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0/28 14:29:49瀏覽328|回應0|推薦5 | |
在很早以前,就曾經有人問:「為什麼中文系的研究所要唸那麼久,而又很少有跳級的呢?」曾經有人回答:「那是因為中文系唸的東西無論在敘述上以及在論證上,都需要有充足的證據,尤其是充足的文獻證據,而蒐集並整理、組織這些證據,以完美的證明自己的理論,需要很長的一段時間。」 其實,除了中文系之外,任何屬於人文社會研究領域的各個學術範疇,基本上都是如此,只是,中文系出身的人,對這個問題有比較單方面的感受罷了。 曾經思考過,什麼是學術?想了很久,目前能給出的答案是:學術,是為了回答人類的「為什麼」,而逐漸發展、組織起來的。或許這個答案空想的色彩比較濃厚,但是靜下心來想一想,倒也是「亦不遠矣」:為了解開世上形形色色的疑問,總要提出若干令人信服的答案,至於為什麼是這些答案,又得要提出許許多多的證據,還要注意這些證據是否完全支持自己的理論,是否能為人所接受。 而這些東西,又得要以一個觀念為前提:是否符合當時的價值觀與普世觀點。而這些觀點又是千百年來不斷的轉換、累積而形成的,所以,要解釋或提出一個新創的觀點,或是解讀一個現象或特點時,都要從其文化背景入手,要徹底解決,更是需要作文化探源的工作,作人文研究的尤其需要這麼做。 |
|
( 知識學習|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