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納木措印象
2010/06/08 16:25:50瀏覽2123|回應1|推薦22

納木措印象

納木措,藏語的意思為「天上的湖泊」。這個在拉薩西北方約240公里的高山湖泊,確也不負其名。她的海拔高達4718公尺,是全世界最接近天堂的湖泊之一;她的面積廣達1920平方公里,相當於嘉義縣那麼大,也是整個青藏高原上最大的湖泊。如果你會說藏語,爬了整一天的山乍然遇見她,相信也會打從心底裡低喊出一句:「啊!納木措!」

初見她,我雖然沒這麼喊,但心中的驚詑,也像是看到天上的湖泊一般,直慨歎著:「怎麼會有這麼藍的湖泊啊!」雖然曾從雜誌的照片上看過,但我總疑心這麼豔的藍,應該是用photoshop修,而且修過了頭才會有。可是站在山口上看納木措,我才恍然大悟,原來人間也有這樣藍的湖泊啊!

或許,你會嫌我太大驚小怪了,許多高山湖泊其實都擁用那樣純粹的藍,就如曾走過的青海湖,在一定的光影條件下也應該可以看到。但等到走到納木措湖濱,我就半點也不懷疑了,這裡的景色確然是獨一無二,也的確是天上才應有的風景。

中午,在瀲灩波光的湖對岸,是連綿不絕的高聳雪山,湛藍的湖襯著雪白的山,在藏地特有清朗的藍天下閃著耀眼的光芒,閃得人眼睛都睜不開,直驚疑是否身在幻境。

許多人都奔到了湖濱上,或騎牛、或乘馬,或乾脆靠著雙腳繞湖閒走。在豔陽下,每個人都有各自的湖濱散記,也都各自沈醉在天湖的幻境中。

只可惜,我坐的是拉薩城裡旅行社安排的遊覽車,只在湖畔邊待不久,就在兩位藏族小朋友的揮手下告別了幻境。下午,隨著遊覽車被安排去參觀藏藥廠,以及(犛)牛肉乾店舖……這種為一般旅客安排的行程,實在不能讓人盡興啊。

※※※※※※※※※※※※※※※※※※※※※※※※※※※※※※※※※※※※

回來後,我一直設法想包車再去,在青年旅館的布告欄上正尋找一起包車的夥伴時,正巧,便遇見台灣來的朋友,沒有相約,竟然能在離家幾千里遠的地方巧遇,實在令人高興。更令人高興的是他們有四個人,正好可以湊一輛車,而且也正好要去納木措。那一刻,我真的覺得,強烈的念頭,有時真會引來全然意想不到的驚喜呢。如與納木措的重逢即是,像是老天爺刻意的安排。

兩天後的清晨,坐著江白師傅的小麵包車,我和美燕(之前的同事)、宜晏、美璟,和Jeff再踏上往納木措的道路。從拉薩往納木措,首先須沿著109國道(也就是青藏公路)前行約162公里到當雄,到了當雄後過河右拐,才是往納木措的公路。這條往納木措的公路,長約60公里,2002年後已舖上柏油,路況甚好。但是海拔甚高,從當雄起昇(海拔約4300公尺),直要爬到5190公尺的那根拉山口才到最高點。這高度,已等同於珠峰基地營了。

十月時序已近秋末,隨著公路越走越高,路兩旁漸出現白雪堆積的山頭,原本朗朗的天,也漸見鉛雲時擾,而車窗外偶然灌進來的風,也似刀面般,森寒地刮著人疼。

午後,我們來到了公路的最高點那根拉山口。這裡,也是前兩日我來初見納木措的地方。晚兩天來,山頭這時已全為白雪所掩盡,在山下聽當雄人說這兩日山上曾下過大雪,看來半點兒不假。在亞熱帶生活慣的人,初遇雪總是難掩心情的激動,但在秋末此時,峭勁冷淒的山風也真夠嗆人的,猛然砸向人,讓人呼吸都難。

山風的狠勁兒也可以從山頂上勁揚的風馬旗略窺一二,這種藏人常設在山頂埡口上用以祈福的五色豔麗小旗,映襯著藍天、白雪,以及龐大紅豔的山體,再加上前頭點綴著一個小堆石,即構成了一道極明豔的風景,雖然冷凜已極,但在這滿是祝福的美麗山口上,一時間,也讓人忘記了寒冷。

在那根拉山口逗留時,正好有一輛卡車載著滿車的藏人上來,他們都是來納木措朝聖的吧。在藏人的傳說裡,納木措是他們的四大威猛湖之一,也是勝樂金剛的道場。他們相信每到藏曆羊年,便會有許多的佛、菩薩、護法神在這裡設壇大興法會,羊年來此轉湖(繞湖一圈),特別能得到功德與祝福。而今年既非羊年,且此時也已過了朝聖的旺季,卻依舊有不少虔誠的藏人來此轉湖朝拜,足可見納木措在藏人心中占據的地位。

車子駛下了那根拉山口,又奔馳了一段時間,因為是那麼迫不及待地想趕到納木措,所以這段時間顯得特別地漫長。好容易,車子停在了湖畔邊的札西半島上。札西半島,是整個納木措邊上最大的半島,因為地方大,且靠近當雄延伸過來的公路,所以成了納木措周邊最大的旅遊休息站。每年4~10月,半島上還開設有民宿、餐館等設施,各種旅遊的車輛,也多選擇在此停留暫歇。

相較於第一次來時的熱鬧,這時湖畔邊卻是全無人跡的靜謐,在這樣的地方,相較於熱鬧,我更愛靜謐多一點兒,

靜謐的湖對面,就是高度達7000公尺以上的念青唐古拉山。在藏人的傳統裡,高峻的念青唐古拉山是北部草原眾神山的主神,是藏地重要的護法神。而在藏傳佛教裡,還以為納木措是帝釋之女,且是念青唐古拉的母親;在一些傳說中,則以為念青唐古拉是個高大威嚴的丈夫,而納木措則是依偎在他腳邊的溫柔妻子。無論是母親還是妻子,傳說中納木措總扮演著美麗慈愛的女性角色;而念青唐古拉,則扮演著嚴峻威猛的男性角色。而現實中,從湖畔邊看這一山一水,也確然是如此,水湛藍而清柔,山雪白而俊朗,的確是天地間至美的絕配啊。

我在湖這頭繼續搜尋著登山意義上的念青唐古拉。據說在這綿延數百公里的山脈上,即聚集了30座以上高逾6000公尺的雪峰,而其中最高峰附近,又有7162、7111、7117及7046等四座高逾7000公尺高的山峰。這四峰,像是雪白皇冠上最高叉的四顆寶石,在那裡兀自發著瑩亮的光彩。我尋找了一會兒,在湖心對岸發現了這座尖起的峰頭,它可能是7126的最高峰吧。近代直到1986年才有登山隊登臨其上,但既便如此,也全然無損他偉岸的氣勢及姿態。

將近傍晚了,山風再起,念青唐古拉山頭上的白雲像火車拖後的煙霧,一長串,朝東方急速奔馳著。看似平靜的湖面也不平靜起來,開始捲起雪白一樣的碎浪,

再仔細看,有點兒起伏的湖面下,水體竟是如此的清澈,這應該得益於念青唐古拉終年不斷的融雪吧。念青唐古拉將乾淨的雪水傾注於此,而納木措,就用一碧的青藍,回映給他明亮清淨的顏色。這也可以解釋為何我在山口上能看到的那樣純粹的藍,因為要有那樣的藍,一是要湖水夠深,這樣才能吸收掉可見光中屬於長波段的紅、橙、黃光,而將屬於較短波段的紫、藍、綠光集中反射到人的目光中;再者,則是要有乾淨的湖水,因為水體乾淨才會有較好的透明度,才能有利於深藍的形成。而水深及透明,恰好是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所長,且是東部湖泊的所短。所以不到青藏,你很難見到這樣湛藍青碧的湖水。

在夕陽很低時,再走回札西半島,半島上鉛雲已甚濃厚,調皮的夕陽,也在遠方隨意塗抹著橙黃的色彩,納木措,這時也不再只有青藍及雪白的冷色調了。近岸處,兩顆巨大的迎賓石上方,一抹天光正好從雲隙間漏下來,正映在湖面上,為湖面帶來一團金黃的亮彩。類似的景致,我曾從極遙遠東方的蘭嶼八代灣見過,可見在漂亮的地方,老天爺也可能玩著相類似的技倆。

沿著札西半島信走閒走,遠方山壁的凹陷處有座小寺院,那可能是傳說中的札西寺吧。聽說屬於藏傳佛教中的寧瑪派,在文革中曾遭受過嚴重的破壞,遠遠看,這破壞似從未修復過,如今倒只像個稍事整修過的苦修者窟室。

再往前走,湖岸邊留有不少東西:有信眾們轉湖留下的風馬旗堆;

有刻有“唵、嘛、呢、叭、咪、吽”六字真言的石刻、

有枯白的犛牛角及鮮白的哈達;

有為了觀光豎立起刻有「納木措」的大石頭;

還有信徒們隨意堆疊起的小石堆。

納木措的周邊有200餘公里之長,既使年輕健腳的信徒們也需6~10天才能轉湖一圈,而一般信眾轉湖的天數,更要20~30天之長。在這麼長程的旅途中,想在湖畔邊留下些什麼,以證明自己此地方來,這也是人之常情吧。

再往前走,走到札西半島的一尖角上,這裡有些十分怪奇的巨石聳立著,十分吸引人的目光,

有些且因為形狀特殊,被賦予了特別的意義。如這兩顆相依偎的巨石,像一對互相依靠的夫妻,被賦予了姻緣的意思;

而下面這顆有個形狀極為特殊的洞穴,像是人之所由出的地方,當地人稱之為善惡洞,洞口附近寫著「只要行得正做得直,不論男女老少胖瘦高矮都能順利穿過,如果過不去,就要自己反省一下自己了。」但我想,除非實在胖,否則應該不太需要反省吧。

再往前走,夕陽已很低很低了,黃昏時的納木措有一種很迷人的風致,特別是自己獨走在湖畔邊,更是有股龐大的寧靜輕掩在心頭上,這時你會跟自己說說話,也會和天地說說話,還有時,你也會聽到風和你在說悄悄話。

再回望剛走過的巨岩處,背後正亮起一片金黃的天光,像是一天中最後擠出的光明,正給夜歸人指明著道路。

前方不遠,是札西半島的營地,夜幕早已將其掩盡了。


※※※※※※※※※※※※※※※※※※※※※※※※※※※※※※※※※※※※

那晚,住在札西半島的營地上,一夜,北風無情地刮筈著大地,那冷,連營地上的犛牛都直往營門上撞,想撞進屋裡來取暖。聽說,明天這營地也要撤離,納木措要開始她冬季的休息。

那晚,一夜都有慘烈的狗叫激鬥聲,和著北風直往門裡灌進來,第二天一早,我們在營地附近發現幾具被咬死的狗屍體,

也還記得,那晚,無月,無星,雖然裹在厚犛牛毛皮裡,但感受到的卻不是溫暖,只有無邊的荒涼。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4108828

 回應文章

on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很棒的文章,很美的照片
2010/06/08 16:31

人間淨土

好想前往一遊喔


阿棟(stonejung) 於 2010-06-08 22:44 回覆:
謝謝你,祝福你有一天能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