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有意思的一篇讀者投書: 博士滿街跑
2011/09/06 08:35:27瀏覽1987|回應3|推薦8
熱門話題-博士滿街跑 非國家之福
  • 2011-09-06
  • 中國時報
  • 【賢文/北市(文字工作者)】

 《中國時報》報導國內目前每年博士班畢業生已超過三千七百人,較民國八十四年增加二倍多,目前出現人才供過於求的嚴重警訊。

 的確,近十年來,教育部縱容各大學任意增設博士班(連許多從五專改制,應以實務計或技術為重的科技大學,幾乎校校都有博士班),現在,博士生到處氾濫了。博士太多,而產業沒有跟著發展起來,博士生只能往研究單位或教職發展。但問題是教職也有限,而許多公職,講求的是肯幹和實務學習,有博士學位者,常扛著學位榮譽,不是不肯放下身段學習,就是缺乏實務的能力與熱忱。

 故教育部實在也該管管各大學,沒必要設那麼多博士班,以免又製造一大堆的流浪博士了。

------------

這位讀者寫的很好,寫的問題也很有意思。 

博士原是做學問,到了最高,最精,或最博層次的一個認證。 但是,不見得,博士就比學士或碩士學問好,或在職場上更值錢。  例如說, MBA 是碩士,可是美國職場上最搶手的學位, 沒有聽說哪家大公司,聘請商學博士的。  商學博士,只有大學會請去教書, 除非你拿個諾貝爾獎,在大學教會計的商學系教授賺的薪水,遠不及職場MBA的待遇。

土木工程師亦是然,需要的各州執照與工作經驗。  我有一友人,為了居留美國,唸到土木博士,又土又木的,教書的工作都找不到,只能在一個律師行當專家,為律師打官司時提供專業知識。 

唸建築的,搞音樂,美術的,其他表演藝術的,沒有才氣,博士又何用。

那律師亦然,一個 Law Degree,再加考過州的執照 ,即是執業的認證,何須博士。  博士只有馬英九等人去讀。  美國的大法官們,大律師們,沒有聽說幾個讀了法學博士的。 

我年輕的時候,也上過博士班, 讀了一年不到就悟道了。 

第一,博士誰都可以讀,只要有錢有閒。 

第二,外國人讀博士,尤其文科的,賣賣本國的東西,保證拿學位。 (你去查查李登輝的博士論文寫什麼)。

第三,沒有找到工作,只有繼續讀,不然就無法用 I-20 留美。 (陳致中就讀了三個法學院了。)

第四, 不管讀什麼, 讀的都還是英文而已。

我當年,是有本事找事,卻沒錢也沒時間讀學位,才毅然覺悟,未入博士的歧途。 不然也是跟著滿街跑。 別說台灣,我住在地,最近華文報紙廣告上登的房地產經紀人,賣保險的,房貸的,都是xx博士。 (這些大陸來的新僑,也相信這學位,沒問他是房地產,還是金融保險博士?)

要說的是博士並不代表個人的能力,所以也不等同這個人應該得到最好的酬庸。 

我有一個好朋友,小孩都大了,錢也賺夠了,60多歲了才去牛津讀了個歷史博士。   台灣現在,也是世界上排前幾名的富國,(只是台灣人感覺不到)。 博士滿街跑,就是明證。 

至於,這位投書人,要教育部門來管,來矯正這個問題,也是台灣人的特色。  有人傻,又有錢有閒,你管他讀幾個法學院,讀個博士什麼的?

為什麼事事都要政府來管? (買不到火車票,也要找馬英九總統!)為什麼不讓市場來調節這個現象?   台灣人的病態教育文化,政府又能怎麼辦? 再怎麼教改,再怎麼12年國教,他父母還是把小學生送去補習班,教育部又能怎麼樣?

我說,再多畢業幾千個,幾萬個,滿街跑的,失業的,擺地攤的,甚至強姦殺人的台灣博士,可能才能幫助台灣的父母們,大人們,矯正目前這個教育為考試,唯有讀書高,升學主義至上的病態畸形社會。 

滿街跑的流浪博士們,加油,你們是台灣未來的希望,你們是革命的先烈。 

( 時事評論教育文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imj&aid=5615499

 回應文章

charleyh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另類觀點
2012/10/31 13:36
關於「流浪博士滿街跑」我有另類的觀點。如果國家培養博士就要用到這個人才,那「流浪博士滿街跑」表示浪費人才就非國家之福。這也隱含國家資源被不當浪費。如果是個人有錢有閒又想讀個博士滿足自己也光宗耀祖,那就是個人家務事也不會「流浪博士滿街跑」。
博士的功力展現在研究能力上,博士的工作就應該要能發揮其作學問或作研究的專長。如果國家社會沒有那麼多需要作學問或作研究的職務工作,那麼過多的博士就會滿街流浪了。所以,年輕人攻讀博士前要先自檢討自己的性向能力是否適合作學問或作研究並樂在其中,中年人讀博士要看其動機之必要性,如有必要,多半是職務升遷,那並不會到處流浪滿街跑。有錢又有閒的金領銀髮族退休後還攻讀博士學位者,則是國家之福。年歲漸老,閱歷更深;老中青同堂學習,教學相長更精進。退而不休做志工,終身學習不落伍;對社會繼續貢獻,對家庭教養也是好榜樣。曾看過一篇報導說「台灣人口老化問題嚴重,國內六十五歲以上人口約有二百四十八萬、佔總人口一成多,卻用掉三分之一健保醫療資源。」所以,最重要的是人老心不老,老年人若能維持活力健康的生活就是對社會國家的重大幫助。因應少子化趨勢,很多私立大學可能招不足學生而關門,我預料銀髮族回大學進修碩博士學位也將會是一個市場需求和社會趨勢。
如果媒體在報導抨擊「流浪博士滿街跑」的同時也探討銀髮族退休後進修碩博士學位的市場需求和趨勢,那就更有意義。

真心開心關心!核不核民意比高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又多一則名人的[不是每家博士班都進得去]見證
2012/03/19 16:19

張忠謀回憶,在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學士與碩士階段,成績雖稱不上頂尖,從來沒擠進前5%,但也不曾跌出前30%之外。原本他滿心期待要繼續攻讀博士,以後可 以當個教授,沒想到第一次沒考取,第二次也落榜,當時的麻省理工學院規定,挑戰博士班兩次失敗後,終生不得再報考,自己成為這樣的失敗者。

但張忠謀進一步指出,沒考上後一度很失意,吃不好睡不著,認為自己的表現讓父母失望,也對不起剛剛新婚的妻子。為了養家只能離開學校到外面工作,沒想到峰迴路轉,三年後轉到另一家公司備受看重,才重回校園攻讀博士。

張忠謀表示,六年的工作經驗,讓自己考取史丹佛大學後,更加用功念書,也知道想要什麼樣的知識。全文網址: 張董人生最大的挫折是… - 名人經驗談 - 校園指南 - udn校園博覽會 http://mag.udn.com/mag/campus/storypage.jsp?f_ART_ID=378566#ixzz1pY586zsY

Power By udn.com
OldMan - 風景線(timj) 於 2012-03-25 23:21 回覆:

張的故事更證明讀博士是無必要的。  一個人的成就是他的基本智力,再加人格特質,在美國最被重視的是迄而不捨與幽默感的態度,無此,學位何用?


真心開心關心!核不核民意比高
等級:6
留言加入好友
單從邏輯思考來看, 有錢有閒一定讀得到博士?
2012/03/19 15:29

您這結論太強勢了, 反證不難舉例

除非不管博士班的排名

我對門鄰居成大電機系畢業, 在美國排名前十五的名校念電機博士

不清楚是資格考還是論文未過, 沒拿到博士學位

另外 有校友 (爸爸曾擔任過國立大學的校長) 攻讀美國名校社會科學某領域的博士, 第一次資格考沒過, 期美國指導教授告訴她說, 你可以拿碩士離校, 不用擔心找不到工作, 因他在業界關係良好, 可幫她介紹工作

OldMan - 風景線(timj) 於 2012-03-20 00:13 回覆:

I am a critical man, 當然寫文強勢。  您具的反證,可能都是太差的博士候選人吧。 可能跟李登輝一樣,連英文都不會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