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8/12/29 12:50:12瀏覽5657|回應6|推薦60 | |
八月初時值立秋前夕,造訪於江蘇徐州的友人,雖為立秋前夕但仲夏才離去不過半月,氣候漸漸涼爽,已不復聽知了滿林不絕於耳鳴叫聲,偶而豔陽天還是不甘寂寞的跑出來,有點令人酷熱難熬就是了. 位於蘇北的徐州, 自古即為古今兵家必爭之地,介於山東的齊魯文化與河南的中原文化之間,僅在彭祖時期有其明顯特色,如彭城魚丸、魚藏羊方、地鍋、沛縣狗肉、土豆絲九毛錢、徐州煎餅、烙饃卷饊子,但徐州近代飲食文化早被四大菜系洪流所淹沒,黃河離徐州不算遠, 因此走在徐州社區之間, 最容易看到的是烙膜,這玩意就是一種以麵粉和清水,比台灣的潤餅還厚個幾倍,先桿成薄皮,置於鐵板烤熟.當主食搭配各種菜色或是湯羹來吃,烙膜傳統的吃法很簡單,就是夾一種以麵粉製作而成在經過油炸, 稱饊子(音:傘)的東西,有點像是更多股且拉長的麻花捲. 由於烙饃歷史悠久,因此徐州一直流傳著一首民謠:“圓圓小餅徑尺長,根根饊條黃脆香。外軟裏酥餅卷饊,送與抗金英雄嘗。 也因為介於兩大文化交界,亦是漢高祖劉邦的故鄉,其發跡之地,西漢楚王陵亦在徐州,卻不是當時首都洛陽, 處於這樣的文化歷史淵源,形成特殊卻無明顯特色的飲食文化,要吃什麼都有,但也什麼都不鮮明, 這歸因於徐州,史稱“北國鎖鑰”,“南國重鎮”,徐州人認為他們生活的這座城市“不南不北,不大不小”。在南方軍事家來看,佔領徐州,就等於拿到了打開北方大門之鎖,而在北方軍事家眼裏,拿下了徐州,就等於撬開了向南方進軍的大門。 當年國共戰爭徐蚌匯戰也是在徐州一帶來一場殊死戰.所以各方人馬都來到這裡,也把鄰近各省飲食習慣帶至徐州. 其中稍具知名度的有沛縣亀汁狗肉,古時甚至有無狗不成席的說法,但基於尊重網上愛狗人士,因此這方面的圖片與介紹就簡單帶過了. 在徐州常常可以看到賣羊肉串與賣地鍋雞的, 價位高低皆有,餐館路邊攤任君挑選, 其中地鍋雞較具特色. 地鍋雞屬於地鍋菜一種,地鍋菜源于蘇北和魯南交界處洪澤湖一帶。過往於洪澤湖上辛勞漁民,因船上設備簡陋與限制,一般取一小泥爐,爐上安置一口鐵鍋,以柴生火,按家常方式煮上一鍋菜,鍋邊還要貼滿面餅又稱喝餅,便產生了這種飯菜合一的烹調方法。一般地鍋菜的湯汁少,口味鮮醇,餅借菜味,菜借餅香,具有軟滑與乾香並存口感與滋味.後經廚師將傳統地鍋菜的制法加以改良,衍生出出了地鍋雞、地鍋魚、地鍋牛肉、地鍋三鮮、地鍋豆腐等地鍋料理。 一般地鍋雞製法,為放油燒熱,爆香薑片、蒜頭、八角、花椒,倒入雞塊,加料酒,煸炒至水分將乾時,添高湯,加蓋燜至鮮汁濃稠、雞塊熟時,下青紅椒,精鹽、味精、雞精、醬油,後下少許老抽調色,起鍋盛入喝餅於鍋中,上小土爐,上桌即成。 若有人問我好吃嗎? 其實他還是有賴於雞隻的選擇,當天的地鍋雞用的是現挑的蘇北土雞,沒有上海洋房雞的飼料味以及略微糜爛的肉質, 味道鮮純,還算不錯吃啦~ 當然夾著喝餅搭食更是咸香鮮辣令人回味再三. 認識我的朋友都知道,我每到一新地方, 最先想要造訪的不外乎是傳統菜市場或是南北五金或是農貿市場,太多人工設施的地方我不愛啦~ 經友人大姊告知附近有一到露天市場,有些農家自養的雞鴨,野塘魚蝦都會拿到那裡販售.一天起個大早,看看有無新鮮事? 羊肉牛肉是免不了的 看到酷似亞馬遜食人魚在攤頭販售,沒有購買意願所以也沒有追問魚名.
南北貨攤上,光花椒就達五種以上, 五省通衢所言不虛.
回程時看著社區附近有著賣雞汁豆腦的小攤販,附近居民正悠閒吃著早餐.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