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自我照護是最低限度的道德
2014/08/16 08:43:18瀏覽17368|回應3|推薦17

 一個人會有什麼樣的遭遇、會生什麼病,必然有他該負的責任;如果他無法看清癥結,沒有意願或能力,跳脫那個早已設定的陷阱,他會一直跟那個病攪和下去,生生世世,一再複演。  
 周遭的親眷若沒能看清這個詭局,一樣會陷入「以病之名」的親情勒索裡。誰勒索誰了?其實還是你自己,無能或不願承認這是一個不一定必要的承擔,你甚至承接了病者全部或部分該負的責任,如此這齣大戲得以開演。  
 每一個人都有自己該走的路,除非出於愛,任何人其實毋須為其他人停佇,那怕只是遠處的一瞥、一個邁開腳步前的凝眸。  
 愛的範疇,無邊無際,無任何界限,可以像黑洞吸附你所有的能量,生病的現實經常吞噬的是一家人(至少是身旁照顧者)的生存空間,不可避免地瓜分了有限的資源,以致無力再作擴展。
 作為共生的家人團體,成員有那些義務與責任,如何在顧及全體、不妨礙他人的情況下,走自己該走的路?
 1.首先,自我照護是最低限度的道德,因為個人健康與否攸關團體的生存空間,這不是你個人的事,你無權耗費團體資源。不照顧好自己,表示你根本不關心他人,沒有絲毫為家人設想的愛心。
 2.一旦病了,若不配合治療,不改變習性,看不到自己的盲點,長此以往,要不大家拖著原地踏步,要不放棄生病的人,只給予最低限度的支持。前者對其他家人不公平,沒有誰有權利要其他人為自己犧牲;後者,家人通常於心不忍,但也無可如何(比如送到安養中心,讓陌生的他人料理)。
 3.照顧,可以無限上綱到何種地步?
 (1)若是父母(還算盡責的父母,沒有酗酒賭博家暴…)或有恩於我們者,那麼應該好好照顧,這是反哺、回饋,無話可說,不必也不能有絲毫猶疑或推託。
 (2)反之對其他成員,若願承擔,那就盡力,歡喜做甘願受;但也要保留自己的空間,不能也不必無止盡地隨之陷落。這時儘可能保持正常的作息與穩定寧靜的心緒,隨時間之流跌宕起伏,那歷練最終會轉成生命的甜汁。
 以寧靜之眼看待一切,冤親平等,原無差別,凡事盡力即可,不必要求滿分,從來沒有滿分的人生,有的只是支離破碎、爬滿虱蚤的華麗表飾。
 水來土掩、風來門擋,我們只能就著手中的籌碼,玩我們玩得起的遊戲。走吧、走吧,繼續走我們的人生路,收起無謂的擔憂,讓陽光灑落一身吧!(15/Aug./2014)

( 知識學習健康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ubyskylark&aid=16214855

 回應文章

王修亮
2015/08/17 00:27

我61歲了,每天努力運動,儘量注意飲食,健保卡已經登記不插管不急救。

我父親早逝,母親由子女一同奉養,老來臥床數年,80歲壽終正寢於妹妹家中。

但是我只有一個女兒,在現代社會,以他普通學歷,我衰老時,他正是最辛苦的時候。整個時代不一樣了,不再有大家族可以相互扶持,甚至小家族也通常只有一個孩子,他能負擔幾個失能的老人呢?

我已經想了很多年,若是有一天,我變成無法自理衛生的狀況,若是政府能將老人社區規畫得好,我願意和老人們一起居住,但若是到輪椅都無法坐的狀況,就不想活了,即使女兒求我,我也不想活下去,那太沒有尊嚴了,沒同伴一起常常交流聊天,甚至連看書都不行,人生活著還有甚麼意思。

我也不想要女兒在壯年最需要工作養活自己時,卻把所有資源和時間投注在我身上。最後一定是兩人一起鬱悶而死。

我已經在收集安樂死的資料,如果可能,我會要求政府通過安樂死,給我尊嚴,給我合理負擔的自在生命。我不能自由選擇誕生,但是經歷了一生的學習與努力,我認為有權利決定自己的死亡。

(sheep.red@msa.hinet.net)

Ivy
2014/08/19 11:08

我覺得「凡事盡力即可,不必要求滿分」這句話說得很好!因為生病的家人不一定會接受或做到你認為可以改善她健康的事情(例如好好吃或慢慢走路不要急),或許是因為病了而讓她聽不進去(她只會在她在意的事情打轉),所以可以好好常常對她說,但不要太過執著,她無法改變那也沒辦法(我們不是神也還沒有成佛智慧能力有限),也不要因此而責怪自己,重點是有盡力有付出愛與關懷!

(ivyytkuo@gmail.com)

快撤文不要再害人了
2014/08/17 05:21

寫這種文章不知道會害多少失去自理能力的病人去自殺,或是抱著生重病的老父母一起去死,不要再害人了,要鼓勵病人照顧自己不是用這種打擊的方式,生病就是耗費團體資源,那治不好或長期病重的人是不是就要去自殺比較乾脆,還不會拖累家人。

社會上有多少強迫自己當孝子照顧臥病在床的老父母,最後長期身心疲憊不堪又恐怕社會輿論撻伐而殺了重病父母再自殺的案例,寫這種文章是要再害死多少人,這篇文章一點愛也沒有還敢說道德,要病人放棄治療,放棄家人給予的精神支柱,最後萬念俱灰的靜靜死去的文章一點道德都沒有。

李璧如醫師(rubyskylark) 於 2014-08-17 10:55 回覆:
這個社會就是有某些人,長期處在壓力或體氣不足的狀況,而容易出現理解不足或曲解的徵候。
請休息、睡飽之後 ,安靜下來仔細觀看幾次,你會抓住文章的主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