>稱為中針。
就是因為地磁有偏角度,<羅盤>指子北方不是正子北向,<羅盤>指午南方也不是正午南向。通常在近山的距離小,是沒有差別,遠山的距離若超過大於50公里以上,就是俗稱的失之毫厘,差之千里。這時才要注意曲線的角度做好調整,《易經-歸藏易》京房氏的遊魂卦、歸魂卦就是此意,這也可以推測三元玄空九星大卦採用的「替星訣」。
我們要知道的是,堪輿<羅盤>看宅相會產生有這三個「子午線、南北向」的分界,此三界線都不在同一點,三點的分界度數相差都不很大,差度雖是很小,卻都可以代表「子午、南北」方向的定義。
應該是<羅盤>子午線指向「北極星」與「天北極」的極距逐漸增大,周代到漢代以前的極距約有6~8度,被不知情的後人誤解,認為水從天上來,山從陰地出,有先來後到之分別,這就是「地理磁北」和「天極北」的不同。
從周代到漢代的極星都用是「帝星」,直到東漢末年,極星「帝星」之極距太大,到唐、宋代在天北極點已經找不到「帝星」,實地「觀星望斗」的測定改以「天樞」為北極星。堪輿理論若不修正,就會失去了原有學術的中心依據,才演變成中針、正針、縫針各以7.5度來劃分界,而產生有此一說。
明末、清初同樣的問題出現,「北極星」不明確,加上傳承古天文有了斷層,據說這也就是明末蔣大鴻以三針都採用正針的主要因素。清代以來一直沿襲及傳承,到了民國成立改用西曆後,同時北極星改用「勾陳一」。 現代已經知道「北極星」會有變動,而且極距是在1度內,只用正針即可,根本沒有中針、正針、縫針之分,也沒有甚麼有7.5度可以調整的問題。不然如同現在的堪輿大師們經常會陷入「死經書」的古書紙堆中,同時還在使用被淘汰的「秘傳真訣」或在過時的「活口訣」裡鑽牛角尖而不可解。
《易經》其實是以簡駁繁,想的多了就越想越雜亂,造成真偽不明,這正是古人在傳承風水學理無法一致的原因。 <羅盤>地盤正針實為人之宅相坐山立向,居中建極,以運四方。 三針歸一,應以地盤「正針」經天緯地,偏正兼備,無所不貫之。
<羅盤>使用磁針,能兼常「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即能知其方位之別,南北方向不離於地面,陰陽運行不離於天星。 堪天輿地以南北為準,天星以子午適中,<羅盤>磁針在地面上實繫於天星,「北極星」在天,而實通於龍穴地宮中極,天地相息,兼之則通,偏之則失。
地理風水師手拿一只<羅盤>,使用神針指向於辨方位、擇時、揀日,動軛有忌,而若無所依憑,如「河洛易數」藉由「龍馬、神龜」之神話,專以神煞論吉凶,讓人諱莫如深,難以明信,難怪同一風水案例,經常造成了很多門派的不同,堪輿大師、五術學者、信眾者不能有一致的共識。
堪輿用<羅盤>應該是共同一致的公器,而完全論及萬象、萬物的「時間、空間」等等的自然法則,其標準不應該有多重的立論,也不應有此是而彼非的觀念。更不可拿人家造命、子嗣福運、兒孫之氣脈、命脈之綿延開玩笑,以避免誤人之福德。
例如: 台塑王家大娘,對於合不合葬的問題,變成了唯有用法律來判定人為的因素,採用法院判決最有效能的,研究這種風水又有何益?!
《易經》以天道示形,為中華文化及五術源,堪輿之道崇尚「觀星望斗」。 《易經》以天文星象為淵源,天星課程洽詢:e-mail:tsao144@yahoo.com.tw 台北市星相卜相卦堪輿業職業工會 曹盛健 敬上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