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7/02/26 07:20:49瀏覽8601|回應5|推薦46 | |
這學期我除了正科美術課(現在改稱視覺藝術)之外,仍是配了兩節的表演藝術課,依照課程的表演三要素肢體、聲音(語言)、情緒其中之一的肢體先上場,教學生幾個簡易的動作,譬如最常見的摸牆、拉繩動作。然後根據這些動作就可編出個幾分鐘的短劇,不論是個人表演或是分組表演,都能上手。 通常我較傾向讓學生分組表演,因為敢在台上放開表演的新生畢竟還是少的。個人表演都是加分題。 摸牆與拉繩串成的情節常見如下: 1.關在密閉空間的恐慌樣子,可以加上表情,肢體動作要大,觀看者才看得出。 2.買飲料,摸著飲料販賣機,按鍵,飲料掉下來,打開飲料的樣子,然後噴到臉..。 3.升旗敬禮或是拔河樣貌的辨識度都很高。 4.上公共廁所沖水,在門外先有摸牆動作,然後敲門,進去"解放"之後拉水箱的繩子沖水。 5.線是繩子的縮小版本。例如氣球打氣,然後拉著,又不小心漂走;放風箏;縫衣服;誇張的拔牙動作(把線綁在門把上)。 6.小偷偷東西攀爬拋繩子、摔倒;、燙衣服因為講電話(電話有繩子)而衣服燒焦。 7.喝醉酒在自家大門前找不到鑰匙的窘狀。 以上是個人表演的版本。 群體表演多是即興劇了,往往討論不到十分鐘就要上場,銀行搶案超商搶案是最多組的選項。 >>>>>>> 下面有些視頻可自行點壓進入觀看基本動作。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QFPovRa59I
https://www.youtube.com/results?search_query=%E9%BB%98%E5%8A%87%E6%95%99%E5%AD%B8 ======================================= 講到默劇,大家腦子裡必定是立即想到卓別林了。
《摩登時代》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卓別林電影。 上面的紀錄寫於2016年9月。 ~~~~~~~~~~~~ 後記: 上學期初寫了這篇教學紀錄,本來是想把卓別林的電影簡介一下再發文,後來耽擱了就不了了之! 開學第一次上課,通常我都先講解課本裡的表演要素,第二次上課就是觀看卓別林的默劇,我挑選「摩登時代」是有原因的,這是卓別林晚期的默片,那時已經有有聲電影了,此時期的影片「默片」的調性沒有早期那樣重,相對的,現在的學生比較容易看得懂這樣的劇情。 我們就在歡笑聲中拉開教學的序幕。(分兩次看完,稍微講解拍片的美學背景。) 接著隔週就看上面幾個影音,每看完一兩節課,就分組即興演出。 最好笑的一次演出是"慢動作",故意仿效電影的慢動作,連打架都很慢,腰部扭曲要很明顯,臉部表情要誇張,我還要示範,先"撩落去",形象全毀!不這樣,學生都做不出來! 慢動作演出的這次先排練了一節課,隔週才演,學生一下子做不來,進入不了狀況!不像其他摸牆拉繩那樣容易即興演出。 最後還有"停格"的訓練,有一節課讓全班在教室裡走動,聽我口令喊停,然後隨機兩人、三人一組做我要求的動作(例如一隻腳抬腿,只用另一隻站立,兩人握手,兩人擁抱,三個人的排成某個英文字,身體扭曲還要靜止不動。最簡單的只是一人手指遠方,其他兩人順方向看過去,這個動作在舞台劇常有。),然後停20~30秒,慢慢增加秒數。因為舞台劇的演出常常會有停格的動作,會搖晃就不及格,我會教他們把意念放在丹田,氣集在那裏就比較站得穩。那節課大家都"玩"的很開心,像運動又彷彿是遊戲,每個人都出了一身汗,想笑又得忍! 隔週一上課就公布一張圖,又要學生即興演出,我這可惡的老師!哈! 就以印象派畫家畢沙羅的這張<打果子>為結尾題目,往前推,每組編一個故事(十分鐘就要編完),故事內容不論甚麼,最後的停格都是這個動作!四人一組,結果有找貓找狗的,找鑽戒的,甚麼千奇百怪都有,其中有一組是五個成員的(班級人數的關係),第五個演那個竹簍子,非常好笑,該生抱頭,讓同一組的同學挪來挪去,還被踢,在地上滾來滾去,非常搶戲,最後還要同學將他"歸位",以完成這幅圖的樣貌。 我一學期裡,課程上的很緊湊,單元很多。 |
|
( 心情隨筆|校園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