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荀子校釋.前言 (六)
2006/04/29 15:14:17瀏覽654|回應0|推薦1

齊魯書社所刊《齊文化叢書》中收入了董治安、鄭傑文二人編撰的《荀子彙校彙注》一書,或是當時僅有的全文校釋《荀子》之書。書前有〈述例〉,說明其書的性質是《荀子》三十二篇校注資料的彙編。該書仍以王先謙《集解》本為底本,按原文篇次分章節為單元,標注序號,每注依次排列「彙校」、「彙注」資料,若有己見則加「案」出之,藉以對所采校注的補充、說明或訂正。其「彙校」部分首先依據由宋至清重要版本十種,與《集解》本相校,列出異文;其次還以幾種類書、專書相校,摘錄其文字差別。「彙注」部分則參用了主要注本三十六種,上溯楊倞之注,下及七十年代末包遵信之〈札記〉。為求資料詳備,對於各家不同意見,一概兼取並收。故有利於研究《荀》書者參考。然而此書缺點亦很明顯:一、收采面狹窄。作為資料彙編之書,理當盡量網羅世所刊行之著述以備查考。然是書所遺民國以來名家之說尚多,如鍾泰、羅焌、潘重規、魯實先、張長弓、蔣禮鴻、徐復諸人,更何況台灣及日人所著更無所見(據所列參校書目,知有少量日人校說乃轉引自梁氏《柬釋》本)。二、彙校彙注刻意分立,資料零亂。編者此舉本為眉目清晰而行,故校勘與訓釋資料人為分割而用。但我國古今校釋之作,大多融校勘與釋義、音讀為一體,若率意截取,勢必使原始資料支離破碎,文不成義,面目全非,更不便於學人閱讀或查檢原典。此或編撰者始料所不及。

除了以上三種全文校釋、注譯《荀子》的專著外,以札記形式摘文校釋《荀》書而成績突出者,尚有如下諸人:趙海今〈荀子集解補正〉(1972年)有校釋文八十五條、嚴靈峰〈荀子讀記〉(1977年)有校釋文五十條、包遵信〈讀荀子札記〉(1979年)有校釋文一百八十四條、駱瑞鶴〈荀子補正〉(1997年)有校釋文二百八十五條、龍宇純〈荀卿子記餘〉(1999年)有校釋文一百七十條、李中生〈讀荀子札記〉(2000年)有校釋文二百五十條。這些著述的共同特點是,摘錄《荀子》原書字詞文句,合校勘文字、音讀、釋義為一體,用簡易文言對前人校釋進行補充、訂正,或糾誤,或出以新說。都為進一步整理和校釋好《荀》書提供了參考的資料,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2558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