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共度難關
2020/04/13 23:08:27瀏覽2936|回應0|推薦13

共度難關(2月12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一六六五年,倫敦發生鼠疫,附近的劍橋大學為了學生安全只好關門,其中有一位年輕人就這樣背著書包回到了家鄉。雖是放假,他沒有荒廢學業,而是努力用功,苦思老師所教的課題,兩年後他帶著成果回到學校—他發明微積分,也發現了萬有引力。

台灣近來也因新冠肺炎疫情而延後開學,雖然不是每個人都能成為牛頓,但可以仿效他的精神,繼續在學業上精進。因為突然放假,不少家長未必能夠陪伴在旁,兒少應學習照顧自己,避免給家人帶來負擔。

比起外國,台灣的疫情算是緩和,感控也做得很好,然而許多人因為過度擔心而搶購口罩與其他醫療物資,實無必要。如果口罩都被搶光,醫療人員沒有足夠防疫設備,無法照顧病人,屆時受害的將是眾人。

隨著疫情發展,有人可能染病或因接觸病人而被隔離,這時除了必須擔心健康,還須忍受異樣的眼光,可說壓力沉重。當面臨這樣的難關,必須信任醫療與公衛人員,接受應有的治療與預防,並保持樂觀與信心。對於染病或被隔離的人,也應發揮同理心,為他們打氣,而非排斥或歧視。

有個寓言說,如果每個人都拿著一雙超長的筷子,那麼唯有彼此餵食,才能大家吃飽。當重大傳染病來襲,必須人人為他人設想,時時考慮到公益,才能共度難關,早日讓生活回到常軌。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317篇文章。


這篇寫於兩個月前,至今仍然,甚至更為適用。

這一代的小朋友,在疫情中成長,過程中的種種時代氛圍與世界局勢的幻化與變遷,將在他們的心靈上留下永恆沉澱,甚至就此結晶出他們性格的一部分。

兩個多月前我就說台灣不會有事,我們不只要通過疫情的考驗,更要幫助其他國家度過難關,展現泱泱大國風範。

走過疫情風暴以後,世界將不一樣,台灣也會脫胎換骨。

前提是好好走出接下來每一步。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32474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