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48)十二緣起的修行(5) 十二緣起法的解說(12)緣有生者
2020/01/13 17:13:32瀏覽205|回應0|推薦4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一隅之得(48)十二緣起的修行(5) 十二緣起法的解說(12)緣有生者

 

  緣有生者。《雜阿含298緣有生者。云何為生。若彼彼眾生。彼彼身種類一生。超越和合出生。得陰.得界.得入處.得命根。是名為生。

 

  超越和合而生《雜阿含294》云:「彼愚癡無聞凡夫無明所覆。愛緣所繫。得此識身。彼無明不斷。愛緣不盡。身壞命終。還復受身。」此攀緣識依業報再得五蘊:色、受、想、行、識;得十八界:眼界.色界.眼識界。乃至意界.法界.意識界。是名種種界;得十二入處:六根與六塵;以上的結合並運作能得命根,這整個過程是「生」,可悲的是凡夫又認此蘊、界、入為真實的己。而關鍵字是「超越」,超越意即在此之上,和合者是四大、五蘊、六根皆屬幻化。而非幻者在揉合這些者即是。

 

  生既如是成,亦可如是思惟,如是解。生命學習者當學普眼菩薩所得之法來解生。如《圓覺經》云:善男子,彼新學菩薩,及末世眾生,欲求如來淨圓覺心,應當正念遠離諸幻,先依如來奢摩他行,堅持禁戒,安處徒眾,宴坐靜室,恒作是念,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當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即知此身,畢竟無體,和合為相,實同幻化,四緣假合,妄有六根,六根四大,中外合成,妄有緣氣,於中積聚,似有緣相,假名為心。

  善男子,此虛妄心,若無六塵,則不能有,四大分解,無塵可得,於中緣塵,各歸散滅,畢竟無有緣心可見。

  善男子,彼之眾生幻身滅故,幻心亦滅,幻心滅故,幻塵亦滅,幻塵滅故,幻滅亦滅,幻滅滅故,非幻不滅,譬如磨鏡,垢盡明現。

  善男子,當知身心,皆為幻垢,垢相永滅,十方清淨。

  善男子,譬如清淨摩尼寶珠,映於五色,隨方各現,諸愚癡者,見彼摩尼,實有五色。

  善男子,圓覺淨性,現於身心,隨類各應,彼愚癡者,說淨圓覺,實有如是身心自相,亦復如是,由此不能遠於幻化,是故我說身心幻垢,對離幻垢,說名菩薩,垢盡對除,即無對垢及說名者。

 

  相對色身的生,聖弟子應思惟法身的生。《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因以身疾,廣為說法:「諸仁者!是身無常、無彊、無力、無堅、速朽之法,不可信也!為苦、為惱,眾病所集,諸仁者!如此身,明智者所不怙;是身如聚沫,不可撮摩;是身如泡,不可久立;是身如燄,從渴愛生;是身如芭蕉,中無有堅;…是身如毒蛇、如怨賊、如空聚、陰界諸入所共合成。」「諸仁者!此可患厭,當樂佛身,所以者何?佛身者即法身也;從無量功德智慧生,從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從方便生,…從如是無量清淨法,生如來身,諸仁者!欲得佛身,斷一切眾生病者,當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

(1)法與法身:法是工具,法如筏喻。法身是內在的生命藉由對法的修行因破除無明而產生變化,生命的特性與法的特質相融合,這樣的生命稱之為法身。這種內在識的變化與提升,好比生命學習者在分段生死中體驗變易生死

(2)法身如何成就:經由戒、定、慧、解脫、解脫知見生;從慈、悲、喜、捨生;從布施、持戒、忍辱、柔和、勤行精進、禪定、解脫、三昧、多聞、智慧諸波羅蜜生;從方便生、從三十七道品生……。這是菩薩今生應有之生。

 

人若不重生,就不能進神的國。基督教聖經,耶穌告訴門徒:「人若不重生,就不能進神的國。」這句話還引得尼哥底母這位老教法師夜問耶穌:「人怎能再入母腹而生呢?」耶穌告訴尼哥底母:「從肉身生的還是肉身,從靈生的才是靈」重生是從靈生。佛教的法身亦然。法身不依地水火風空識而生。轉識成智即是。在生活中處處皆有機會轉。 凡所有事皆為自己的利益考慮是識,能為他人著想,願大家與我一樣平安快樂,那就趨近智。

( 心情隨筆心靈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servant&aid=1315383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