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抽血診斷阿茲海默症?
2014/03/12 09:53:16瀏覽1962|回應0|推薦6

抽血診斷阿茲海默症?
沈政男(老年精神科醫師)

這兩天國內外媒體都報導了阿茲海默症或許可以用抽血來診斷的消息。最新的<自然醫學>期刊登載了一篇論文,作者是美國喬治城大學的團隊,他們發現輕度認知障礙,或者罹患阿滋海默症的老人家,血液中有10種脂肪類物質,在發病前兩、三年就會升高。如此一來,只要抽個血,驗驗這些數值,或許就可以預測將來會不會記性退化,以便及早治療。

這項研究找了525位社區70歲以上老人家來參加,追蹤五年,看認知功能變化。團隊在第三年選了53位輕度認知障礙,或者已達到阿茲海默程度的老人家,跟另外53位認知功能完全正常的老人家,一起抽血做比較,結果在4000多種血中化學物質裡,發現有10種脂肪類物質,在兩組之間有差別,而且是發病前兩、三年,這些數據就開始出現變化,預測的準確度高達九成。

這樣了解嗎?阿茲海默症是失智症的一種病因,失智症是認知功能退化的症候群,可以有很多種病因,阿茲海默症是最常見的一種,第二常見的是血管型失智,也就是中風或腦血管栓塞引起的失智,其他還有林林總總一、二十種。至於輕度認知障礙,指的是藉於正常與失智之間,記性已經退化,但還不影響日常生活功能的狀態,這些人有可能演變成失智症患者。

為什麼努力尋找抽血診斷阿茲海默症的方法?現在是如何診斷失智症?如果你帶阿公阿嬤看過失智症門診就知道,主要靠問診、一般抽血、心理測驗,還有腦部攝影檢查,綜合起來判斷,先決條件是老人家必須出現了記性問題,日常生活或工作有了障礙,才有辦法診斷,而這通常代表病程已經進行了一段時間。

現在醫學界努力的目標,就是要早期診斷,在阿茲海默症還沒出現症狀,記性還正常的時候,就找出誰將來會罹病,以便做出預防。目前有沒有辦法預測罹病與否?可以的。四十歲以上的人,只要接受以下檢查,就可以預測將來會不會得阿茲海默症,準確度高達九成。

1. 檢查腦脊髓液中乙型類澱粉蛋白質(beta-amyloid, Aβ, 特別是Aβ42)含量下降與tau蛋白(p-tau/tau)含量上升程度。
2. 以腦部磁振造影偵測腦皮質厚度、或顳葉、頂葉及旁邊緣皮質區是否萎縮。
3. 以正子造影(FDG-PET)測量大腦顳葉及頂葉葡萄醣代謝率。
4. 以正子造影(amyloid PET)偵測類澱粉蛋白沉積。

看不懂?沒關係,絕大部分醫生也看不懂,只要知道有這樣的檢查,但這些檢查主要用在研究上,實用價值尚不高,就夠了。因為這些檢查不是很貴,就是要抽腦脊髓液,用一根長針從脊椎骨刺進去,絕大部分人沒辦法接受。

因此,醫學界想要找到比較方便、便宜、不那麼有侵入性的方法,來早期診斷阿茲海默症,最好是可以像檢查糖尿病、高血脂一樣,抽個血就驗出來。

但事情沒有那麼簡單,失智以後,腦部產生的異常物質,不一定會反映在周邊血液,因為人的腦細胞與血管之間有一道屏障叫腦血管障壁,使得井水不犯河水;再者,你驗出阿茲海默症患者,某些血中物質升高或降低,有可能其他疾病也會造成類似的結果,沒有專一性。

所以說這項研究結果,還有待更多驗證。為什麼這樣一篇不算太稀奇的論文得到媒體注意?因為失智海嘯來襲,大家都想要找到阿茲海默的早期診斷與治療方法,以減少醫療與照顧負擔。

早期診斷目前已經可行,雖然有些麻煩與危險,但預防與早期治療還沒有看到曙光。阿茲海默症目前有幾種藥物可以稍微延緩認知功能退化,只是稍微,治療結果還不理想,最終還是會嚴重退化,醫學界正在尋找新的藥物。

目前阿茲海默藥物開發的方向是研發疫苗,也就是在腦細胞還沒病變前,阻斷異常蛋白質(乙型類澱粉蛋白質)的製造,因為一旦產生這類蛋白質,破壞腦細胞,這時再吃藥已經難挽頹勢。

但這類疫苗的研發,在這幾年踢到鐵板,原本藥廠信心滿滿,卻相繼宣告失敗。目前最大型的藥物試驗,是美國政府撥款投入的,在哥倫比亞阿茲海默村所做的藥物試驗。哥倫比亞有一個村落,裡頭幾千人都是家族性阿茲海默症的潛在患者。家族性阿茲海默症跟一般阿茲海默症不一樣,四、五十歲就會發病,而且基因檢測就可以知道會不會發病,於是可以在這些人發病前投以藥物,看是否能阻斷病程進行。

哥倫比亞是大文豪馬奎斯的故鄉,馬奎斯這些年也得了阿茲海默症,但他得的是一般的老年阿茲海默症,不是家族性。

(圖片來源:http://blog.cabrain.net/CN013658/article/id/74380.html

 

( 休閒生活生活情報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thegloberover&aid=116726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