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4/08 08:03:51瀏覽2257|回應0|推薦12 | |
腦與心(3月13日國語日報方向專欄) ◎沈政男 同樣有重量、有形狀,為什麼石頭不能生長,但人可以?同樣能生長、能茁壯,為什麼植物不能移動,但人可以?同樣會移動、會出聲,為什麼動物無法說話,但人可以? 對於上述問題,古代哲人意識到這是因為人的存在,有身體與心靈兩個層面,而民俗與宗教更直接認定,人之所以有感受、能思考,乃因人有靈魂。 身體與心靈,兩者的關係為何?是心靈主宰身體,或者各行其是?如果兩者有所互動,交界之處又是在哪裡?凡此種種,就構成了哲學上著名的「心物問題」,比如笛卡兒就主張,心與物互動之處是在人腦的松果體。 科學興起以後,學者認為,精神與心理乃人腦運作所產生的現象,腦的狀況如何,心便如此反映,而一旦腦的結構或功能出了問題,心便會生病。 何以有人突然胸悶、呼吸困難,送急診做檢查卻又完全正常?這是因為焦慮本身就可能透過自主神經系統引發身體症狀。身體無不適,未吸毒酗酒,學業與工作也沒有重大壓力,為什麼會胡言亂語、比手畫腳?這不是「中邪」,而是腦功能出了問題,導致產生精神症狀。 近來有些影視作品與電玩遊戲都以精神疾病為題材,接觸之餘應獲得正確的精神醫學觀念。腦與心如何運作,乃二十一世紀最熱門的科學題材之一,正等待好奇又熱情的年輕人探索奧秘。 -------------------------------------------------------- 這是我在國語日報文藝版方向專欄所寫的第276篇文章。 為了寫這篇文章,我找出了笛卡兒的《論人》與《靈魂的熱情》的部分篇章來看。簡言之,笛卡兒把人分為身體與靈魂,而兩者必須交互作用,於是他由解剖位置推論到了位在腦中央,而且只有一個而非一對的松果體,應是身心互動的所在。 位在中央,方便操控,而只有一個,代表身體各處來的訊息必須在此強迫匯集。 當然笛卡兒的解剖知識,即使以那時所知而言都是錯誤的,但他展現了解釋身心運作,特別是心理現象的企圖,而且是以機械論為基礎,盡力推演出去,直到想像力的盡頭,才不得已引進了二元論。 笛卡兒的困難在於沒辦法解釋思想,因為從周邊感官印象到形成抽象意念,有一個很大的落差,以當時的科學知識難以「腦補」,只好引進第二個變數。 三百多年過去了,人們有了比笛卡兒多到難以估計的科學知識,關於腦與新的運作,這麼說來,人們就能解釋腦與心的互動了嗎? 還是相當困難,而且比起笛卡兒前進不了多少。 腦與心的問題應該是當今最困難也是最重要的科學問題,可惜在台灣未能受到夠多重視,以我最近在台大念書的經驗來說,這方面的科學研究仍是相當有限。 當然中小學教育裡,對這領域的教學也幾乎是零。 希望這篇文章能在千萬個小朋友之中,啟發一個小小台灣笛卡兒。 (附圖是《論人》裡的插圖) |
|
( 在地生活|大台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