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06/02/20 01:20:30瀏覽17759|回應19|推薦18 | |
看過以前幾篇的朋友,即知筆者一直在台北尋找一間像樣(接近香港原味)的茶餐廳,四處嚐試後,也只有《鑫華》還算接近。台北茶餐廳一個通病是:「樣樣都想做、樣樣做不精」,甚至有小小一間店、樣式橫跨大排檔(路邊攤)、茶餐廳、粥粉麵店、港式西餐到甜品屋,菜單樣數多達百餘款者。老實說,如果真有如此能耐,在香港就已經「發達」了,何必跑來台北? 據悉這家《香港茶餐廳》下午聚集了許多在台港人,其中不少是各大粵菜館的港籍師傅。如果屬實,應該差不到那兒去。抱著姑且一試的心情、下午前往用遲午膳。店面是一點也不起眼,比起《行運茶水攤》、《波記》等簡陋多了,「向著馬路開放」的廚房更是罕見。店內也甚簡單,衛生、環境都「麻麻地」(普通)。
店裡果然有不少港客,由高談闊論的粵語遣詞用語聽得出頗有可能真是一班餐館師傅們。看到菜單,覺得更有點希望,樣式頂多四十餘種、簡單明瞭,該有的也都不缺。於是,快速點了碗仔翅、乾炒牛河、豉油皇炒麵、豬扒包及飲料的熱鴛鴦、熱咖啡。 碗仔翅 - 這香港街頭傳統吃食嚴格說,不屬茶餐廳菜色。自然不是真放魚翅、而是粉絲,合適的名稱應是「雞絲粉絲羹」(如此台灣讀者較易懂)。香港茶餐廳這碗熱騰騰的碗仔翅,除了以豬肉絲取代雞絲這招不對,味道、濃度皆可,慣常的加些紅(浙)醋、白胡椒粉後,還真有個七、八成原味,算是在台吃過最道地的。 乾炒牛河 - 找尋「靚」河粉的話,還是要失望。水、米、做法不對,就是沒好河粉,只能算是薄些的粿條。但是味道炒對了、牛肉及乾濕度也可以。 豉油皇炒麵 - 原本應該簡單明快的這道,卻加了不少牛肉,這可少見。不過基本味沒問題,只是口味重了。香港師傅多覺得台灣客口味較重(事實),所以油、鹽、醬油都比在港落得多。終於慢慢了解為何茶餐廳在台味道多變重了。 豬扒包 - 頗驚喜的一品,風味與行運茶水攤接近,都有水準。此處用長型麵包有些奇特、但是豬扒去骨則是對的。在台北,吃到此豬扒包已難得。 熱鴛鴦、熱咖啡 - 鴛鴦調製比例中茶太多、咖啡不夠。熱咖啡送來讓人誤以為是台式綜合咖啡,待加兩個奶球才接近港式。一般言,在茶餐廳如果客人沒吩咐「走奶」(不放奶),應該是調至當店正常口味,大概因為台灣客人習慣看到杯旁另附奶球吧。 還想多試,加點一牛腩撈麵。送來除了畫蛇添足的豆芽、也算有模有樣。生麵果然還有鹼味,淋上桌上所備紅醋一拌、味道正好(許多台灣客人不知撈麵需以紅醋扮和,直接吃都被有點阿摩尼亞的麵鹼味嚇到)。該店居然正統的澆上燒牛腩的「腩汁」,也是難得。
香港茶餐廳以上幾樣都還行,純以口味言,算是接近香港街坊風味。場地方面,就差了些。在北市東區,如果並不熟悉茶餐廳味道、只想找個舒服地方聊天者,適合去那些裝潢得漂亮的店。對茶餐廳之味有一定要求者,市民大道這家算是較接近原味。同伴(港人)則評:『在台北或許 OKay、在香港這樣就不行了。我看還是放棄在台尋覓道地茶餐廳吧!』 2006‧02(Pictures taken by author, all rights reserved) 延伸閱讀:茶餐廳在台北、茶餐廳在台北(續)、簡評《行運茶水攤》 |
|
( 休閒生活|美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