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哲蚌寺印象二:措欽大殿、四大札倉
2010/05/10 15:19:57瀏覽2105|回應0|推薦19

哲蚌寺印象二:措欽大殿、四大札倉


措欽大殿

繞過了甘丹頗章宮,即來到了全寺的中心──措欽大殿(大經堂)。這是全寺僧人集中誦經及舉行儀式的地方,全殿占地一千三百餘坪,由183根大木柱支撐著,室內空間寬綽,據說可同時容納近萬僧人在內裡誦經學習。

在措欽大殿前的廣場上仰望大殿,更能感受它的宏大雄偉。由八支立柱支撐起的龐大門廊,高高穩立在二十四級階梯之上,讓每個立足在它之下的僧徒、信眾,身影都不自覺地渺小起來。

邁開步伐走上階梯,走進經堂裡,一時間像似走進了一個龐大的黑窟窿中,「窟窿」裡只有些蠟燭的微光讓人稍可辨明方位。原來這時候早已過了僧人們在大殿裡集中做早課的時間,偌大的殿堂裡只剩遊客及少許執事僧人,所以燈燭多已熄滅,而藏式殿堂的採光也多半不佳,因此室內顯得十分的黑暗。

黑暗的微光中,可以見到殿堂中央有許多僧人們做早課的座位。而一般遊客及前來朝拜的信眾,則由動線引導順時鐘方向繞殿而行,殿四周有些類似窟穴的小型佛室,我就隨著在門口邂逅的藏族一家人一一進入朝拜。

這些小佛室裡有石壁上自然顯現的文殊菩薩像(藏傳佛教的寺院石壁上,常有相傳是自然顯現的神像(跡),但大多經過後人的施色畫像,因此反而不能確認是否真實相像)、首任寺主絳央卻杰修行的石洞、以及石洞裡自然顯現的宗喀巴大師師徒三尊像(師徒三尊指的是宗喀巴大師,和他的兩位首要弟子甲曹杰及克珠杰,其中克珠杰即一世班禪)、還有二世、三世、四世達賴的銀質靈塔(放置上師法體的佛塔)。藏人們相信,這些自然顯現的佛像及達賴的靈塔,都具有極大的加持力,所以同行的藏族一家人無不十分恭敬地頂禮膜拜,且不時的用額頭輕觸佛室內的器物,還有時,也會將一角人民幣紙鈔塞在佛桌上,以期能得到更多的祝福與加持。

走上二樓,那裡有一尊彌勒佛8歲鎏金銅像(按彌勒佛降生古印度8歲時的身相塑照)。我跟著藏族一家人頂禮膜拜後,不久走出室外,這裡是措欽大殿的頂樓,相較於殿內的昏黑沈暗,我更愛這裡的開朗光明。頂樓上有許多金光閃閃的法幢、寶瓶、法輪、金鹿,以及隨風飄揚的經幡、帷幔,襯著藏地特有的藍天,分外顯得好看。

再走回到措欽大殿的廣場上,由上往下望去,正見下方樹蔭裡有許多喇嘛聚集著。原來是到了下午辯經的時候,洛色林札倉的喇嘛們開始到樹林子裡展開辯經活動。辯經,可以說是喇嘛們的學習考試,通常採一對一(也有時是多對一),一問一答的方式,就佛理進行往覆的辯難。除了是平時的功課外,一段時間後,也會以辯經的方式測驗一個喇嘛的學習是否合格,能否升等。因為關係重大,也由於型式活潑,你可以看見每個辯經的喇嘛無不全力以赴,用力表現,那股熱鬧勁頭兒,即使聽不懂他們在辯什麼,光看樣子,也十分吸引人。(關於辯經,會在介紹「色拉寺」時再詳細說明)


阿巴札倉(密宗學院)

從措欽大殿往阿巴札倉的過道裡,有一堵帶有字跡的白粉牆,字跡顯然經白漆的塗抹而淡化了,但仍可以清楚讀到「你們要關心國家大事,要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的字樣。雖然曾聽過文化大革命期間西藏發生的一些瘋狂事跡,但文化大革命的深入廟寺,現在也只能在這堵寺牆的殘跡中覓到些蹤跡。

走進措欽大殿左後方的阿巴札倉,這裡是哲蚌寺附屬的四大札倉之一。所謂的札倉,在規模上有點類似是寺廟裡的分院,他們有各自的經堂及康村,也有自己的院長(名為堪布),完全可獨立運作;若以性質論,則近似佛教學院,是喇嘛學經、生活的主要場所。

而在哲蚌的四大札倉中,阿巴的地位又尤為特殊,因為它屬於哲蚌寺裡的密宗學院。在藏傳佛教的喇嘛教育裡,推崇的是「先顯後密」的學習,即先在各所屬的札倉、康村中進行顯教經典的修習,待完成了所有的學習階段及驗證後,經由公開的辯經考試取得格西(類似一般教育的博士學位)資格的喇嘛,才有資格進入密宗學院,進一步修行密宗的課程。所以說這裡是哲蚌寺裡的「博士院」也不為過。

而哲蚌裡的阿巴,因為是全藏最大寺院裡的密宗學院,地位更是不凡,從這裡修行畢業取得成就的喇嘛,不但有資格成為其他札倉的堪布候選人,而且也可能成為黃教在各地所屬寺院的住持,地位非同一般。只是不知現在阿巴札倉是否地位功能如昔,如今這裡的房舍多顯得陳舊簡陋,絲毫感受不到它曾有的尊榮,只庭院裡一默坐沈思的喇嘛,似提醒著,這裡本是佛門的清修聖地。


北側面的遺跡

離開了阿巴札倉往上走,不久即見到了展佛台的鐵架子。每年藏曆六月三十日的雪頓節,這裡都會張掛出巨型的釋迦牟尼畫像,會吸引成千上萬的信眾來此朝拜,是哲蚌寺一年中最為盛大的節日。

從展佛台折往東走,近文殊堂附近,這裡有幾幢漂亮的屋舍,在午後的藍天白雲下,以象徵「榮譽尊崇,威望權力」的紅色作為主色調的寺宇,顯得分外地好看。(在西藏,一般也只有喇嘛寺廟,才能用紅色當主色調)

過了文殊堂再往上方走,這裡是一片斷垣殘壁的荒廢地區,我自己猜測這裡是哲蚌寺全盛時期的遺跡,現在寺裡的喇嘛人數應該遠不如過往,所以較偏遠的寺區荒廢了,也就任憑它了。

遺跡斷壁,自有它特有的淒涼況味,行走其間,有種走入歷史滄桑的愴然感。而令人好奇的是這些已荒廢的寺牆,其石頭的堆疊方式似有所不同,大體以小石塊周圍著大石塊的方式堆疊著,顯出一種極有趣好看的圖案。而屋體偏黃,也或許是白粉牆褪盡後的本色吧。


洛色林、郭莽及德央札倉

從斷垣區再往下走,即是洛色林及郭莽札倉的地域。由於天色向晚,我已無法一一細看,只記得多是些康村、米村等喇嘛住居的屋舍。時近傍晚,許多喇嘛們似做完了一天的功課及工作,也開始四處閒走,或是在康村裡嘻鬧取笑,很富生活的氣息。

哲蚌寺的喇嘛們似乎都很和藹可親,見了面也多總是微笑著臉,一次我在大經堂裡迷了路,發現了我的小喇嘛也不因我誤闖禁區而生氣,只是笑笑地為我指明了出去的路。

下面這張照片應是洛色林札倉的經堂,也就是洛色林「學院」的「大禮堂」。據說哲蚌寺的喇嘛們除了一早集中在措欽大殿做早課外,其他的時間就回到各自札倉的經堂裡做學習。

但也有許多喇嘛是不用學習的,他們的工作就是負責全寺上下所有的日常事務。因此根據道聽塗說的消息,聽說最大的「廚役學院」並不在少林寺的夥房,而是在哲蚌寺,你能想像一個要供應一萬餘僧人飲食的廚房,規模究竟會有多大啊!

再下面這張應是郭莽札倉的經堂,門前那隻回眸一望的老山羊,則是寺裡的放生羊。所謂的放生羊是藏人們為了消災避禍及積累功德,而刻意不宰殺,並加以放生的山羊。通常都是買一隻即將被宰殺的羊,然後將牠們帶到寺廟或有靈氣的地方,經過轉經、煨桑、磕頭(也令放生羊做類似的動作)等儀式,再繫上紅布條將其放生。放生羊多在寺廟一帶打轉,並且會獲得其他人的幫忙照顧,可說是西藏最喜樂洋洋的山羊了。

再往下走,這裡是德央札倉的地域。德央是四大札倉裡規模較小的學院,令人好奇的是這裡的屋牆和斷垣區的幾乎一樣,而且屋體也呈黃色,不知是否有何關聯。

在德央札倉房舍間的小巷裡穿行,有時還可見老喇嘛打開窗看看天色。時間向晚,地氣莽蒼,許多喇嘛們也紛紛走出院落,向下行走,而下方,則是開闊的拉薩河谷地。

哲蚌寺的一天生活行將結束,而我在哲蚌的一天旅程,也將隨著太陽的沈寂,終底畫下句點。

相關文章  哲蚌寺印象一:甘丹頗章宮  http://blog.udn.com/stonejung/4014479


( 休閒生活旅人手札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onejung&aid=4019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