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6/24 19:44:29瀏覽1533|回應3|推薦2 | |
音樂可以陶冶性情,培養氣質;它潛移默化的功能可以變暴戾為溫文,化劣俗為優雅。它也有洗滌煩憂、恢復疲勞的功能;不論是美洲棉花田裏的黑人民謠,還是華北草原上的牧歌,無不是邊勞動邊歌唱的產物。
音樂不僅是美育的問題;根據學者的研究,左右腦的不平衡發展,會影響智力的發揮,也影響壽命的長短。讓孩子從小學音樂,尤其是器樂,他就有機會養成眼要看譜、耳要聽音準、心要想著節奏,左右手又要同時進行複雜而不一樣的動作;這無形中就在刺激孩子的左右腦,不但有利於他身心靈的均衡發展,也有利於他的健康成長。 “誰能擁有像你一樣的力量,如你一般的軀體,當你乘著狂風的羽翼呼嘯而來,當你踏著西風的腳步輕柔降臨,當你為畏縮的靈魂激起勇氣的火花,並將那火花點燃成一股怒火。”這是葛利爾帕哲對貝多芬的悼詞;把詞中的“你”當成“音樂”,不也呼喚著同樣的力量? 貝多芬臨終前所說的最後一句話是:“真可惜,來遲了!”那是他對著先前所訂的葡萄酒跚跚才送來所發出的歎息。對於如葡萄酒般美妙的音樂,我們是不是也要把握時間和機會,去欣賞、去感動、去學習,讓它豐富我們的生活、照亮我們的生命?套用樂聖的話:“別來遲了!” 我所說的“音樂”是好音樂,不是時下那些鬼吼怪叫或伊伊唔唔要靠促銷打歌或造作虛假的排行榜,才能流行的那一種。 跳躍在校園的音符 在學校,每當我從辦公室走下來經過管樂室時,我總會自然放慢腳步、放輕腳步;為的是想聽聽從管樂室傳出來的樂聲,雖然只是練習,不成曲子,卻依然觸動著我的心弦。同樣在綜合大樓的梯間,我也常聽到一些合唱團團員在練唱完畢下梯時意猶未盡地哼唱;走到國字型大樓,迎風而來的又是另一番旋律,那是鼓鑼,時而江南,時而塞北。 有時華樂團進行的是分部練習,即便只是斷續的彈撥或個別的吹打,我們也能聽到《東海漁歌》的昂揚和《豐收鑼鼓》的歡暢;有一次,合唱團雖然只是六七位團員在賦歸時興之所致,但在梯間圍牆共鳴的助威下,那“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吼。。。。”果有波瀾壯闊之勢。這些日子,管樂室傳來除了霍斯特(Gustav Holst)《行星組曲》和聖桑(Camille Saint-Saens)《動物狂歡節》的片段外,月前也曾看到兩三位團員不知哪里弄來《梁祝》的曲譜,生疏的吹著那哀婉的旋律,雖不成形,卻也透出了品味。 午後的校園合該這個樣子,絲竹銅管齊奏,弦琴歌唱共鳴;那就是跳躍在校園的音符,也是譜寫著生命的樂章。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