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荀子校釋.前言 (五)
2006/04/28 04:29:08瀏覽943|回應0|推薦1

二十世紀七十年代以來,以今語校理、注釋、對釋《荀子》全書者,有章詩同《荀子簡注》(1974年)、台灣熊公哲《荀子今注今譯》(1975年)、北京大學《荀子》注釋組《荀子新注》(1979年)、李滌生《荀子集釋》(1979年)。此四書皆以王先遷《集解》為底本,共同的特點是:多承襲前說而少新見

《荀子簡注》、《荀子新注》二書因受「文革」後期「評法批儒」之影響,其注說皆打上了明顯的時代烙印。章詩同的《簡注》也許是早期最簡明之《荀子》今注本。《荀子新注》則於楊倞、熊公哲之後,首開逐篇撰寫〈說明〉之先例(二十);書後附錄有〈荀況大事簡表〉、〈部分名詞和人名簡釋〉、〈部分詞條〉及〈人名索引〉四項,為初學《荀》書者提供了查檢之便利。熊公哲的《今注今譯》也許是最早注譯合體的《荀子》整理之作。此書篇目之下偶有題解,其後有附錄三篇:〈荀子其人其書〉、〈讀荀子舊序〉、〈荀卿書考略〉。本書之特色:譯文文白兼行;注文多采《集解》、《柬釋》二書;出於己說者極少新意。李滌生的《荀子集釋》采楊倞以下清儒、近賢及日人校說,擇善而從。凡所采,皆略其徵引而取其結論,務求簡明以便初學。其書同《新注》之例,每篇皆撰有介紹內容大意之〈說明〉,亦似篇目題解。其說「大抵皆能提要鈎玄,洞見真章,作深入淺出之說明」。(二十一)書前有牟宗三序、自序、凡例;書後附錄兩篇,一為近人施之勉撰〈荀子年表〉,一為〈重要參考文獻〉。此書述他人之說而不指明出處,亦是其病。

二十世貿中心八十年代以來至本世紀初,我國重新重視對文獻古籍的整理與研究,以弘揚傳統文化之精髓,促進精神文明之建設。以今語注釋《荀子》者,約有二十餘家。其中以楊柳橋《荀子詁譯》(1985年)、張覺《荀子譯注》(1995年)較有代表性。而專書全文校釋《荀》書者,似只見董治安、鄭傑文二人所編《荀子彙校彙注》(1997年)一書。

齊魯書社出版的楊柳橋《荀子詁譯》前有〈青出於藍的孔門儒士──荀子〉一文作為代序;其目錄稱「遵楊倞本」,實際上是以《集解》為底本而選用了楊倞之注文;正文分為「釋詁」和「譯話」兩部分;書末有附錄三篇:〈劉向校書序錄〉、〈國策楚策四荀卿遺春申君書詩〉、〈王念孫錄荀子佚文四條〉。此書「釋詁」部分摘采諸家校說以《集解》本為主,間用按語標明己見。采他說簡要明瞭少引考證,出己說則略引書證及古訓。此雖是其所長,然亦不免有斷章取義之弊。較為嚴重的缺點是臆改原文本梁氏過甚,已犯整理古籍之大忌。其「譯話」部分暢達者有之,牽強者亦有之,故得失參半。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張覺《荀子譯注》以清光緒《集解》刻本為底本,並以宋、明、清及日人善本參校,采《集解》之後諸家校說之精見者入注。其篇目卷次仍其舊,而對篇題皆有簡明扼要之提解。其注釋博彩而簡潔、精要而穩妥;譯文平實而暢達;在《荀子》今注今譯諸本中,稱得上是「公允精當」之作。(二十二)

(二十)中華書局1979年版《荀子新注》篇一至二十八皆有〈說明〉,篇二十八之〈說明〉含以下四篇。此〈說明〉亦同題解。

(二十一)參見注(十八)。

(二十二)參見牟瑞平〈荀子譯注前言〉,山東友誼出版社2001年版。

( 知識學習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wimming1978&aid=254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