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9/05 08:53:13瀏覽1523|回應6|推薦19 | |
美國與其說是世界第一大國,更是職業運動的盟主。 台灣運動員只要在美國職業體壇佔一席之地,就立刻被封為“台灣之光”,尊榮等如當年免死的的青天白日勳章。 NBA 出了一個林書豪,台灣的媒體,皆樂翻天了,沒關係也拉關係,林及父母是美國人,可是祖母還在台灣,立封誥命一品老夫人。 不談台灣媒體,只說美國的職業運動。 職業運動是美國文化的重心之一。對大多數的美國人而言,季節不是四季變化,而是球季開打。棒球帶來春天,明晚,NFL第一場比賽,冠軍巨人vs牛仔,是秋天的開始。 美國大城具有其職業球隊,美國人瘋自己的球隊,甚於愛國家。 而愛國,美國人愛的就是:母親,蘋果派,與棒球(baseball,motherhood,and apple pie)。 有球隊的城市,加稅舉債(市公債)也要建新體育場(台灣人叫“巨蛋”,其實是金母雞),留住球隊。 沒有球隊的城市,想盡辦法加盟,或挖別州的隊。 因為職業球隊,不但是一個城市的驕傲,不只是市民主要的修閒生活,更帶動旅遊,餐飲,球衣等紀念品銷售等經濟活動。 (插話:球衣比門票收入還大,貝克漢姆來LA踢足球,條件不在薪水,而要球衣販賣抽成!) 職業運動的重要性,可由另一角度觀之:美國50州,你不必讀美國地理與美國政治,只要看該州職業球隊的多寡,就知道誰大誰小,也知道要想當總統,候選人應該勤力往那些州跑了。 美國的職業運動,除了是美國文化的重心,運動帶起的整個產業鏈,是一個主要的經濟產業活動,2010年的運動有關的經濟產值是$414B,(4千140億美金),佔美國GDP的3%。 看官別小看這三趴,美金414B 是什麼意思呢? 2010年只有29個國家的GDP,超過美金400B, (台灣是排名26,$466B)。 本文說“加拿大模式”,且把話題拉回加拿大。 加拿大,看面積,是個大國,論人口可是不大,近年來拼命廣收移民,也只有三千四百萬人。世界排名第35,人口比不上西班牙(4千6百萬),南韓(5千萬),英法(6千多萬),泰國(6千5百萬),伊朗(7千5百萬),德國(8千5百萬),越南(8千7百萬),菲律賓 (9千2百萬),更別說上億的十一個人口大國,(雖大國,除美,日,俄,具窮!) 可是,她佔地利,一有資源,二靠著美國。 加人靠美國的市場,發展自己的經濟,當然更不會小視國界之南這座職業運動的金山。 加拿大無幾大城,養不起幾個“巨蛋”,幾隻金雞母,可是又不願意只在場邊看,乾流口水,因而(出現“加拿大模式”),即各城自組隊,養隊,參加美國的各類職業聯盟。 於是,多倫多有隊打NBA,MLB(棒球),MLS(足球),更有NHL (冰球)。 蒙特婁有隊打MSL及NHL。溫哥華,有隊打NHL (插話:2011年,溫哥華發生冰球冠軍賽暴動,因自認冰球乃加人國球,焉能輸!)及MSL的足球聯賽。 此一模式,可是雙贏,美國不但外銷運動,場場比賽(尤其是MLB)有了加隊,成了世界級的國際大賽,贏者更號稱世界冠軍。 加大諸城,市民生活充實健康,不似台灣人守著電視看綜藝節目,聽名嘴造謠,或夜店去挺屍/撿屍等。 地方經濟也因為體育愛好者增多,而消費市場活躍,運動產業鏈帶動內需,不只靠出口美國存活。 台灣人口更少於加拿大,勉強養幾個棒球隊,連個足球聯盟也一再倒閉。幾百萬人的台北市連個足球場也被花博沒了,怎麼養金雞母? 這正是思考採取“加拿大模式”,參加大陸的職業運動聯盟的好時機。 台灣城市(台北,高雄,台中等)可以城市養隊,(當然是企業支持,或自成企業),參加大陸的籃球,足球,排球等各類職業聯賽。 而北,中,高市也成固定賽點,市民可觀賞本市隊主場,迎戰大陸各地球隊,甚而亞洲職業球隊,何止是市民之福,更是地方經濟的強心針。 幾週前,英超足球隊曼聯成了上市公司,更證實職業運動是潛能無窮的商機,運動是賺錢的經濟產業。 台灣,目前經濟不振,正是開發新產業的大好時機。台灣的職業運動產業,是未開發的金山銀礦,其社會效益,更遠超過金錢。 第一, 培養職業運動員。當下年輕人,除了惡補考試外,多一條新的出路(upward mobility)。 台灣又哭嚎人才缺乏,又擔心青貧的下一代無工作無希望無出路,發展職業運動,正是一解方。 第二, 職業運動,場場比賽萬人觀賞,充實市民生活,比蒼白的文藝,膚淺的綜藝,高寡的歌劇等文化活動,更凝聚愛鄉愛國情操,更健康,更陽光。 第三, 造就社會新偶像新楷模:體育明星。目前的青貧草莓,指望當周董林志玲,不然做宅男,或宅男殺手。 第四, 國際人才交流,外籍陸籍運動員來台效命,更多“台灣之光”打入國際體壇。 第五, 帶動全民體育,一生運動的好習慣,不是只看馬英九一個人跑步! 第六, 打入世界杯,世運奪牌,為國爭光。 |
|
( 時事評論|財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