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2/01/25 10:38:24瀏覽1329|回應1|推薦0 | |
前些日子,與早期的學生家長約喝咖啡,她朋友的孩子已大學畢業半年多了,都沒有積極去找工作,整天窩在家裡,白天睡覺,晚上上網。最近突然跟父母要錢,想去美國遊學,朋友不知如何是好來問我的學生家長,而學生家長也正煩惱不知該如何幫忙,而我則回應說:「你如果真的要為孩子好,就讓他去美國,但是不要給他錢。」
反應快的你已能夠連起接下來我所要說的是什麼, 猜到了嗎? 沒錯! 孩子現在的樣子就是做父母的你們給塑造出來的。 現在的他假如體能不好, 是你在孩子還小的時候沒有給他充分的運動; 假如他中文不好,是因為從小你沒有培養他的有效閱讀; 他假如品德不佳, 那更是你從小沒有教好他規矩。每個人都要對自己的生命付百分之百的負責, 孩子的快樂是家庭教育的責任, 快樂和悲傷一樣是會傳染的, 學校的壓力再大都敵不過父母親給予他的愛與勇氣,這股巨大的力量,足以支撐孩子以樂觀的態度過種種艱難,並知道如何去愛別人與尊重別人。
所以, 回頭看看, 現在你孩子的幼年、童年、青少年,你們究竟給了他什麼?
池塘邊的榕樹上,知了在聲聲地叫著夏天,操場邊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兒停在上面; 黑板上老師的粉筆,還在唧唧喳喳寫個不停,等待著下課,等待著放學,等待著遊戲的童年…; 這是四,五年級生,我們小時候在台灣多數人所經歷過的日子,還記得那時期台灣只有三家電視台可以選擇,台語節目有時數和時段的限播,甚至有布袋戲要「說國語」。當時為了政令宣導,每天九點鐘到九點半必須是「三台聯播」,電視轉過來轉過去都是「寒流」「海棠血淚」之類的肥皂劇,讓我們堅信大陸同胞是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都在吃香蕉皮(兩岸互動頻繁後,與大陸友人互聊此趣事時,才知當時的他們也是如此的譏諷台灣人民)。
|
|
( 心情隨筆|家庭親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