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1/06/02 09:08:15瀏覽1095|回應0|推薦0 | |
注《易》解讀「河圖、洛書」:「陰陽之道,丑未之位必交」 , 何謂必交?天星象也。 「河圖、洛書」之解讀,尚屬後天人文創說, 不觀天文星象,絕對不知為何 “丑未之位必交,二八異位”之源由。 從西漢到東漢時,講《易》者皆無人講解到「河圖、洛書」。 東漢有鄭玄注繫辭稱河洛,也本是後續之書,晚出而不足以為憑。 隋唐之前有在批註《周易》之著書,並沒有具體說明,有亦是一語帶過,泛泛之言。 隋書五行術數類有述載九宮圖,或許是鄭玄注八卦時九宮的易圖。 到了宋初,附會前古人而注《易》之圖,始有「河圖、洛書」之出現, 經宋、元、明、清等後來者互相附會,發展出“圖書之學說”。 宋代劉牧以「河圖、洛書」更换其名,後續諸家因仿傳述之,成為河圖非河圖,洛書非洛書, 直到朱熹才復原之,從其舊而成為現在「河圖、洛書」 。 論「河圖,洛書」,也要以《易》為其基礎之淵源, 四庫全書總目記載: 圖書之說,雖執之成理,乃修練、術數之二家旁分易學之支流。 今詳諸家所釋義有多端,雖各執其說而理,則未允能試論「河圖,洛書」之淵源,未詳其所出之宗也,何者? 「數因象而生,象不由數而見」, “數”乃後天生數,有陰陽之順逆推演。 請參考:「河洛易數陰陽動靜圖」、「四方四隅交遷圖」: 動而交易,靜而不遷。 若以陽動陰靜論則數起於上,自上而下, 陰動陽靜論則數起於下,自下而上也, 則成「河圖、洛書」之位也。 (陽動陰靜而論,則數起於上,動四方;陽靜陰動而論,則數起於下,動四隅) 一、動而交易,靜而不遷:(想當然的假設狀態,河圖、洛數之初如下:) 河圖之初,本有1,2,3,4,5,6,7,8,9,10,順布之。陽數動而交易,陰數靜而不遷,如乾君而坤藏.. 。陽數靜而不遷,陰數動而交易,如乾主而坤役,..。 洛書之初,以三三積數為數,1,2,3,4,5,6 ,7,8,9層而列之,以成四方。 陽動者四方交易,陰動者與四隅交易。
<河圖、洛數>之丑未之位必交, 不仰觀天文,絕對不知為何 “丑未之位必交”之由來。 吾人若是仰觀天星,觀察那恆星視運動,四象二十八宿在四季初夜所見,春見南朱雀七宿,夏見東青龍七宿,秋見北玄武七宿,冬見西方白虎七宿。 是春震卯東、夏離午南、秋兌酉西、冬坎子北,四時順序季節所見之在四方出現之星宿,顯見的變成為南朱雀、東青龍、北玄武、西白虎,與習常認知四象之順序相反。 春、夏季應見之東、南方星宿變更為南、東方星宿,秋、冬之應見西、北方星宿變成北、西方星宿,於是東北、西南星宿出現的方位均做反向,此乃因相對運動將南北方變為北南向,又因地球自轉自西向東,乃將東西方又予以變更為西東向。 因此,恆星出現在四時所見此視運動之天星現象,若是看古天文書籍中所記載,如不明此天理,為何《易經》五術之<河圖,洛書>說「丑未之位必交,二八變異」? 乃就墮於五里霧之中。 當時,此孔穎達起初亦必有困惑,對於恆星視運動在東西方向之反向,無法瞭解,再思之,惟有將「地理不動之處」變為右轉動,用地支的紀時方向與星行方向實際上是相反的,這才解此因惑。 孔穎達有見於此恆定之天理,故在疏中言:「天道左旋,日體右行,故星見之方,與四時相逆。」 地理風水老師若未知曉天文現象,又無自知之明者,根本不明此天星運行之恆定真理。 在說明「丑未之位必交、二八變易」時,<河圖洛書>只是運行的工具,卻乃是一頭霧水,千鑿附會兼百般誤解,地理風水老師十有八九盲從於術數說,還誤把<河圖,洛書>當做《易經》之淵源? 作工坊的匠師到此為止,必竟要瞭解此天理,正是任何人類也無法創改之真理實相。 經常被誤會的天星學(貪狼一白、巨門二黑、祿存三碧、文曲四綠、廉貞五黃、武曲六白、破軍七紫)假借北斗七星,根本不算是天文星象,其實,擇日、天星學、曆法也要依實測天文現象制曆,一向言日月右旋,亦因此才能推算出曆書中之時間,而不再假借太歲紀年。 《易經》曰:「仰以觀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 《易經》以天道示形,為中華文化及五術源,堪輿之道崇尚「觀星望斗」。 《易經》以天文星象為淵源,資料及洽詢:e-mail:tsao144@yahoo.com.tw tel:0933711699 曹盛健 |
|
( 興趣嗜好|星座命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