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09/02 01:31:07瀏覽11459|回應13|推薦64 | |
薺菜全株 薺菜這種菜對於久居亞熱帶的台灣人可能極為陌生,但是對江南或是北方一帶的大陸人,可是再熟悉也不過了。 蘇東坡就對薺菜下一個評語:"天然之珍,雖小甘於五味,而有味外之美" 我於今年年初在上海,也嚐這咱們老祖宗早知道的珍饈。 : : 薺菜特有的心形種子苞 : 話說一日見菜市場路邊一老村婦,口操著濃濃的松江話(上海話類似松江話),說著我聽不懂的話語,頻頻向我兜售著那一袋如雜草般的葉菜,見其賣像,著實毫不起眼,猶如路邊野草一般,葉子像極了老幫葉,葉梗已由綠發紫,最後只勉強聽出薺菜二字,過往只聞其名,但未見其物,想此物豈非糧秣?是該給馬或是羊吃? 食畢我立馬去換副假牙? 自己心裡頭納悶著。
說也奇怪,天性喜歡嚐鮮,瞧見三不五時路人買一些回去,基於好奇心驅使,索性也買了一斤(
:看起來很老吧? 回到上海親戚家,急忙將老幫葉摘除,老梗也一併丟棄,僅簡單以蒜末豬油清炒,急忙送一梗入口,其味似芥菜,有著芥菜的微苦,但比之芥菜其香氣更為濃郁甘美,源源湧現出來,看似老幫但確綿密適口,真是妙哉呀!後經再度確認,的確全株可食,無怪乎早在詩經中有云:『誰謂荼苦,其甘如薺』可見二千年前,中國已有老饕深知此珍味矣。 : 以上圖片來源 百度百科 薺菜又名地菜,護生草、菱角菜,姑蘇暨吳國一帶則直呼野菜,其以嫩葉供食,是人們喜愛的一種野菜。《名醫別錄》載“主利肝氣,和中。”《日用本草》載“涼肝明目。”《本草綱目》載“明目,益胃。薺菜原產中國,目前遍佈世界如北美洲歐洲等,中國自古就採集野生薺菜食用,早在西元前300年盡薺菜的記載,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上海郊區開始 至今已有九十多年的栽培歷史。 又說中國江南一帶,如蘇州以及浙東,有“三月三吃地菜煮雞蛋”的傳統習俗。地菜為薺菜的別稱,薺菜雖是野菜,但營養豐富,含有大量的胡蘿蔔素、B族維生素和維生素C,而且鈣、鐵的含量也比較高,<本草綱目>:有清熱止血、清肝明目、利尿消腫之功效。 又雞蛋則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卵磷脂和維生素A。這兩種動植物搭配在一起,對古人來說可是強生健體珍貴的食補。 薺菜的諧音是“聚財”,所以人們將新鮮薺菜洗淨後捆成一束,放入雞蛋、紅棗、生薑一起煮,剝蛋喝湯,既沾一點財氣和靈氣,又能防病健身。但要注意,紅棗應在雞蛋煮熟後再放,這樣既可保證薺菜的清香及藥用功效完全滲入雞蛋中,又可讓紅棗不爛、香甜可口。 薺菜的作法頗多,可與絞肉混和成餡,,製作成餛飩,春捲,餃子,包子,又如薺菜肉絲豆腐羹,薺菜炒肉絲,薺菜炒年糕等,皆極為清爽,清˙《調鼎集》為窺探清朝揚州菜之一窗口,其中亦記載了幾種薺菜素食,如東風菜:採薺菜一二斤洗淨,入掏米水 薺菜肉末豆腐羹 圖片來源:http://www.ruvita.com/Forum/a-19924.htm 自古與薺菜的風雅敘述,典故傳說不勝枚舉,如高力士的 《感巫州薺菜》,原文如下: 兩京作觔賣,五溪無人采。 夷夏雖有殊,氣味都不改 此詩乃高力士被宦官李輔國誣劾,流放巫州時所寫的一首五言古風絕句,詩中高力士觸景生情,感懷身世,作詩寄意,則首句是以觔(肌肉之意)喻在京時的高貴,次句以薺喻謫居巫州的下賤,長於五溪的薺菜無人摘采,指高力士居於巫州無人理睬,語出雙關,可見高力士雖非文人墨客,但與一般宦官相比,還是有很好的文學素養。 ”夷夏雖有殊”指高其地位已今非昔比,人事全非,尾句就意喻其地位改變後對皇室的忠心終不改。詩句用“都不改”三字,鏗鏘堅定。所謂“詩以言志”以此為甚。據《高力士傳》,代宗即位,詔赦高力士。高在回京途中行至朗州時,聽聞玄宗業已駕崩,高力士乃慟哭、嘔血、絕食而死,做到以身殉志。 : 近日透過友人取的一些薺菜種子,(鮮薺菜台北南門市場亦有售或是有蘇州進口冷凍熟薺菜可買,或可私下詢問)日前自上海返台,離開上海時,夜間溫度僅23之譜,計畫於中秋節後台灣天氣定漸漸轉涼,屆時定準備播種,期望在年底也可以吃些薺菜湯糰,薺菜餃子,或是涼拌薺菜腐皮,吃著老祖宗吃過的珍饈,借以發思古之幽情。 相關閱讀連結: §參考資料§ : 姑蘇食話 江浙家鄉土菜 清。調鼎集 本草綱目 中國烹調百科全書 上海風味菜 百度 (圖片) 搜狐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