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啟蒙與立志
2021/07/05 17:52:58瀏覽2931|回應4|推薦18

【啟蒙與立志】 

一九八五,十七歲那年的春節,是我第一個沒有父親的過年。父親在前一年九月病逝,母親辦完喪事,不識字的她拿出存摺要我幫忙看一下結餘。 

八萬元,我說。 

母親收起存摺,馬上就到附近找了一家工廠上班,得養活自己、我與弟弟。我知道家裡經濟拮据,於是寒假一到來,念高二的我,翻開報紙廣告欄,看到了一則徵求春聯販賣員的小廣告,便找了一位同學一起前往應徵,沒多久就在市場裡擺起攤位,賣起批發來的春聯。 

一開始兩人都羞澀,望著來來往往的買菜人群,只敢默默盼望人家前來光顧,半天下來賣不了幾副,後來一旁一位小販大姊看不下去,過來示範吆喝功夫,我們聽了幾回,並告訴自己勇敢一點,才漸漸學起了叫賣本事:大哥大姊來買春聯!便宜又好看的春聯! 

長大後我當了醫生,不需要為了討生活而向人鞠躬哈腰,但十七歲那年的打工經驗讓我知道,不管做什麼行業,甚至待人處事,只要身段軟一點、嘴巴甜一點,就會讓自己更受歡迎,減少不必要的糾紛與衝突。 

那年寒假過後,父喪的陰影漸漸遠去,我開始把目光投向巨變的世界。那是解嚴前兩年,政治壓力鍋開始掀開,從台中一中放學騎單車回家的路上,有時會在光復國小外操場聽到慷慨激昂的演講,讓人熱血沸騰,而在路上的書局裡,也有寫滿批判言詞的黨外雜誌,讀了不免興起正義感,想要加入改革行列。 

在那年代,批評政府的文章都會被查禁,有一次放學後,我穿著卡其制服,頂著大盤帽(跟當時的警察裝扮類似),進到一家書局要買黨外雜誌,當我一說出雜誌名稱,老闆娘竟然癟起嘴角,不屑地嗆一句:你做樣的事,能賺多少錢? 

我愣了一下,隨即會意:原來,她把我當成查禁黨外雜誌的警察了。 

當時,學校課本幾乎不提台灣歷史,也不講民主運動,而是充斥著歌功頌德的文章,但十七歲的我,嗅到了變革的氣息,於是急切地找來課堂上沒教的史料與言論,偷偷翻看,從此在政治意識自我啟蒙。 

為什麼別的國家可以選舉自己的總統,台灣卻是世襲?為什麼美國有民主、共和兩黨,台灣卻是一黨獨大?台灣接下來該怎樣改革,才能建立一個美好的國家?十七歲的我,經常在週末躲進圖書館,一個人在書堆裡嘗試尋找答案。看了不同資料,有了不同想法,卻無處可講,便在周記裡抒發經世濟民的理念,未料竟獲得老師讚揚,要我保持自修的習慣,繼續充實自己的思想體系。 

上了大學以後,我熱切參與反核、野百合學運與「廢除刑法一百條」等運動,畢業後在行醫之餘也持續關注公共議題。年屆中年,生活穩定,想對公共議題發表意見,沒想到從十七歲以來,靠著自我教育所培養的基礎知識與思辨能力,讓我的文章得到媒體編輯賞識,很快成為專欄作家。 

青少年期,腦細胞膨脹,抽象思考能力劇增,許多人對於宇宙的起源、人生的意義這些議題開始產生興趣,十七歲的我也因為浸淫在圖書館裡,很容易接觸到威爾杜蘭的《哲學的故事》、羅素的《西洋哲學史》,進而找來康德、黑格爾的原著,似懂非懂讀著詰屈聱牙的文字。 

那時,我最大的困惑是,父親只是一個靠著吃檳榔提神做工,辛苦養家的老實人,一生沒做什麼壞事,為什麼必須在五十歲不到就罹癌過世?這世間有神嗎?如果有,這樣的安排,道理何在?如果沒有,誰來決定芸芸眾生的人生軌跡? 

十七歲那年,我有了初步答案,但沒辦法肯定,又不想輕信別人的說法,於是又將自己埋入書堆。我在圖書館無意間看到了書架上陳列一整排精裝燙金的英文書,隨手翻起一本,都是從荷馬以來,一直到佛洛伊德的經典鉅著,總共五十多冊,等於是人類思想的結晶。 

我馬上被「電」到了。雖然那時以我的英文程度與閱讀能力,連一小段都沒辦法看完,但我立志,不管花多少時間與心力,一定要把這套書看懂看完!於是從那時起,我自修英文,並有計畫地閱讀經典名著,一本接著一本,一直到今天都沒有間斷。 

由於讀了好多哲學書籍,十七歲那年的暑假,有一陣子我想要轉讀社會組,投考哲學系,但我想到母親辛苦工作,省吃儉用,才能養活一家人,還是決定當醫生,讓自己脫離貧窮的日子。然而我不是一個膽大的人,幫人打針開刀對我來說有些可怕,要怎麼當醫生?還好,我因為閱讀佛洛伊德,知道醫學裡有精神科這一門學問,便決定以後幫人診治心理疾病就好,不必「動刀動槍」。 

三十多年過去了,回首十七歲那段日子,有歷經父喪的惶恐與無助,有對人生與世界的困惑與叩問,也有生涯抉擇的猶豫與掙扎,我至今仍能清楚記得,好多晚上,在讀書疲累的時候,一個人騎著單車出門,讓紛亂的思緒與複雜的心情帶著自己,在昏暗的街上遊遊蕩蕩,等到回歸平靜以後,再回到書桌前,繼續完成接下來該做的事。 

就這麼從一個困惑走向一個解答,從一個絕境走向一個出口,到了暑假過後,高三開學,我已經變成不一樣的人了。我知道自己不管多麼辛苦,一定要考上醫學系;上了大學以後,念醫之餘,一定要參與政治改革;在學校課程之外,也一定要持續充實自己,把人類文明的思想養分,汲取消化,成為自己精神內涵的一部分。 

十七歲對我來說,是啟蒙與立志的一年,讓我確立了人生方向,至今仍在這條道路上追尋自己的夢想。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64815611

 回應文章

羅希希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11 05:38
讚啦


一畝桑田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1/07/10 16:01
好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