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02/03 11:32:45瀏覽2533|回應2|推薦17 | |
【虎年談虎】 今年是虎年,虎在生物分類上屬於貓科,貓科屬於食肉目,而食肉目底下有犬型亞目與貓型亞目,分別演化出了犬科與貓科,都跟人類生活息息相關。 為什麼要演化出狗跟貓?兩者差別何在? 貓型亞目比較靈活,agile,會跳上跳下,也跑得比較快,而犬型亞目則是演化出了熊那一類的笨重動物。 貓科底下有貓亞科與豹亞科,而後者就包含了獅、豹與虎。 問題:獅、豹與虎,有何不同?為什麼要演化出這幾種有些類似的「大貓」? 豹,乃往迅捷方面演化;獅,往群聚方面演化;而虎,則是往攻擊方面演化。 虎跟獅打架,誰會贏?一般認為是虎,因為更大隻、更有力,而且咬合也更厲害。 虎,是動物攻擊性的最高演化,也是食肉目的巔峰。 人類屬於靈長目,不走攻擊與吃肉路線,幾千萬年前就跟老虎分家。 食肉目與靈長目都是哺乳綱,其他還有好多目,大都是吃草;請問何以演化出靈長目? 因為靈長目的祖先進入了森林,在樹上生活。會爬樹是一個相當重要的功能,可以免於猛獸襲擊,也可以摘果子來吃,於是不必走吃肉吃草、能跑能跳的路線,因此有了演化出雙手與大腦的機會。 虎在演化出來以後,曾經縱橫大地,君臨天下,大家都害怕,但隨著人類稱霸世界,現在全世界野生虎只剩幾千頭,已是瀕臨絕種的動物了。 人,其實比虎,更可怕。 台灣土地上有沒有出現過虎? 今天有作家說虎沒有渡過台灣海峽,但也有人認為虎曾經分布在台灣島上。 虎跟台灣人的生活,最大的關聯是童話〈虎姑婆〉。虎姑婆的故事在全世界都有,基本上有它的潛意識意義,如果用精神分析的觀點來說,就是代表一種對他者的恐懼,屬於一種偏執多疑的心態。 人在成長過程裡,最重要的心理任務之一就是培養出對他人與對世界的信任,trust,但這個任務不是那麼容易達成,每個人甚至每個社會達成的程度也不一樣。 不要講別的,在白天與在黑夜,你對他人與世界的信任程度就不一樣了。 當夜幕降臨,人聲止息,屋內又只有你一個小小孩,因為爸爸捕魚去,媽媽又在加班,這時候當大門叩叩被敲響,你很容易就會擔心,是不是壞人來了? 當我們搬家、升學、換工作,甚至移民,到了一個新環境,這時候就會對內心的信任感產生考驗,而如果不夠穩固,很容易心裡那隻虎姑婆,又會冒出來了。 甚至,當百年瘟疫來襲,其實一隻隻病毒都宛如虎姑婆,什麼時候要來敲門,每個人的認知與恐懼都不一樣。 虎跟台灣人的另一個關聯是兒歌〈兩隻老虎〉,這其實是歐洲童謠改編,只是,為什麼歌詞用了老虎? 那是因為,這是來自中國大陸的兒歌,那裡有老虎。 〈兩隻老虎〉把虎可愛化,於是有了《巧虎》這樣的幼兒教材。 文學上最著名的老虎是《水滸傳》裡的武松打虎,其實你看遍世界文學,這也是極少數寫虎的故事。 人,可能打死老虎嗎?你看武松竟然可以把老虎壓在地上猛捶,須知一隻老虎體重少說三百多公斤,顯然只是一則成人寓言了。 武松打虎的故事,要告訴我們什麼? 幾十年前的漫畫《空手武術》,主角李大山與獅子搏鬥,靈感顯然來自武松打虎,但前面說過了,虎比獅更兇猛更危險。 海明威寫過一篇狩獵獅子的短篇小說,主題是怯懦,與武松打虎形成對照。 電影《少年Pi》上映至今,轉眼已經十年了,昨天在電影台看到,那瘦骨嶙峋的老虎看起來有些假假的,動畫技術還不是很成熟。 《少年Pi》與武松打虎,可以一起看待,都是一種成長小說。年少時代要跟自己搏鬥,因為心裡有一隻老虎,而中年以後也是要跟自己搏鬥,只是那隻老虎化身成了外界種種生活的挑戰。 虎,很可怕,但你了解他的習性,知道他的弱點,就可以馴服他。 人生就是一場伴虎與馴虎的歷程,就看你能不能成為少年Pi與武松了。 中國國畫很喜歡畫虎,但著名作品不多。西洋繪畫最著名是達利那幅吞吐老虎的畫作,你看《夢的解析》中文版的封面那幅便是。老虎在潛意識裡就是一個衝動、難以預料、難以控制、威脅很大的寓意,最常被連結的情緒當然就是焦慮。 老虎還在傳說裡的時候是焦慮,當你上到了景陽崗,就成了畏懼了,而當吊睛白額虎撲向你的時候,就成了恐慌了。恐懼迴路鑲嵌在大腦裡,這是千萬年演化的情緒功能,當中的解剖、生化、影像與行為表現,已經研究很多,都可以幫助我們馴服心中的老虎。 唯一值得恐懼的,就只有恐懼本身。 勇敢奔向景陽崗,當你自己人生的武松吧。 你不怕老虎,歹勢,老虎也不會怕你;但,不被恐懼擺布,你才可以發揮智慧與創意,並保持勇氣,來跟老虎搏鬥。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