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
還要更瘦的厭食症 ◎沈政男(精神科醫師) 新北市最近有一名國三女學生,因罹患厭食症而過世,她生前原本身高151公分,體重45公斤,在幾個月內暴瘦到只剩26公斤,後來因為感冒未參加畢業旅行,第二天竟然傳來她猝死的消息,震撼了校園。 厭食症不是十分常見的精神疾病,大約一千人裡面有三人會罹患此一疾病,也就是說一所上千人的國中,大概會有幾位同學得到厭食症。厭食症個案雖然不多,但這疾病的致死率是所有精神疾病裡最高的,有將近一成的患者,會因為厭食症導致的營養不良而過世,可以說是不能輕忽的疾病。 厭食症這個詞容易引起誤解,讓人以為得了這個病會食慾變差,不愛吃東西而把自己餓死,其實並非如此。厭食症的核心精神病理,主要是在意身材或體重、怕胖想瘦,到了一個極端病態的程度。現代人愛美,崇尚纖瘦體型,尤其是女性,很多人都會刻意節食運動,想要甩掉多餘體重,但絕大部分人會有一個限度,當瘦到一定程度就會停止減重行為,但厭食症病人不是,他們不知怎麼回事,即使體重降到標準門檻以下,明顯過瘦了,還是認定自己太胖。一般人減重是為了美觀,但厭食症患者經常瘦到只剩皮包骨,完全不好看,卻還堅持自己過重。 罹患厭食症的人,八成以上都是女性,尤其是青少女,像新聞中的國中女生就十分典型。這些患者剛開始為了更加苗條而限制飲食,但在逐漸變瘦的過程中,除了身材的改變以外,患者也體驗到了掌控自身體重的感覺,甚至後者的重要性逐漸超越前者,控制熱量攝取、讓體重計上的數字日益遞減,成了關注焦點。 為了讓體重下降,患者通常會注意食物熱量,每要將食物塞進口中,就會想到卡路里,因此很多人乾脆到超商買食物,標示最清楚。除了限制熱量攝取,消耗也是方法,於是這類患者會拼命運動,即使沒吃東西沒體力,還是想要打球跑步踩腳踏車什麼的。 厭食症患者不是食慾差吃不下飯,而是為了減重不敢吃、不能吃,他們的食慾還在,是靠意志力自我設限,刻意不吃東西。如果意志力獲勝,光靠不吃就可以瘦下來,這是所謂的限制型厭食;但很多時候,食慾反彈回來,又忍不住大吃特吃,吃完才後悔,趕緊跑到廁所挖喉嚨催吐,或者吃洩藥解便,這就是爆食催吐型厭食。 為什麼厭食症患者,為了變瘦可以壓制吃的本能到危及生命,實在令人費解。有人把厭食症的發生歸咎於媒體與流行文化煽惑的紙片人風潮,但這恐怕只是一小部分原因,因為多數愛美減肥者還不至於得到厭食症。也有人認為是腦部的神經傳導物質出了問題,讓這些人產生類似強迫症一樣,想吃不敢吃、吃了又後悔的狀況。 另外一個比較有趣的理論,是認為挨餓本身,就會引發類似厭食症的行為。幾十年前有一個著名的明尼蘇達飢餓試驗,讓自願者挨餓幾個月,結果發現某些人恢復飲食後,竟然得到了厭食的症狀。中世紀也有不少女性為了宗教的理由,刻意不吃東西,讓自己變瘦,代表禁慾與節制,企求以此得到救贖,不少人因此死亡。是不是挨餓本身,久了以後會成為一種成就感來源,而增強厭食動機,那就不得而知。 厭食症患者其實並不「討厭食物」,反而不少人對烹飪、餐飲很有興趣,愛看美食節目喜歡研究食譜,但煮了以後不一定會吃。其實這行為在明尼蘇達飢餓試驗也曾發現,許多正常人挨餓以後,對食物產生特殊感覺,腦海盤旋色香味縈繞不去,有的人吃東西的時候會發展出細嚼慢嚥或者排列玩弄的儀式,好像跟食物談戀愛。 持續挨餓容易引發營養不良,造成生理機能受損,在女生最常見的就是月經不來,另外也可能導致電解質失衡,有頭昏眼花、蒼白虛弱、四肢無力、噁心想吐等症狀,或者有水腫的現象,嚴重者會致命。 因為厭食症致死,最有名的就是三十幾年前流行歌手卡本特二重唱的妹妹,她當年歌聲優美,撫慰多少黯淡的心靈,但自己卻將自己餓死,令人不捨。 厭食症患者長期在想吃不敢吃、瘦還要更瘦的循環裡飽受煎熬,很容易合併有憂鬱、失眠、焦慮、強迫的症狀。 一旦得了厭食症一定要就醫,但師長們如何知道孩子可能有厭食傾向?可以參考底下十大警訊: 1. 刻意挨餓減重 2. 強烈持續地害怕體重增加 3. 拒吃或者嚴格限制飲食 4. 持續忌口減重 5. 臉上或體表因為蛋白質不足而毛髮過多(柔柔細細類似胎毛) 6. 強迫自己運動 7. 不正常體重下降 8. 怕冷 9. 月經不規則或沒來 10. 掉髮 上述症狀項目越多,越要小心。 雖然厭食症有致死可能,但大部分厭食症經過治療是可以康復的。治療厭食症以到精神科求診為佳。如果門診治療無法改善,或者營養不良已經危害健康,可採取住院治療。 厭食症的治療除了吃藥以外,也會針對相關壓力因素、認知扭曲與家庭關係,予以心理治療、行為治療與家族治療,而如果已經危及生命,必要時會施以灌食。 崇尚瘦身與減重的文化並不可取,節食不應危害健康。過度在意外表與身材,通常是自信不足的表徵,或者因為生活中其他層面得不到肯定與讚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