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報人一斗
2020/04/24 10:31:17瀏覽2697|回應2|推薦10

報人一斗(4月15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漢朝名將韓信,兒時父母雙亡,一度窮到沒飯吃,有一天來到河邊,一位正在洗衣的婦人看他一副飢腸轆轆的樣子,便把自己的餐點分給他吃,韓信大受感動,長大後飛黃騰達,便拿出千兩黃金報答婦人,而成就了「一飯千金」的佳話。台灣也有「吃人一口,報人一斗」的諺語,都是受恩莫忘、加倍回報之意。

何以被幫助的人念茲在茲,想要報答?就因那份善意感動了自己,一定要讓對方知道自己多麼感恩。國小家貧,靠著師長同學濟助才完成學業的人,經營事業有成便想要回饋母校;病重的兒少在醫護人員照料下奇蹟康復,立下行醫救人的志向;也有身心障礙者意外過世後,家人感念國家社會照顧,代為捐贈器官,回報人間大愛。

一百多年前,歐美傳教士來台行醫,奠定了台灣現代醫療的基礎。六、七十年前的台灣,許多歐美人士跨海來台,長年照顧台灣人,也有外國政府捐助金錢與物資,協助台灣擺脫貧困的日子。最近一位來台奉獻數十年的義大利神父,為了深陷新冠疫情的同胞,向台灣人求助,沒多久就湧進上億捐款,以及台灣捐贈口罩並提供防疫經驗給歐美,都是「報人一斗」的具體表現。

受人幫助,謹記在心,等到自己有了能力,便回饋給更多人,讓善意與善行持續循環放大,就能造就一個更美好的世界。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318篇文章。

台灣最早的西醫醫院是蘇格蘭馬雅各醫生兼傳教士在旗津設立的旗后醫館,後來交給同樣來自蘇格蘭的萬巴德(Sir Patrick Manson)醫生打理,而萬巴德後來又到香港創立了西醫書院,其中一位合作夥伴是同樣來自蘇格蘭的康德黎醫生,而他們有一位醫生革命家學生,也就是大名鼎鼎的孫中山。

萬巴德後來又回到了英國,創立了倫敦衛生與熱帶醫學院(London School of Hygiene & Tropical Medicine,縮寫:LSHTM),至今仍是全球最頂尖的公衛學院,尤其在傳染病的研究上更是泰山北斗,這幾個月來的疫情當中,便有他們貢獻的許多研究成果。

台灣有沒有報人一斗?遠遠不夠,應該出力更多。但顯然台灣社會還沒反省到這樣的程度。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32719180

 回應文章

1450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4/25 01:55

報人一斗,是幫助需要的人,

向新加坡和越南捐贈口罩是錦上添花吧!


blackjack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0/04/24 11:02

日本的NGO蠻蓬勃的,很多海外志工,台灣應該是還沒有這種風氣,每個人都想「出人頭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