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9 01:47:55瀏覽6200|回應11|推薦18 | |
緣起 在炎陽高照但悠閒清心的暑假中,突然接到「北大校訊」的邀稿,著實讓我受寵若驚。畢竟我來到台北大學應用外語學系才剛屆滿四年,還算是位新進教師,而學術研究工作也才開始加熱起跑,談不上任何成就。何況談學術研究,我不及應外系及校內濟濟之優秀學者。可能只是暑期中其他教授仍有諸多要務,無暇供稿,不如就由我野人獻曝,以充版面。 既然個人粗淺的學經歷不宜談生硬的學術研究議題,不妨就跟同學聊聊我個人的成長歷程,如何從英文欠佳的哲學系畢業生,經歷人生的幾次轉向,如今在本校應用外語系擔任教職。其中的悲歡成敗、利害得失,也許能提供同學規劃個人職涯發展時作為參考,對未來人生的走向也有個取捨的借鏡。 進入愛智之學的殿堂 我從小學開始的課業成績就謹守中庸之道,不求優異特出,也不敢落於人後,胸中無大志,只喜歡悠遊於自己的閱讀世界,舉凡文史哲經典、小說、散文、乃至於休閒雜誌、漫畫等,信手拈來就讀得津津有味。記得以前父母親問我將來的志願為何,我脫口而出就是想開一家書店,因為可以坐擁書城、免費盡覽群書,而且散播知識有利世道人心,又可糊口謀生,何樂而不為。 我平日雖喜讀書,但這些課外知識對於我在校的成績並沒有實質的提升,而且當時的升學主義壓抑青少年對於自我的開發和探索,讓我極為反感,也對生命的意義感到茫然。我只知道以我的理想性格和人文興趣是無法就讀理工和法商科系,但究竟想讀什麼,自己也無定見,只把分數和文科的志願交給聯招會分發,不知為何就進入了東吳大學的哲學系。 哲學號稱愛智(love of wisdom)之學,是追求宇宙萬物最高最終原理的學問,許多科目旨在探討人生的終極價值,例如知識論(Epistemology)探索認識之「真」、倫理學(Ethics)討論道德之「善」、美學(Aesthetics)研究自然和藝術之「美」。而我在進此智慧堂奧後,終日出入中西哲思,沈浸思辨論理,讓我對事物的觀照能培養出不同的視角,也開始享受到做學問的樂趣。就在哲學系同學煩惱畢業後要從事何種行業之際,我卻興起考研究所的念頭。我因家住台中,就考上東海大學哲學研究所,一方面在家幫忙工作,一方面持續哲研所的課業,兩年就拿到碩士學位。 苦思就業問題而決定轉換跑道 哲研所畢業後,入伍至空軍任少尉補給官。在軍中也開始苦惱如何規劃未來生涯發展,畢竟主修哲學在就業市場上並無明顯立足之處。舉個簡單的例子,當年找工作最佳管道是看報紙的求職欄,但我從未看過有何種職缺是徵聘哲學系所的畢業生,台灣社會似乎並不需要這樣的人才。倒是某日走在街上看到路旁有一小攤,招牌上斗大幾字寫著「哲學算命」,也許這才是大眾對於所謂哲學的想像和需求吧。 總之,我明白要靠過去六年辛苦研讀的哲學來找工作是幾近無望,勢必要轉換跑道,找個符合時代潮流和未來趨勢的領域重新出發。當時這樣的決定並不容易,在某種意義上是否定自己過去長期以來的投入和努力,而且重頭學習一項專業所耗費的大量時間和精神也令人卻步。但是我總不能一輩子都沈溺在哲學的象牙塔內而不出來面對現實社會和人生的責任,只能義無反顧地選擇一個新的戰場,而那時我就選擇了英語教學。 之所以選擇英語教學,肇因於就讀哲研所的課餘期間,我硬著頭皮在母親任園長的幼稚園裡教英語。當時幼稚園的英語教學不如今日普及,對師資的要求也不像現在都要金髮碧眼的老外。那時只見教室中一個大男孩被一群小朋友簇擁著唸英文字母,畫面雖然突兀,但也不失溫馨。小朋友在學習上的感受和表達都是最直接的,看著字卡上的卡通圖案,我隨口用誇張的語調說聲:「這頭elephant的nose怎麼會打結啊!」就會有人笑到翻落到小椅子下。下課後常有小朋友圍繞著我談心事,要離開時還會有小朋友抱著我的大腿喊:「老師,不要走。」直到我走遠了,回頭一看還有人在揮手道別,總是讓我心中暖暖地離去。這就是我與英語教學意外的邂逅和甜蜜的起點。 而我在軍中苦思自己未來的出路時,心想既然小朋友這麼喜歡上我的課,想必我的英語教學能力還不錯。而且英語是國際語言,對於台灣將來與國際接軌有極大的助益,應可符應社會未來的脈動,遂當下立志負笈美國擴展視野、再圖深造,希望將來能成為一名英語教師。於是我利用在軍中服役的空閒時間勤讀英語,退伍前即通過托福考試而申請到美國東部名校紐約大學(New York University)的英語教學(TESOL)碩士班,這對非英文系畢業的我是個相當大的鼓勵。 赴美攻讀英語教學卻無助取得教職 我退伍後逕赴美國專攻英語教學,期間除勤於研習各種語言教學理論與研究方法外,亦努力體驗美國社會文化與生活,希望可以化為我將來回台從事教學的養份。在紐約大學一年半後畢業,獲第二個碩士學位。但我為充實在英語技能上的多方學養,復前往美國加州蒙特雷國際研究學院 (Monterey 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研修中英翻譯課程,也曾到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 University)進修應用語言學。 為彌補我大學非本科英文系的缺憾,我在美竭盡心力學習兩年,本以為回台後可以找間高中教英語,從此安穩無虞地度完餘生。但是沒想到當時非台灣師範體系畢業的老師就只能到私立學校任教,而且今日師資過剩的問題從我回國那年就顯露端倪,留美碩士已經在全台徵才的學校到處流竄。以我大學非英文系的學歷和僅有的兒童英語教學經驗,讓我謀職時四處碰壁,連私立高職都不得其門而入,最後只能流落在各語言補習班兼職度日,我原本滿腔的理念熱誠漸次化作滿腹的委屈心酸,這段過程讓我見識到台灣教育行政體系的僵化和現實。不過在語言補習班裡教書沒有升學考試的壓力,我反而得以靈活應用在美國習得的教學理論,並累積許多寶貴的實戰經驗,算是我教學生涯中的磨練期。 從英語教學轉戰新聞編譯 結婚生子後,為求養家活口,終究需覓得專職,於是我利用英語的專長,首先進入《遠東經濟評論》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駐華分社擔任社長助理。後轉就職於非凡財經電視台,任國際新聞組組長。再考進聯合報系之經濟日報任國外新聞組編譯。我在這些職務上將國外最新財經資訊透過電子和印刷媒體譯介給國人,也使我對國際金融市場、各國經濟現況及先進科技產業具備更深一層的瞭解。我甚至再考進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口譯組,利用工作之餘進一步學習口譯理論和磨練技能,可惜後因公忙休學而未能取得學位。 這段期間讓我浸染在專業的新聞環境裡,並將所學英文作實務上的運用,感覺非常充實愉快。只不過我對英語教學的熱愛未曾退燒,專任新聞編譯工作之外,也到專科院校兼職教授英文,日夜交征的工作型態使我疲憊不堪,但每次上課時學生一聲「老師好」就讓我精神為之一振,傳道授業解惑唯恐不及,好為人師之病於此體現無遺。 職涯再度轉向取得專任教職 在知名報系從事新聞編譯雖然穩定,薪資福利也都不錯,但編譯新聞的工作內容數十年如一日,長期下來可能難以取得較高的成就感。因此我當時的夢想還是只想當專任老師,這是多麼有意義的工作:學校付錢請我讀書、和同學分享知識、看著學生成長….當然還有寒暑假也很棒。我幾乎每天都在腦海中具體鮮活地呈現我有朝一日上課教學的模樣,只願能夠心誠則靈。 某日偶然看到報上刊登中部鄉間某私立專科學校應用外語科徵聘專任英語教師,不禁怦然心動,我心中雖然仍縈繞過去到處求職遭拒的陰影,但天人交戰一番後,按捺不住還是前往應徵。當然我大學非英文本科系畢業的污點還存在,但此次挾豐富的翻譯實務和英語兼課經驗,申請教職總算如願以償,正式取得專任講師資格。由於此職位得來不易,所以我也就格外珍惜,在教學崗位上兢兢業業,和學生的相處更似如魚得水。其實除了英語的知識能力之外,這些年輕人所需要的不過就是老師的尊重和關懷。常和學生閒話家常,參與他們的活動,無形中就可引導學生親近英語,增進他們學習的興趣。許多當年英語程度不佳的同學,如今都已從國內外大學外文系所畢業,這無疑是身為老師最大的成就。 二次赴美取得外語教育哲學博士 我想當老師的夢想雖然成真,但是人生的考驗卻不會停下腳步。當時的私立專科學校為求升格大學,往往威脅利誘講師繼續進修深造, 但我仍是想測試一下自己能力的極限,也不願再甘於過去平庸度日的期待。我逐漸體驗到人生愈想平庸,生命卻只會愈加諸你更多的挑戰,不如提升夢想的高度,各種困頓挑戰就變成理所當然之事,反而可以安然接受和面對。 後來我申請到在美國外語教學界頗具學術聲譽的德州大學奧斯汀分校(The University of Texas at Austin),我歷經幾十年的求學生涯,沒想到臨到人生中年又要回復學生的身份,真是感慨萬千。在惜別會上不捨的同學哭成一團,差點就把我留下來了。而我帶著學生滿滿的祝福,悲壯地以中年之姿到了美國。修讀博士的過程自是苦不堪言,但我常以「退此一步、即無死所」自勉,寫論文更是三更燈火五更雞,幸而自虐積習既久也就甘之如飴。再次回到學術殿堂,滿足了我旺盛的求知欲並蓄積作研究的能量,我的各科成績均保持全A紀錄,三年多即取得哲學博士學位(Ph. D.)。而我的研究重心與專長領域為翻譯研究(Translation Studies)、外語學習策略(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研究方法(Research Methods)以及第二語言習得(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回台貢獻所學並積極從事著述 回台後應國立交通大學之聘於英語教學研究所專 除忙碌教學和行政工作之外,我也盡最大力量來從事研究和著述。我自覺進入大學任教時的年齡已不小,和我相同教學年資的教師大致上都比我年輕許多,而和我同齡的教師卻早已任教多年,我只有在研究上力求表現才能突圍而出。我常自喻,別人比我早進學術圈,在學術的路上可以穩健行走,而我初步這條迢迢長路,只有急速奔跑才能追趕得上。目前我在研究方面已出版專書七本和發表研究論文數十篇,進入本校三年即以著作升等為副教授。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國內高等教育生態變化快速,對日益眾多的研究生、甚至教師而言,為了在這競爭熾烈的學術環境中脫穎而出,用英文撰寫研究論文已成學術能力中非常重要的一環。我有感於大專院校師生面對英文論文寫作的龐大壓力,致力編寫英文論文寫作相關書籍,所出版的《英文研究論文寫作:關鍵句指引》和《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文法指引》兩書已分別付梓六刷和三刷,並為多所大專院校的英文學術論文寫作課程指定為教用書。而最新作品《英文研究論文寫作:搭配詞指引》一書於本月上市不久後即登上博客來網路書店語言類新書排行榜的首位,十二月初也逕付二刷,可見現階段高等教育對於英文論文寫作之重視。 結語 回顧自己人生的來時路,也許不像一般大學教授那樣平步青雲,我反而是酸甜苦辣百味盡嚐,但是一路跌跌撞撞倒也走出一條平坦大道出來。過去的每一項挫敗,現在看來更像是一種祝福;人生的每一次轉向,其實都有機會同歸於一個終點。例如我捨棄所愛的哲學才能找到最愛的英語教學、無法在高職找到教職才能使我現在於台北大學任教、為求生計從事新聞編譯才讓我有能力研究翻譯理論並出版專書《新聞英文閱讀與翻譯技巧》,凡此種種人生經驗,讓我深覺每次挫折都有潛能變成再次奮起的動力,僅端賴每個人面對挫折的態度而定。最後要跟同學分享的,就是你對自己期許的高度會決定你最終成就的深度,要努力實踐你的夢想,全力投入你覺得有價值的目標,在過程中不要害怕挫折,反而要擁抱失敗,其實人生中最深刻的價值和意義多是從挫敗中尋獲。也祝福同學讓夢想引領你們前行,即使最後不一定能抵達你理想中的終點,但沿途的風景將因此而壯闊美麗,謹以此文互勉之。 (原文載於國立台北大學校訊第100期: http://www.ntpu.edu.tw/ntpuNews/files/20080916111120.pdf,作者目前任教於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