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11/03 18:02:16瀏覽1051|回應3|推薦13 | |
如果你已為人父母,有了三個或四個孩子,你要他們團結,有很多方法;其中最簡單的方法就是公平地對待他們,誰有困難,你就站在誰那邊。孩子們的資質、個性可能都不一樣,但你對他們都有很高的期待,讓他們在不同的路上發展他們的能力,幫助他們,讓他們都有自我實現的機會。他們可能會很成功,也可能不一定;但因為他們一直都能感受到你和他們同舟共濟、榮辱與共的溫暖;不管他們各自走什麼路,有多高的成就,他們都不會學坏;不但不會學坏,他們也會因為這可愛的家,有愛的家而學到和衷共濟的精神,愛家的精神。
反過來說,如果你這個做父母的人,愛心偏一邊;你的孩子們就會學到懷疑和猜忌,就會學到獻媚爭寵或抗拒叛逆;他們彼此會勾心鬥角,連帶對這個家也就產生疏離感。這時候,任你做父母的如何要他們團結,不正本清源,把戲再多,也只是耍雜,無濟于事。 這就是有關方面雖然經濟拮据,也要搞一個具有我國特色的國民服役給我的聯想和荒謬感。我們自己制造了分別心,卻死呀要他們拋棄分別心。啊!難呀! 龍應台來到我國說,如果她是我國的文化部長,她希望盡一切力量,讓我國30巴仙的華人成為華文世界里,獨一無二,華文土壤最肥沃、最丰富的族群;并讓佔60巴仙人口的馬來文化,在伊斯蘭世界中一支獨秀。她以瑞士為例說,在瑞士,有德、法、意及僅佔人口一巴仙的羅馬尼氏人等四種族群;每個族群都自由使用自己的語言文字(從小學到大學都可以使用各自語文來學習),過自己的節日。大家對自己族群文化的認同完全不影響他們對國家的認同。她說,在瑞士,就算是一瓶礦泉水,也都印有四種文字,教育更不用說,各種語文的教育都不會受到忽略;法庭里的文書也使用四種語文;政府花大量金錢和精力來做到資源的公平分配。 “整個大環境的前提是,國家資源權利分配應該合理公平,各族群才能產生認同。”“每個人在自己的文化里有根,而且理直氣壯,這樣才能創造一個沒有國家認同危機的社會。”龍應台如是說。 可惜我們是大馬,不是瑞士;我們有馬哈迪,沒有馬英九;我們有煙霾和蕉風,卻沒有野火和龍捲風。 (原載馬來西亞《東方日報》專欄"人性基本面",21-6-2003) |
|
( 時事評論|政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