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掉這堵牆(11月6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今年十一月是柏林圍牆倒塌三十周年,它不只曾經阻隔東西德人民,讓許多家庭無法團圓,也將人類分成民主與共產兩個陣營,彼此用核武瞄準對方,可說是人類歷史上最惡名昭彰的水泥藩籬。 二十世紀發生了兩次世界大戰,戰後雖然砲火停歇,但人們的怒火尚未止息,於是迎來了冷戰年代。戰爭通常有兩個源頭,一是野心,另一是誤解,一旦國與國之間無法處理這兩個課題,便可能兵戎相見。化解衝突的最好方法是對話,然而很多時候人們卻是築起高牆,導致猜疑與仇恨更加蔓延。 在一國之內,也可能存在無形高牆,比如台灣社會因為語言與地域的差異,曾有外省人與本省人的分野,還好經過幾十年努力,涇渭已然融合。如今阻礙人們彼此擁抱的最大障礙,應是政治的歧見,而如何化解不同顏色陣營的敵意,仍待眾人努力。 在社區、學校,甚至家庭內部,也經常存在難以跨越的隔閡。鄰居之間,因為噪音或環保問題而吵架;同學與同學,因為成績競爭,彼此猜忌;父母與小孩因為口角衝突,導致雙方冷戰,甚至離家出走。 美國前總統雷根在一九八七年呼籲前蘇聯領導人,「拆掉這堵牆!」而促成了柏林圍牆的倒塌。推倒有形圍牆要用器械,化解無形藩籬則要靠溝通,唯有拆除人與人交流的障礙,才能減少衝突發生。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311篇文章。 2019就要過去,就跟1989一樣成為歷史。2019的台灣社會跟1989比起來,是少了還是多了好幾面高牆? 雷根之所以能成為偉大政治家,就因他幫忙拆掉了人類歷史上最醜惡的一座高牆。 值得政治人物省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