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蒜泥白肉之前世今生_V0.3 (新增 坐臀肉實圖)
2009/06/18 03:50:18瀏覽7485|回應10|推薦79

現代蒜泥白肉典型之盤飾

 

伏天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所謂三伏天就是介於節氣裡小暑與大暑之間的日子,對於釀造業則是最需把握的製作期間,如袁枚在《隨園食單》每每提起的秋油母油便是。 然而對多數人來說最是熬熱惱人的時候,食慾總是提不起勁來,對於涼菜的青睞此時猶甚,諸如涼拌海帶, 紅油豬耳絲,蒜泥毛肚,老乾媽拌鵝胗,西芹拌百合,棒棒雞絲,蒜泥白肉,族繁不及備載,但最後這項,我不太同意這分類歸屬,容後敘述…... 

.

.

其中蒜泥白肉頗為大家所喜愛,一些美食家與飲食文化學者也在多如繁星的川菜裡挑特別出麻婆豆腐,樟茶鴨,回鍋肉,蒜泥白肉四大菜作為川菜代表菜餚,其各有特色,當中個別為麻辣味,辛香味,家常味,蒜泥味.  當中蒜泥白肉與麻婆豆腐在海峽兩岸都是相當受到歡迎的菜式,之所以會受歡迎而深植人心,與麻婆豆腐一樣,不外乎於選料平價,風味特殊,烹調容易等等…..都是屬於平民化食品的代表。      

 

 

然而我更相信大多數人沒有吃過傳統的蒜泥白肉,時下的蒜泥白肉與傳統的版本截然不同,現下臺灣蒜泥白肉流行作法也與中國四川當地製作方式天差地別囉~  台灣作法多半把蒜泥白肉做成蒜茸醬油沾白切肉,把醋或是檸檬汁也給用上,美其名為改良,實是上把蒜泥白肉的講究與精微忽略不看,最後索性連味型也給改變了,唯一不變的是那名稱.  就如同日本某食品公司把麻婆豆腐製作成甜不溜丟的酸甜豆腐料理包,人家也號稱麻婆豆腐?

四川人吃白肉源由於東北的女真族,祭神儀式稱跳神儀,於儀式後有吃集體白肉的習俗稱跳神肉,在《東京夢華錄》、《都城紀勝》、《隨園食單》、《成都通覽》等史籍皆有食用白肉之記載,因此吃白肉的風俗一般相信是經由東北轉至中原下驅江南再傳入四川.  川菜的白肉與北方的白肉主要不同點是用平刀片肉,而不是自備小刀切肉食之,故有白片肉之稱,因選用肥瘦均勻的後腿肉,又有勻白或雲白肉之說       

.

.

就如前面所述,現今世人吃的蒜泥白肉已非傳統版本,現普遍作法為一家稱為竹林小餐所流傳下的看家菜,人稱“竹林白肉。 成都人有著一句話:“竹林小餐二分白肉,兩個人去吃吃不完其遠近馳名,這菜是好而"",若兩人去吃一盤白肉,一份只有幾片(兩分錢),若遇吃剩下的為奇數,則最後一片這誰也不好意思下箸取食,故吃不完所指的正是如此,全在於一個”嗇”,只要東西好,敲竹槓也吃,正所謂的周瑜打黃蓋,一個願打一個願挨。  

竹林白肉之所以好,在於店家與肉販私交良好,每天都有上等豬肉,這豬肉皮薄質嫩,皮肉肥瘦相連,肥少瘦多,只取豬後腿二刀肉又名坐臀肉,此部位纖維較粗,煮熟後不會肉質棉爛,就會有所謂的先脆後嫩的絕佳口感,這點是評鑑此菜極為關鍵之要點,要是做的好,吃上一口想停也很難。 

      

坐臀肉特有的粗大纖維這保證了先脆後嫩的絕佳口感 此為現今時下食肆採用五花肉所難以取代~

清‧《調鼎集‧北硯食單卷三》除隨園食單書文外亦有額外提到:『,忌五花肉,取後臀諸處,宜用快小刀批片(不宜切),沾蝦油,甜醬,醬油,辣椒醬。,白片肉配香椿牙米,醬油拌顯然古人對於白片肉的選取部位,有著深刻細緻的認識,且早了然於胸。

豬後腿最適合做蒜泥白肉或是回鍋肉的一塊好肉?坐臀肉 (之前標示有誤)

還有重視煮制的火侯,要斷生,不巴嘴,不死硬,最重要還要熱切,又薄又大,至於能不能切薄,這可不是隨隨便便就能辦到,要有相當經驗的廚子才足以擔任這一要務.  所用的片刀也是特別打造,既薄且寬. 這裡還要說明在這當中用了一項四川涼菜常用的複製紅醬油,是經由口磨(菇類)醬油與砂糖,多種香料熬製而成,有時還會下薄芡以增稠度,這對於菜餚馥香極為重要,絕非坊間以醬油膏加糖可以取而代之的。  

複製紅醬油

傳統蒜泥白肉與竹林白肉最大不同點,為後者增加了紅油(紅辣椒油)的使用,一般使用了二金條辣椒或稱二荊條,與簡單幾樣香料煉製而成,這增加了此菜餚的之前所沒有的糊辣味香氣亦添加了二金條辣椒的甘美滋味,使傳統蒜泥白肉猶如虎添翼,進入另一全新味覺的領域,這也造就當時全蓉城人對這全新蒜泥白肉而為之瘋狂了。

特製川味紅油

 

早期蒜泥白肉的排法,散灑於盤上.

 

去我曾提到其實蒜泥白肉不是涼菜,當時受到極大的迴響,事實上連一些自稱為四川人的網友也提出質疑,在川菜是權威亦是鉅著的《川菜事典》也把蒜泥白肉列為涼菜之內,但這只是權宜分類而非真切的貼近事實,更何況篇幅有限也無法詳述,以下為文字片段摘錄各書籍與網路文章。

如下: 

竹林白肉的特點,一是選料嚴格,只用豬腿子上的二刀肉,要求皮薄肉嫩,皮肉相連,肥瘦相連,瘦略過於肥。肉要斷生,又不巴不硬,用多少,煮多少,熱片熱吃。  

摘自四川資深老記者車輻

:

泥白肉適宜熱拌,因為趁熱的時候拌,才容易巴味, 熱拌, 香味容易散發出來。

 

天到湧堂時,來不及熱片熱吃,只好吃現片先吃,但仍是無上佳味,這佳味到今天還沒有一家館子能及的上,更別說那種熱片熱吃。

 

時的人們這樣形容這道菜說:隨著熱氣蒸騰,一股濃濃的香味直撲鼻端,使人食慾頓時大開。

摘自四川省烹飪協會顧問及國家技能檢定高級評委胡廉泉

:

泥白肉肉片拌製前要以沸湯燙過

摘自北京四川飯店主廚劉自華

:

經由以上所述竹林白肉也就是蒜泥白肉,早期是熱片熱吃,走菜時還冒著熱氣,而非今日所謂的涼拌菜,是現代人便宜行事?錯用五花肉還乾脆把肉放到冰水里直到涼透? 

知道仍有餐館還堅持現片現吃的古法,但大部分館子早已經妥協,早早片好放置於盤中,等著客人點選,但方便作業之下的妥協,客人得失又是什麼?吃下又柴又久放風乾的冷豬肉片沾蒜茸醬油而沾沾自喜, 缺乏食的認知猶如彘之珍饈,更遑論食的藝術該置於何處了。  可惜,可嘆啊~ 

 

 

現在外頭太陽還是如往常一樣炙熱,彷彿在嘲笑我那一身懶練的肥肉,我該出去游泳來強健體魄?還是龜縮到冷氣房中繼續當我的城市老宅男? 嗯…..不如先來盤熱氣騰騰的蒜泥白肉祭祭五臟廟來的務實點吧?

參考書目

:

隨園食單      袁枚     

調鼎集       佚名 編撰董岳薦

中國烹飪百科全書  編委會  

中國烹飪辭典                山西出版社

從跳神肉到蒜泥白肉 熊四智

竹林小餐的白肉   車輻

大眾川菜      胡廉泉

川菜               劉    華

四川涼拌菜大全   編寫組

川菜烹飪事典    重慶出版社

:

ps:

滿人吃白煮肉習俗請參閱 今天 我們來吃白煮肉 

( 休閒生活美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tec&aid=3049984

 回應文章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閱您一文勝讀百卷食書啊!
2009/06/27 16:46
真是精彩。。。 
小時候最喜歡媽媽做的蒜泥白肉,雖然一定不是正宗的四川味,但那美好的感覺自從住到海外後就不再有過。唉,美國的豬肉味濃,好難吃喔!歐洲的好一些,但白煮還是吃不得,不知是否跟飼養有關?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stec(stec) 於 2009-06-27 18:22 回覆:

外國豬有腥羶味個人猜想  除了公豬有閹割之外

還有飼養時間與飼料有相當的關係.

本文旨在正本清源,非力主堅守傳統

正統於否,不是關鍵,只要合味,就是好味.  ^^


Ywe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豬面肉
2009/06/19 14:07
我常去的華人超市的肉鋪賣有豬面肉,還是豬頰肉的,我記得應該是豬頭的肉,燙起來滿脆的,我喜歡用那個做白肉。看完您的介紹,我只敢說我做的是白肉沾醬油。
stec(stec) 於 2009-06-20 00:49 回覆:

您說的沒錯,是豬臉頰部位的肉,俗稱菊花肉

不管是蒜泥白肉還是白肉沾醬油只要合你味

就是好菜.  

此篇旨在於說明蒜泥白肉早期為溫熱菜而不是

一直都為涼菜.


瓶子返台80天重拾部落格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STEC大大是美食界的百科全書!
2009/06/18 23:52

DEAR STEC大大:

你不只作得一手好菜

又說得一口好書

旁徵博引之餘

還列舉了一長串參考書目

STEC大大是

美食界的百科全書啦!


瓶子超愛旅遊與美食,不是身在美食餐館中,就是在找尋美食的路上!
stec(stec) 於 2009-06-19 01:08 回覆:

瓶子你這太抬舉我了,

個人不過是是美食界

的小抄短句,而且還止於中菜.

說百科全書? 

還要多活1500年才夠


Ricardo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蒜泥白肉
2009/06/18 20:46

我不管啦! 你把蒜泥醬做好, 我要企你家拿.

stec(stec) 於 2009-06-18 21:26 回覆:

沒問題~

小的我也不貪心,門口的牙齒

我只要一對就可~


維清緝熙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叫我哪?
2009/06/18 15:11

我來囉~~ ^++++^  不論蒜泥白肉或是白煮肉  我都愛 (~__~ 好像也沒什麼是我不愛的.) 下次我也貼貼咱家的.


Abka Manju Be Aisilambi
stec(stec) 於 2009-06-19 00:36 回覆:

期待~ 期待~

維清緝熙家的東西也是頗有特色   ^^


scubagol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這下可知道不同啦!
2009/06/18 12:18
每到川菜館,慣例必點蒜泥白肉,看來早期、現代都遇過,但都囫圇吞、想也沒想。這下可知道不同啦!
stec(stec) 於 2009-06-18 13:58 回覆:

這菜最重要吃的是口感,口感不對就與一般白水煮肉沒兩樣

這樣如何揚名中外?  一般用五花肉是次等選料,便宜形

事.     口感 "先脆後嫩"以及出菜要"微溫"是此菜評鑑要點.

ps: 牛油(butter)在台灣早期也是這樣稱呼後來改稱奶油,香港人

  似乎還這麼沿用著? 不過覺得現在用法奶油(butter)比較符合事實

 "牛奶提煉出來得油脂"=奶油 ,用牛油二字會讓人搞不清楚

 是牛肥油(bady fat )還是牛奶提煉出的油??


Daju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re
2009/06/18 11:46
我在美國吃得蒜泥白肉
也是有加四川辣油的
還比台灣的好吃
不過也就吃過那麼一家是這樣做
stec(stec) 於 2009-06-18 13:31 回覆:

台灣要不是川菜館子

大多不會加辣油,有些

作法與白水煮肉沒兩樣

根本是水煮五花肉沾

蒜茸醬油,差太多了!!

但人家也稱蒜泥白肉不是嗎?


馬丁諾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滿洲遺續?
2009/06/18 11:11

喂~~(呼喊中) 維清緝熙老兄! 你們滿族風味菜又多一種了!

倘若古早味的蒜泥白肉來自滿族燒燎白煮的傳統, 那麼吃溫熱的就不難想像. 不過老實講, 除了台灣的黑毛豬之外, 其他品種的豬肉拿來白煮, 熱騰騰時似乎總有股腥臊味, 要說到底有多誘人, 我還真難想像!

stec(stec) 於 2009-06-18 13:54 回覆:

我其實很貪心想把所有資料一次貼出,但又不想分成兩篇貼出

 樓下囝囝仔不就在抗議字體太小?? :P   所以有些

話沒說的很透徹,肉一般是用自養黑毛豬,煮白肉時會添加蔥,姜

來去腥賦香.    馬大會覺得有腥味,我猜想除了選擇肉質部位有關外,

黑毛豬也是個關鍵,還有前處理也沒有妥善所致.     不然白肉還是

熱的時較有香味,而不是腥臊味的.  還有豬肉片脆嫩的口感會

讓人想一吃再吃的.


凱C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09/06/18 11:05

這麼小, 看的眼睛都要瞎了 !

那碗紅油真是讚啦, 謝謝 S 大 !


stec(stec) 於 2009-06-18 13:53 回覆:

我比較貪心字太多了~

還有一個問題,要是字太大

版面會很亂,自體會部分重疊!

所以字體總是無法太大. 

這點請囝囝仔多多諒解

這紅油與之前做的不一樣  

這紅油是專做涼拌菜設計的 

配方是不一樣的


廚房裡的酒鬼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喜歡蒜泥白肉
2009/06/18 08:32

喜歡蒜泥白肉

S大大介紹好詳細喔

stec(stec) 於 2009-06-18 13:32 回覆:

我是話多啦,還意猶未盡呢~

希望你喜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