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3/12/11 00:44:50瀏覽2002|回應15|推薦42 | |
(手稿的封面,是父親的毛筆字。一個沒有文憑的軍人,堪稱書法家了。)
(父親的鋼筆字,也是我景仰不及的。他是端午節生的,雖然過陰曆,落款日是他的70歲生日。) 我在1980年離開台灣。離台前,讀了一本原文書,書名是 “In Search of History“。 最近調研發現此書,是1978年頭版出書,我可能是1979讀的。書中一段描述作者在中國時,對於國內鬥爭的看法,譴責國民政府不抗日,屠殺新四軍事件。 讀後,我與父親聊天時提起。誰知父親聽後,致為震怒,大罵美國人寫書胡說八道。那時正值中美斷交的幾年,我以為父親的生氣,乃因由時局導致的反美情緒。甚至,可能還不孝的想,老爸,你說的算嗎?人家是大本洋書呀。 我出國前夕,父親給了我一他寫的手稿,題為“茂林戰役回憶”。我隨手翻閱,收藏了起來,一直與其他舊文檔,如我的畢業證書,講師證書,特考及格等,在美國用不到的東西放在一處。 最近,整理舊物,尋了出來,再次詳讀,並且開始在網上搜尋,才發現原來此稿,還是一段歷史資料,差一點被我這個不孝子給埋沒了。 先說這本洋書,及其作者。 此書: In Search of History (1978),是大名為 Theodore H. White(1915-1986)的自傳。他原來是一個哈佛畢業,費正清的大徒弟,畢業後來華。後來遇到時代雜誌的老闆 Henry Luce, 聘他為駐華記者。 他比我父親小四歲,也多活了五年。他曾經是時代雜誌,二戰時駐華記者,中文名叫,白修德。 TH White,後駐歐特派員,然後回美,成為專跑美國政治記者。在60,70年代後,寫了一系列(四本)美國總統選舉(The Making of Presidents)的書,而成為一個備受推崇的新聞人與美國總統的史家。 他在1958年,還根據自己的經歷寫了一本小說,(The Mountian Road)。1960好萊塢還拍成電影,關於美軍撤出中國,電影由詹姆斯史都華主演。我猜主題意識問題,可能當年的電檢處沒有過關,來台上映,不為我人所知? 他對中國的觀點,是當時典型的左派文人的浪漫,即國民黨腐敗無能,共產黨代表著農民,工人,及普羅大眾的新希望。 其次,關於父親的文章標題“茂林戰役”。 我在網上搜尋得到的,有關“茂林戰役”的資料不多,可是一步一步的挖,才發現幾乎所有的資料,都不再用“茂林”為關鍵字。整個事件,後來或者被稱為“皖南事件”,尤其大量的簡體字資料(猜猜都是誰寫的),被稱為“新四軍事件”。 而所謂的“新四軍事件”更是中共眼裡的一樁重要的要建黨,建軍,建國歷史事件。新四軍的第一支隊(同師長?所謂的“新四軍事件後,他成了軍長)陳毅,後來幹了外交部長,副總理。共黨甚至在2003年,斥資將此事件拍成26集的,號稱第一全場景大製作的連續劇。全國聯播,至少在數億大陸同胞的心裡,製造也定案了一段歷史。 我五月出生的父親,1941年時差幾個月才30的青年軍官,是當時參戰部隊(第144師)的師作戰參謀。 在快40年後,一個70歲的老人,在還沒有家用電腦,更沒有internet,也懷疑圖書館有資料可查可用,他憑著記憶中的坐標,重畫作戰地圖,寫下了茂林戰役的回憶。 相形之下,在西方的大記者報導的茂林戰役,國軍不抗日,只剿匪。 在共黨的歷史製造機器下的新四軍事件,國軍更是壞到底地殺害革命志士。 在這兩邊“權威”的歷史報導下,我父親,一個無名的參戰部隊的小參謀的回憶算什麼呢? 各位看官讀了自己決定吧。 |
|
( 創作|另類創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