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9/02/07 18:33:21瀏覽2948|回應8|推薦56 | |
近日拜讀過TVBS寫手兼從產地到餐桌部落客
讀後讓我對於美食家,飲食文化用詞與文化正統
之堅持有了許些感觸與檢討。 該篇文章結
尾所提及,
一、要有開廣的品味觀點。
二、要有社會責任感。
經數日反覆思索,個人似乎漸漸有了認同感。
揪片古稱湯餅 麵在華人的歷史裡有史料考證的就有一千九百多年之久,如漢代的湯餅就是水煮的"揪麵片""揪片"或稱"掐疙瘩"。 姑且不論義大利的pasta是否當年馬可波羅帶回去的?咱們老祖這方面宗留下的飲食遺產也是精彩豐富,要論真的探究就起來?也是每每令人為之驚嘆~ 所以要以義大利的pasta來詮釋中式麵點可是有力不從心的。 正所謂世界麵條故鄉在中國,中國麵條故鄉在陝西,陝西麵條故鄉在西府。 福州路 老半齋 肴肉雪菜麵 總覺得華人(指兩岸)不知是民族自信不夠還是急切的想把飲食文化向外迅速輸出?? 總喜歡把咱們的食物取個新洋名或是乾脆在人家飲食文化裡挑個相對應的名字便宜行事,如dumpling對應於餃子,豈非削足適履?令人費解。 也不知是要利於傳播還是崇洋媚外? 是瞧不起外國人吸收他國文化能力,亦或是是太寵外國人? 如sour and sweet pork 有比 tongcu rou (漢語拼音)好嗎? 只要是優質的飲食文化不需這麼迎合還是大有可為。
四川鍾水餃 日本人在文化輸出就顯的正常許多,如ramen(日語發音)=拉麵,最但最諷刺的是,這拉麵還是自中國學過去的,雖然日本與中國本地作法已經不同了,日本已不用拉的方式製麵,日本的拉麵只是添加物與傳統中國拉麵類似,成形方法是以延壓成片,再切條成形,與以手工伸拉而成的拉麵則是大異其趣,或者以成型方法來推敲,它根本不能稱之為拉麵才是?
無錫 油麵筋湯麵
日本三大名麵,有烏龍麵,拉麵,蕎麥麵,除了最後者之外,其他都是來自中國。 在中國稱拉麵又稱甩麵、扯麵、抻麵。 多年前一次在美國西北某超市販賣日清賣的日式拉麵口味泡麵,上面標示的字眼是Ramen 而不是stretch noodle 或是 expend noodle等等。 daikon(大根)=白蘿蔔,老美稱白蘿蔔為daikon也是一例。 tofu=豆腐 這與拉麵一樣諷刺,現在說起豆腐,多數金髮藍眼老外,直覺認為這以前為動物飼料的黃豆,其再製品是日本人發明的??至少我認識的多為這類。 豈知中國淮南王劉安才是豆腐的原始發明者呼? 在日本古時有著一種說法,有兩件事不可以公開世人,一為夫妻間的房事,二為製做豆腐點漿作業。
四川 家常豆腐 tsunami津波(海嘯) 這為日本文化發展出來的名詞,在國際上也是用tsunami這一名詞來對應這一自然現象。 雖然這詞與飲食文化搭不上關係,旨在強調文化應該有的堅持。 日本在外來語普遍程度不亞於台灣,但是在本國文化扎根深化以及對外輸出卻是遠遠為我所不及。
蔥燒餅 自己不是個美食家,但也漸漸覺得文化傳承的重要,亦不是個保守派,不一味認為中國文化的東西才是最優秀,有著烘焙證照的我,對西式餐飲也有著極大興趣,家父也是從事中式餐飲,但個人直到近年來才真正提會到自己祖宗留下得飲食文化遺產有多麼珍貴與璀璨。
安徽 淮南油酥餅 眼下多數台灣人對自己祖宗的文化認識有待加強,連一些檯面上的名廚,說出的食物典故也是荒腔走板,放著祖宗精緻的飲食文化不顧,實為可惜。 看看別人,想想自己?早期台灣看著日本有系統有計畫的輸出精緻文化,近幾年還是看著韓國如法炮製的輸出所謂的精緻文化,韓劇就是一例,所謂的韓流。 台灣有著不同於中國的特殊條件,在這小小的島嶼上可以吃遍大多的中國美食,也仍保存著頗具古意的中國文化,更保有有別於簡體字的中國古樸美感的正體字。雖然近八年,對中國的觀感有頗劇烈之變化。 不過連一個小小香港都把台灣比下去?我不禁懷疑這些年來政府倒底在做些什麼事? 我們是否還有機會呢? 在這些年來中國崛起後我看到的希望是愈來愈渺茫? 這讓我想起經
無錫老正興 小籠 如同前言所說的,美食家是否要吃遍洋食物才能稱為美食家,我不敢說,但一位不懂的自己國家飲食文化的老饕,以個人觀點來看,指能算是半吊子的食客,若說他是位美食家!! I wonder?? 對於美食家與廚師的關係,個人的淺見 ps.
已故畫家張大千與四川鹽幫名廚陳建民就
是典型的例子。 而教學相長的如清袁枚與
其家廚王小余。
我對美食家的定義: 能吃 會吃 敢吃 懂吃 吃的起 大家覺得呢?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