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慌比病毒可怕(1月29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中國武漢爆發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因為是新種病毒,而且已經向外擴散,各國紛紛提高警覺,擔心二○○三年的嚴重呼吸道症候群(SARS)事件歷史重演。 當瘟疫來襲,死亡陰影籠罩大地,人們最先出現的反應經常是否認與隱藏,好像只要不談不碰,病毒就會自行消失。也有衛生官員欠缺擔當,而讓公眾暴露於感染風險,基本上都是一種逃避心理,只會讓事情雪上加霜。 因為致病機轉與治療方式尚不明朗,於是猜測四起,謠言橫生,弄得人心惶惶,好像周遭每個人都可能帶原。家家戶戶開始囤積口罩,能過濾病毒的款式甚至引發搶購熱潮,需要政府及時介入。所有疑似個案被隔離,群聚感染的醫院被封鎖,街上變得空蕩蕩,人與人避免不必要的接觸,卻也阻礙了彼此的關心與支持。 在SARS期間曾徵召全國醫護投入防疫,許多人鼓起勇氣「共赴國難」,但也有人臨陣脫逃,甚至後悔投入這行。初期疫情未能有效控制,輿論難免指責相關單位,所幸在政府與民間共同努力下,終於找到阻絕傳染的方式,讓疫情不再蔓延。 病毒固然帶來威脅,因無知與疑懼而引發的恐慌,才是防疫的最大障礙。防疫不只牽涉醫療與公衛,更考驗整個社會的凝聚力、同理心與執行力。唯有遵循科學法則,齊心對抗病毒,才能減少不必要的傷亡。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321篇文章。 這也是疫情初期,媒體上最早寫給小朋友看的防疫文章之一,當時狀況不明,人心開始浮動,口罩也正要搶購。 台灣此次防疫能夠順利,記取SARS教訓是最主要原因。如果未曾經歷SARS,直接第一次遭遇新冠這樣的瘟疫,那麼台灣要犯多少錯誤,就很難講。 SARS經驗讓台灣人本能地戴上口罩,有效阻絕了病毒傳播。從其他國家可知,光是學會這一點,就要耗時兩個月,而病毒早已四散飛濺。其他像疫調、隔離與病毒檢測,就不難理解了,而台灣有SARS經驗,做起來於是駕輕就熟。 我在第一時間就說口罩一定夠,因為台灣本來就是生產大國。 我當時也建議,台灣既然疫情還不嚴重,應該送一些口罩給中國大陸。事實證明,台灣至今防疫上付出的最大代價,或者說沒有把握得分機會之處,就是把兩岸關係弄得更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