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語日本歌之王
2022/04/11 09:27:21瀏覽2966|回應0|推薦10

【台語日本歌之王】

 

寶島歌王文夏過世了,死時九十三歲。剛好彭明敏也在最近過世,兩人有何交集?

 

〈黃昏的故鄉〉。戒嚴時代,流亡美國,不能返鄉的政治異議分子,黨外黑名單人士,大家聚會都會唱這首歌,然後留下思鄉的眼淚。1980年代初期的島內黨外群眾大會,也會唱,而當時大家都聽邱垂貞,因為不可能找文夏來唱。邱垂貞的版本除了鄉愁,更有悲憤與怒吼,隱隱湧現一股奮起抗暴的衝動與力量。

 

〈黃昏的故鄉〉與〈媽媽請你也保重〉是文夏的代表作,也都是1960年代前後最重要的台語歌曲之一,至今仍是台灣人的日常旋律,好多人都愛唱。

 

有台灣人的地方就會唱文夏的歌,因此是寶島歌王。只是,〈黃昏的故鄉〉與〈媽媽請你也保重〉都是日本原曲,由文夏翻譯成台語歌,而且,歌詞也是參考原歌,改寫成台語講法。整個1960與1970年代,台語歌曲最重要的元素就是日本演歌,而文夏是這股風潮的最重要推手之一。

 

文夏把好多日本演歌翻譯成台語歌,他在創作上的成就主要是寫詞,而1960年代另一位重要翻譯作詞家是葉俊麟,大概隨便找來當時的台語日本歌,都會在作詞者欄位看到兩人的大名或筆名。

 

文夏當然也自己寫曲,最著名是〈飄浪之女〉,可惜後來無以為繼,沒有其他代表作。他是科班出身,青少年就到日本上野念音樂學校,此校應該就是後來的日本藝術大學,其中美術部門的前身是東京美術學校,幾乎日本時代台灣畫家都是在那裡留學。

 

文夏受的音樂訓練應該是古典聲樂,但後來走上了流行歌壇,而你從他的唱法,特別是尾音的拉揚,依然可以感受到聲樂技法。他的嗓音屬於溫文輕柔與淡雅,跟他的外型與談吐相當一致。

 

台語日本歌的主題有幾個,包括思鄉、懷親、外出打拼、行船與飲酒,這些後來都影響了台語歌的創作路線,成為台語歌重要的內涵之一,而這些主題早在文夏活躍歌壇的年代都已開發與推廣。

 

文夏是早熟的音樂天才,從日本留學回來以後,隨即組了樂團,巡迴全台演出,而當時除了現場演唱與發行唱片,也能搭配電影,隨片登台,甚至把歌曲內容演成電影劇情,像是音樂家本身的傳記故事。文夏栽培了幾位「文」字輩女弟子,最著名當然是歌手文香,後來也成了他的夫人。

 

相對於文夏是念上野音樂學校,鄧雨賢與許石則是念東京歌謠學校,後者屬性偏向大眾音樂,當然出路就是進軍流行樂壇。在戰前,台語歌曲以創作為主,出了好多經典民謠,比如〈望春風〉、〈河邊春夢〉、〈農村曲〉、〈心酸酸〉等。到了戰後,光復初期,一直到1950年代,也是以創作歌謠為主,比如〈燒肉粽〉、〈補破網〉、〈安平追想曲〉、〈港都夜雨〉等,太多了。

 

問題來了:為什麼這時候沒有日本演歌的影響?

 

答案,因為演歌是在戰後,特別是1960年代開始興盛,在此之前還沒有夠多的暢銷曲可以外銷。演歌之父古賀政男跟鄧雨賢差不多年紀,他確立演歌的音階,逐漸在日本帶起風潮,到了戰後蔚為流行歌曲主流,直到1980年代偶像風潮興起。

 

在1950年代後半,台語歌壇開始大量翻譯日本演歌與流行歌,一直到1970年代初期,可以說文夏掌握了的台語歌壇半邊天。所謂「北洪一峰、南文夏」,差別在於洪一峰的自創曲比較多,翻譯比較少。當然在台語日本歌流行的時代,依然有本地音樂家持續寫台語歌,比如吳晉淮等。

 

到了1970年代,布袋戲興起,很特別地也影響了台語日本歌曲風,當時有好多布袋戲插曲都是暢銷歌,比如葉啟田的〈冷霜子〉、邱蘭芬的〈苦海女神龍〉等。這些歌曲在風格上更加彰顯個人情緒,表達也更加生猛有力,反映了經濟正在起飛,而個人主義正要興起。

在1970年代,文夏的影響力漸漸式微,因為流行曲風已經改變。到了1982,沈文程、洪榮宏與江蕙,相繼推出新一代台語歌,也結束了布袋戲時期,邁向新時代。但你看洪榮宏與江蕙,都受到了日本演歌相當大的影響,當然他們也是聽文夏的歌長大的。台語歌在1991,林強出現,又進入了一個新階段,但台語日本歌已成了台語流行歌不可或缺的元素之一。

 

台語日本歌之王是文夏,他也是將演歌曲風帶入台語流行歌的最重要人物之一。演歌派台語歌與歌手,至今仍受到廣大歡迎,早已成為台灣人休閒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是文夏對台灣最大的貢獻。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73204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