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改過向善,心隨境轉」的困難和歷史因果:陳可辛的電影《武俠》境界(四)關於中醫穴位和「中國傳統武功」的解說
2011/07/29 20:17:52瀏覽3513|回應4|推薦80

前文請參照:

「改過向善,心隨境轉」的困難和歷史因果:陳可辛的電影《武俠》境界(一)武打招式創新、注重細節考證

「改過向善,心隨境轉」的困難和歷史因果:陳可辛的電影《武俠》境界(二)科學、歷史、党項人

「改過向善,心隨境轉」的困難和歷史因果:陳可辛的電影《武俠》境界(三)誰說《武俠》沒有「俠」?

「武俠」是個非常具有想像意味的詞,基於《武俠》這部電影所引申出來的,要思考、探討的層面非常多,而且是僅有中國從古至今依然強調的特質。

內地今年七月四日就上映了,台灣電影檔期稍微晚了些,所以有幸可以提早觀賞此片。

雖說月初就看過了,不過《武俠》卻是個人認為可以收藏的好電影,起碼在編劇和考證方面,能夠引發思考的題材非常多。

譬如關於「獨臂刀」王羽,這回對抗的卻是下一代的甄子丹「獨臂刀」,許多人都會有一種感覺:這部電影也在強調「歷史傳承」

上面的影片引用自:http://youtu.be/9LcpSPJOGT8

對於「膻中穴」,在此補充更多相關的資訊。

用針刺膻中穴,可以控制情緒,使人冷靜下來,這是有醫學典籍的確切記載的。

膻中穴屬於心包募穴,也就是心包經的經氣聚集處,這種氣會穴又是任脈、足太陰、足少陰、手太陽、手少陽經的交會穴,能夠理氣活血,寬胸理氣,止咳平喘的特質,請參照紙本書的《行針指要賦》和《千金方》。

此外,現代醫學已經有研究證實用針刺激該穴,可以調節神經功能,有效治療各類關於氣的病症,包括呼吸、循環、消化系統等,譬如哮喘、胸悶、心悸、心煩、心絞痛都有實際效用,控制患者情緒和鎮靜效果明顯,記得北京中醫大學有相關論文。

在許多人的觀念中,或許會認為「輕功」等同於「攀爬術」,個人覺得有所疑義。

《武俠》電影之中的搏命演出:甄子丹不吊鋼索在屋簷上奔跑,除此之外,還有惠英紅、嚴華兩位演員,同樣為了角色而在沒有辦法設置鋼索的頂上跑跳,簡介影片中有一段訪問,演員受傷的情況,就顯示出在雲南當地拍攝確實有難度。

因為,這個地方的地勢似乎完全無法架設鋼索,拿性命去拍片的效果,幾個騰躍和前空翻的表演,甄子丹做得完美無缺。

忽然回憶起《滿城盡帶黃金甲》這部電影,由於曾經去了大陸武隆國家公園,看到現場留下來的拍攝遺跡和鋼索孔洞,所以印象特別深刻:特效顯得較為造作。

相關的武隆介紹,可以參看以下三篇,照片最底下幾張的建築,《黃金甲》電影中就可以見到,也就是圍殺御醫一家的片段:

長江郵輪之旅(一)重慶武隆
長江郵輪之旅(二)重慶武隆的「芙蓉洞」
長江郵輪之旅(三)重慶武隆的「天坑」和三峽博物館

回到《武俠》,個人依然覺得這齣戲的真實性,遠遠高於其他採取特效技巧的武俠大片,無論是人文歷史的解說,都具備一種深度。

電影中,甄子丹和惠英紅幾位武打出身的演員,實際「飛簷走壁」拍完電影也不是秘密了,且編導的陳可辛先生曾經對此公開說明過,演員的臉部和全身都很清楚,光是這一點,就值得我寫這個系列的文章,推薦大家去電影院實際觀看一回。

「輕功」在某種程度上的其中之一,就是運用「巧勁」。

在我小的時候最崇拜的就是Michael Jordan上籃,他可以在空中停頓,比別的球員起步快而落下更慢(這方面的影片非常多,請參看「改過向善,心隨境轉」的困難和歷史因果:陳可辛的電影《武俠》境界(三)誰說《武俠》沒有「俠」?),這是人體迄今難解的一種能耐,我相信日後科學或許可以解釋這些極度違反物理學定律的跳躍。

甄子丹和王羽在《武俠》電影中,打的就是很明顯的洪拳五形拳(龍、蛇、虎、豹、鶴)之中的豹拳,那種拳就是「傳統的中國功夫」,還有兩招是虎鶴雙形拳,同樣屬於廣東洪拳,截圖全都附在底下。

雖說個人沒打過拳,但由於自己寫武俠小說,就接觸過這類的資訊,也學了兩招,所以還略懂一二,編劇兼導演的陳可辛先生為此獲得個人十分的敬意,考證與實際結合的功夫,大概目前以武俠片來說,無人能出其右。

下圖是《武俠》電影之中的豹拳廣東洪拳之中的五形拳),拳頭的握法相當特別,很多人乍看之下,或許會以為是日本的「柔術」,但實際上是有很大的區別的。

在這裡提一些個人所知的「柔術」。

「柔術」來自於日本戰國時代(西元一四六七年應仁之亂迄十七世紀初,一六一五年德川家康打敗封臣秀賴),起於奧州伊達家的家臣,民間傳說的「開山始祖」名為陣內佐十郎,網路上幾乎找不著他的資訊,建議去找《柔術源流考》一書。

一般咸認為十六世紀末(日本戰國末年)出現的「柔術」,是明朝末年武術家陳元贇這位「日本柔術之父」所創造的,文獻記載相當豐富,陳元贇寓居江戶淺府的國正寺,將之傳給福野七郎右術門、磯貝次郎左門、三浦與次右衛門等三人,陳元贇是少林弟子,所以觀看《武俠》裡面的南少林豹拳,就會發現甄子丹的拳頭(如下圖),和「柔術」之中的「鐵菱」(握拳類似菱角,故名之)幾乎一模一樣。

「柔術」也可以說是「柔道」和「合氣道」的原型,由於派別很多,目前以日本和巴西為主,是很實用的格鬥技巧,而且可以說是中國武學在明朝之後東傳的分支之一。

陳元贇的天才之處,就是融會貫通「老莊思想」於武學之中,此人將各種學自於中國的武術,加以變化組合並運用於戰場上,最多的就是腿法的「蹴技」和「關節技」,加上針對四十八個穴道的擊打手法,而「柔術」之名取自於《老子‧任信》七十八中所述:「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以其無以易之,弱之勝強,柔之勝剛,天下莫不知莫能行」。

五形拳之中的豹拳,最特別的一點就在於拳頭握法與一般不一樣,將大拇指包在拳頭中,避免受創之外,還用中指指節突出作為攻擊的點,所以可以攻擊穴道,也能施力集中於打擊面的任何一點,將拳頭的力道發揮到最大。

由於人體的手腕、手肘、心窩、肋骨等處的穴道都是要穴,此類穴道不免在打鬥時露出來,這些部位的肌肉少、要害多,也可以針對此項弱點使用豹拳,就像豹子一樣凌厲攻擊,具備強大的殺傷力。

誰也無法否認,日本「柔術」來自於中國武術,而且洪拳同樣也源出少林,擁有相同的源頭,使得豹拳鐵菱有部分相似,這也是可以互相參酌的。

誰說甄子丹用的是日本「柔術」?

從頭到尾,他都在五形拳上面下功夫,且以豹拳虎豹拳虎鶴雙形拳來交錯運用,都是實打實的真功夫。

「柔術」的派別很多,請參照: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F%94%E8%A1%93

也就是說,《武俠》電影的根本就是南少林武術(少林功夫南傳)和廣東洪拳為主,而且打的拳全都屬於「中國傳統武術」,這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相當令人驚喜的,就是南少林(洪拳)拳法的表現。

我寫武俠小說關於南少林的部分,請參照:過盡千帆皆不是(長篇) (219)

眾所周知,南少林和洪拳的關係密切,可以說,也和反清復明的「天地會」(後來演變成為「洪門」,與「洪拳」的流傳有絕對性的因素)連結,所以《武俠》電影裡面讓七十二地煞教主(王羽)及二當家的唐龍(甄子丹)都打洪拳,絕對是細心的設計。

洪拳還分了許多派別跟不同的拳法,其中的五形拳(龍、蛇、虎、豹、鶴)就是以前老電影之中的武俠元素,譬如《蛇形刁手》那種功夫老片,就是單一拳法的故事,而這五形還可以雙手互相輔助,多見虎豹拳,或者是虎鶴拳,這類可以說是後來發展最盛的雙形拳法。

而此處所說的拳法,主要就是從廣東洪拳來演繹,用五形拳裡面這些具備吉祥和勇猛形態的拳法,來一一展示一種屬於過去武俠電影的實際內在。

因此,影片中可以看到甄子丹不停變化拳法,從豹拳一路耍到虎鶴雙形拳,不得不稱讚王羽的架勢十足。 

片中除了甄子丹的標誌性快拳,以及他的靈活度之外,還有五形拳、點穴等傳統招式,大螢幕出現了這樣細膩的中醫理論,危險戲碼都是真拍而沒有吊鋼索,實屬難得。

 《武俠》電影之中的搏命演出不少,除了甄子丹不吊鋼索在屋簷上奔跑,還有其他幾個場景也不錯,像是「輕功」落水的那一段。

人類能否運用體能,表現出武俠小說或電影之中的「輕功」?

從為數頗多的影片與武術學校的表演之中,絕對能夠鍛鍊出特殊的「輕功」,譬如健步如飛的少林沙彌,或者是武當、峨嵋的道士,只要去細心尋找,這方面的論述並不算少。

我曾在回覆中舉出Michael Jordan為範例,他可以在籃下還能由空中變換投球姿勢,落地時間晚於防守球員,除了他能跳得更高之外,對照起跳的時間差,不能不說這可能差個零點幾秒的空中停留時間,或許值得科學方面的研究。

「輕功」能不能飛簷走壁?

個人認為「飛簷」已經有人辦到了,《武俠》電影之中十三娘(惠英紅)、唐龍(甄子丹)、徐坤(尹鑄勝)等演員,就有超乎尋常的表現。

至於「走壁」,這方面的電影也不少,而更多的表現在「攀爬術」之上,很多武術研究者能夠輕易翻過兩米高的牆壁,也見過有人徒手當「蜘蛛人」,所以個人認為這方面的「輕功」需要「巧勁」,否則不足以使得身體抗拒地心引力和重力加速度。

為何有體育選手能在空中停留得更久?亦或,為什麼武打替身和武術家可以飛身而起?

許多運動員能夠跳得比常人還高,落地卻更慢,我想Michael Jordan就是個最好的範例,此外還有俄羅斯鳥人布卡(Sergei Bubka)等,他們都擁有不同尋常的能耐。

所以能否有人可以自學來改變自身的「質量」來造成落下時間延長?是。

或者中國武學的「輕功」能夠朝這方面達到一種高度,讓自己的空中姿勢更靈活,甚至運用巧勁之後,可以具備更高度的攀爬、跳躍和空中變換姿勢的能力,達到身輕如燕的程度?答案很明顯。

從《武俠》的表現,以及諸多例子表現「輕功」看來,個人不會稱之為「錯覺」,而認為這是一種多般技巧運用的成果,絕對可以研究。

這篇文章真的不好寫,要找的書太多,使得打字變得十分痛苦,沒有看過實際的資料之前,個人是絕對不會有信心來發出文章的。

《武俠》電影中,對於膻中穴的解說並非「慈悲」,而是「愛心」、「同情心」,這方面沒有疑義,台詞我全都再看過一遍,確認沒有「慈悲」的說法。

「慈悲」這個佛教用語的意思「給予眾生安樂,拔除眾生痛苦」,而「愛心」是「主觀的體會他人內心的感情,能感人之所感」,這符合個人對於針灸方面的理解,以及徐百九這個角色的性格。

「同情心」也不難理解,是人皆有的一種感情,所以我曾認為「同情心」最能體現於「俠」的涵義中,能夠推己及人到一種「濟弱扶傾」的程度,而不受他人或組織的宰制,那就是「俠」

個人同樣認為,《武俠》是非常好的命名,除了表現出編導的匠心獨具,也反映出一種人生智慧,以及強烈的創新企圖與復古傳承感。

此片並沒有提及徐百九「同一個穴位經常用針」,個人手中雖無劇本,但劇情已經看過五、六遍了,所以認為沒有「劇本改寫」的問題,而具備相當的專業度

關於中醫理解和所知所見,《行針指要賦》說:「針氣,膻中一穴分明記。」

也就是說,膻中穴可主治「一切氣機逆亂之症」,除了能夠就人的「氣」來進行修補,也可以治療多種病症。

 《千金方》還說了:「膻中、華蓋,主短氣不得息,不能言;膻中、天井,主胸心痛。」

說到人的「氣」,總共有八會穴(八個交會穴道),膻中穴就是其中之一。

 《難經‧四十五難》也提及:「氣會三焦外一筋,直兩乳內也。」文中所指就是膻中穴,可以幫助心肺的活量和病症的紓解,甚至是讓人舒展心緒,使得情緒平穩下來。

膻中穴位於兩乳之間,內部為肺,中醫認為「肺主氣,諸氣皆屬於肺」,所以只要是人的「氣」有關的癥候皆可酌情,來進行針灸疏導或者治療。

《針灸孔穴及其療法便覽》說得非常清楚,針灸膻中穴可以「主治咳嗽,喘息,噎膈,咯血,心悸,怔忡,乳少乳痛等」,由於這個穴位治療上非常困難,也容易產生危險,因此多數採取艾灸(艾草熱炙)來進行醫療,達到「能安神,亦治膽虛」的效果。

膻中穴的醫療效用,在書中說「凡年老心怯,病後神不歸舍,及少年相火旺,心腎不交,怔忡夢遺,亦不因驚而不能寐者」皆可適用,所以針灸膻中穴這個任脈上的重要的穴位,具有調暢氣機、寬胸理氣、清肺止喘、舒暢心胸等功能。

《千金方》中說道:「上氣欬逆,灸膻中五十壯」,也就是進行膻中穴的針灸,可以使得患者除去「氣」的不協調,甚至達到將人的心性轉變為安寧理性的程度。

《靈樞‧根結》篇也說:「厥陰根於大敦,結於玉英,絡於膻中」,膻中穴是中醫關於人體健康和病症的要穴,註解四層重要含義,除了「氣」定得以「神」安,還能夠「代心行令」,所以答案很簡單了。

徐百九使用針灸來壓制「愛心」、「同情心」,絕對符合中醫理論之外,實用性也完全可以證明,只是胸膜之中如何施針,或者進行情緒和性格上的變化,歷代針灸醫家對本穴的主治病症論述頗多,這方面並沒有任何「誇大」,只是一般人不曉得而已。

另外還有《銅人腧穴針灸圖經》,或者《針灸聚英》,以及清朝徐靈胎《難經經釋》之中,就有對膻中穴的功能進行各方面的詳述。

對於膻中穴的認識,中國從漢朝以來大約兩千多年了,古人已有了一定的論述。

膻中穴為理氣降逆的要穴,臨床中被廣泛運用,尋常人都針對臨床上的咳嗽、氣喘、氣短、咳唾膿血、肺癰等呼吸系統病症來進行治療,少數用於噎膈、臌脹、嘔吐涎沫等消化系統病症,實際上對於胸痛、心痛、心悸等心血管系統病症,以及產後無乳、癭氣、霍亂、轉筋、屍厥等其他病患,效用都是很大的。

甚至於心煩意亂時,只要針對膻中穴來進行針灸,也可以立即見效。

膻中穴還可以採用雀啄術治療四肢麻木、支氣管哮喘,或者以針刺拔罐治小兒急性支氣管炎,透鳩尾治急性心肌梗塞、心絞痛,配乳根針刺治乳汁不通,除了針灸以外的方法太多了,具備良好療效也見諸許多醫學報告。

由於膻中穴的操作手法很講究,歷代醫家論述非常多,又像是《甲乙經》就說:「刺入三分,灸五壯」,並非完全用針; 《資生經》說的是「灸七七壯,禁針」,因為在這個穴位下針非常危險,若不是專家,中醫方面的論述都不建議完全在此施針。

明代汪機有一本《針灸問對》,就說「心為一身之主,至貴不可犯,膻中、鳩尾、巨闕,心之宮城也……夫針三穴,犯真心,死不可救」,所以對於膻中穴這個「死穴」或者「氣穴」,古代醫家一般只灸不針,就是怕出了意外。

主要是因為膻中穴接近心臟,倘若針體粗大,刺激過當,就會有「耗散心氣」且易造成意外傷害的問題。

最後再提一點,關於膻中穴的針灸,最優良的作用就是「寬心順氣」,脾氣執拗的人,如果心絞痛時在膻中穴按壓,就可以慢慢緩過來,按揉膻中穴還可以舒緩病人壓抑的心情,功效非常顯著。

我一直很想知道,為何這樣一齣戲會取「武俠」這個名字?

「武」可以從許多打鬥戲碼看得出來,「俠」卻不容易理解,為何強調還原犯罪現場,或者進行人體脈絡圖的對照表現,甚至介紹武打攻擊後經脈斷裂的鏡頭,其實這些都是種種的學問。

對於輕功、內功的物理解釋,或許有些人看了覺得有笑點,但是根據民國初年的天文物理翻譯作品,對照之後,就會覺得這些白話文其實和目前也沒太大的差別,反而更能增進理解。

這樣的理解,使得觀者不得不承認導演很有想法,編劇打算讓「科學」進入生活層面,將精氣和虛象展現在眼前,這種風格絕對是第一回出現,但個人相信以後會被愈來愈多的電影所沿用。

相比之下,倘若武打片就像以前的模式,主角把人打死就算了,或者僅僅是簡單的一拳斃命,卻沒有任何緣由來解說,只會讓人看得雲裡霧裡,了不起曉得「主角是神人」,亦或「龍套都該死」,驚喜的效果絕對大打折扣。

司馬遷在《遊俠列傳》說:「今遊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已諾必誠,不愛其軀,赴士之厄困。既已存亡死生矣,而不矜其能,羞伐其德,蓋亦有足多者焉。」

所以「俠」要「以武犯禁」,要有立體闡釋的人物,要具備能準確勾勒出大時代的豪俠,就是「善武、輕利、搏命,浮生於亂世,名噪於道衰」,在唐龍這樣的人遭遇急難之時,徐百九可以「除暴安良」,解除劉家村的「困厄之時」,具備了一種俠客的精神。

「其言必信,其諾必誠,其行必果」是一種對於習武之人的要求,需要「鑒俠者之道,立捨生取義之志,結捐軀忘己之情」,所以能夠慷慨赴難,熱血酬人,這是一種精神,是「俠」的最終追求。   

也許有人看《武俠》一片,會覺得徐百九糾結於心中的法律,以及過往的辦案經驗,使得對劉金喜(甄子丹)窮追不捨,其實是直覺認為唐龍不可能轉變心性,重新做人,所以想要將之逮捕歸案。

到了故事後半段,情節逆轉成劉金喜退隱不成,只能與自己的過去和唐龍身分作鬥爭,這並非老套戲碼,而是一種製造衝突的重點,敘事上仿若斷裂,卻是在全片著力塑造「俠」在何處。   

作為擁有高強武功的主角,劉金喜多次「以武犯禁」,可以說是「武」中有「俠」,他在屠夫家中出手殺死閻東生(喻亢)及其手下,再者又無奈對戰七十二地煞十三娘(惠英紅),最後與七十二地煞教主(王羽)決戰,為了保住自己的妻兒,可以說除了自身之外,也將七十二地煞徐坤(尹鑄勝)藉由斷臂而逼走,在某種程度上,他也作出了自己的犧牲。

動武的情節,或許俠義之舉很難理解,不過個人認為「自斷一臂」來獲得一種條件交換,很多觀眾或許無法想像,但是唐龍這麼做了,其用意就在於要跟七十二地煞「一刀兩斷」,這不就是保護了劉家村的村民麼?

至於十三娘之死,這個撫養自己長大的女人殺到眼前,唐龍不得不動手,還將她引到偏僻的牛圈,除了阻止村民被殺,還在最後伸手相救,個人認為這也是敵對者的「俠」心表現。

內心感情與動機的鋪墊,說來非常困難,必須在小細節方面進行陳述。

等到遇上了七十二地煞教主,看似格局很小,僅僅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妻兒,避免讓教主帶走小兒子曉天,然而他引開了教主,用刀背拍開大兒子方正一幕,雖說僅僅閃過一秒,但這也是「俠」,因為那孩子是妻子阿玉(湯唯)和前夫所生,就算是保衛家庭,每個男人都必須承擔應負的責任,但長子方正不是自己親生的,能夠這樣做了,顯現唐龍也擁有一種「俠」的本性。

如此,直至高潮的武俠情節,沒有老套「懲惡揚善、保家衛國」的舊路子,反而在小處直敘一種親情和意志,打起來感覺特別暢快,更直抒了人性之中的複雜和矛盾。

上面的影片引用自:http://youtu.be/mNAMUv8x0sc

武俠片的噱頭,在於武打。

片中武打的存在,採取了驗證式的調子,如果用刀砍,就會出現「金鐘罩」或「鐵布衫」之類的硬氣功,這種由少林達摩祖師所創造的武學,使得人體能夠堅硬如金鐵,連甄子丹的「獨臂刀」也砍不進去。

作為情節發展的線索,唐龍這個角色,以殺盜賊當楔子,接著鏡頭切換到旁觀者的視角,加上打鬥的過程,以及推理的線索,合乎爾後徐百九的邏輯判斷,這是一種用鏡頭補捉相關細節的高明手法。

追溯實情,我想是編導蓄意出手來營造的效果,推理懸疑在武俠片裡面,《武俠》不愧其名,拍出了相當高的水準。

將歷史代入,同樣是一種高招,縱然此方面的前塵往事未能深究,不過大戰七十二地煞高手的過程,或者囿於敘事的重點,不得不盡量推進情節的演進,個人認為沒有將「捻亂」之類的故事寫進來,真的有些可惜,是否能拍第二集也未可知,只能點到為止。

殺賊、破案、疑惑、對抗、親情和法理的追求,這些都是編導在講解的關鍵點,因此劉金喜的真實身份從前面就早有暗示,挖掘關於徐百九的過去也沒能進行,枝枝節節被刪除之後,其實個人覺得有些小缺憾,但整體說來依舊是吸引人的好片。

劇情走向,或許觀眾都覺得沒有新意,不過案件和社會人人同謀的思想主題,或者堅持法不容情的原則,可說是戲劇最大的衝突點,並且將之彰顯無疑。

這部電影可說是非常精采,文章所述皆為個人的觀察和所知,盛讚之餘,重看幾遍之後還是覺得比近年那些賣弄動畫特效的三D爛片好得太多了,而王羽教主出場,絕對是最大的亮點。

陳可辛編導的電影《武俠》,在層次感和論述方面很能感動我,這也是特別撰文來推薦的原因。

以個人觀點來說,我認為《武俠》的高度遠遠超過近年許多武俠戲碼,因為就算是對於「俠」和「英雄」有不同的解釋,就算是七十二地煞的「正義」,在某種程度上也是歷史的悲劇。

唐龍教主這樣兩個人物的塑造,其內心世界非常複雜,最後片中七十二地煞的教主被雷劈死,看似因果的「天打雷劈」,實是對武俠之道作昇華,進行科學式的思考。

(待續)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osylovesyou&aid=5478700

 回應文章

徐省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花了不少心思喔!
2011/07/30 11:50

真是用心啊!佩服!

順頌 事事順心!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7-30 12:38 回覆:
謝謝您的肯定和祝福。

阿鍾哥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啊 !~~~ 才發現。。
2011/07/30 06:26
不讀你這幾篇武俠論述,對不起你,也對不起自己。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7-30 08:11 回覆:

其實我也對不起讀者,因為事後沒檢查第二遍,導致又出現白字和打錯的名字,唉。

感謝您繼續閱讀至此,剩下的篇幅需要上圖書館找書查證,有空我會貼上(又得晚幾天了)。

順祝各位周末愉快!


greentea
小小糾正一下演員名字
2011/07/30 03:21
第三個在屋簷上奔跑的並非尹鑄勝~而是嚴華,他亦是此片的武術指導之一。

另,台灣及香港上映的版本唐龍為教主的親生兒子~想知道這樣的變動在您看來對於電影要表達的想法差距有多大呢?

非常喜歡您的文章,光是要仔細閱讀就要花上比看電影還長好幾倍的時間了~非常佩服您觀察的細微及考據的深度,期待後續。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7-30 08:07 回覆:

忙中有錯,非常感謝您的指正(誤植為尹鑄勝,是因為忘記自己打到哪了)。

我看的是內地版本,港台這樣的改編比較不合理,如果是按照親生子的邏輯來看,徐坤的存在就有些奇怪,不符合党項族的傳統,斷手一節也沒說服力,最後教主的結局更不合理。

按照親子關係而論,就算再怎麼疏離,爺爺拿刀對著孫子,就顯得有些說不過去,血親比起義子要承受更大的壓力,義父子對打已經打破倫理,親爹要殺兒孫就是弱化了劇情,那句「成家立室」更是自打嘴巴(我不確定港台版本是怎麼改的,倘若全都修改了,那我只有等台灣DVD出來再續寫感想)。

很高興您喜歡這樣的文章,演員表如果不仔細對照,或者沒注意細節,就很容易出錯,但這樣確實比單純評論劇情更有挑戰性;為了寫這幾篇文章,我把內地版本看了好幾遍,還找了不少書和影片來研究,說來也真是累死人了。


東村Jame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都會
2011/07/29 21:35

對呀﹐我也一直懷疑ROSY是一群人寫的。怎麼什麼都會呀﹖太恐怖了。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7-29 22:14 回覆:
其實我很想知道哪裡有「一群人」可以幫忙打字,基本上這些「人」都在我腦子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