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7/18 16:30:39瀏覽6001|回應3|推薦91 | |
這篇文章打了兩次,當機三回,五千多字又得重新貼上,心情頗為惡劣;即便如此,依然要讚美一下陳可辛執導和編劇,在今年七月四日上映的這齣電影《武俠》。 陳可辛是個人相當喜歡的導演,只要是他所拍攝的影片大抵都不會錯過,舉凡《金枝玉葉》、《甜蜜蜜》、《金枝玉葉》、《情書》、《金枝玉葉II》和《投名狀》等,以及他所監製的《門徒》、《十月圍城》,全都是膾炙人口的好片。 看完電影《武俠》之後,其主旨可以說是:「改過向善,心隨境轉」。 「改過向善,心隨境轉」講來容易,也許很多人會思考佛經所說的「放下屠刀,立地成佛」,或者「知錯能改,善莫大焉」,然而這部戲卻跳脫了過往的許多設定,而具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劇情大要】 在雲南的鄉野之地劉家村,住著純樸的鄉民,有一天來了兩名陌生人,一個是受到通緝的盜犯閻東生(喻亢飾演),另一個則是閻東生的手下(谷垣健治Kenji Tanigaki飾演,片中沒有透露名姓),兩個盜犯本來要去鳳城劫義倉,中途來到劉家村,便打算洗劫村中銀庫。 劉家村的銀庫位於屠夫家中,閻東生和手下來到之後,恰巧劉金喜(甄子丹飾演)這位造紙工人正好在場,不但徒手打死了閻東生與他的手下,還成為了劉家村的英雄,受到縣衙官員的讚揚。 縣衙門的捕快徐百九(金城武飾演)覺得劉金喜打死兩名盜犯的事情不單純,便委託另一名捕快(姜武飾演,片中沒有透露名姓),並且在劉金喜身邊,試圖查探他的武功與口風。 表面上,劉金喜隐姓埋名,與妻子阿玉(湯唯飾演)和一雙兒子生活在這處偏遠的小村莊,剛滿十二歲的長子方正是阿玉和前夫所生,次子曉天則是兩人後來所孕育的小兒子,四人在劉家村過著平靜的生活,卻被徐百九的持續追案所打破。 本來是捲入一樁離奇的命案,最後演變為戲劇性的結果:徐百九發現劉金喜就是七十二地煞的二當家唐龍,而與七十二地煞勾結的縣官因此把唐龍的行蹤洩漏給七十二地煞,引發七十二地煞大鬧劉家村的事件。 為了確認唐龍就是劉金喜,除了揭發他的身分之外,並且以法律加以逮捕,是徐百九一開始的考量,他沒有辦法收買縣衙發出拘提人犯的牌票,還得回頭去找前妻(李小冉飾演,電影未提及名字)借錢,她對於徐百九沉浸於司法正義十分無法諒解,徐百九也因為岳父賣假藥自殺,而跟妻子感情破裂,因此對於自己秉持的態度產生懷疑與迷惑。 之後,和黑道勾結的縣衙跑去通報七十二地煞,想趕在徐百九之前將唐龍抓回去,七十二地煞最初派了撫養唐龍長大成人的十三娘(惠英紅飾演)前去查探,此外還派了唐龍的兄弟徐坤(尹鑄勝飾演)率領騎兵前往劉家村,燒殺無辜村民,直到劉金喜承認自己是唐龍並顯露武功對抗十三娘之後,徐百九改變了態度。 在與唐龍相處的過程中,徐百九感受到他想要重新開始的心願,並且願意幫助唐龍脫離七十二地煞,讓唐龍藉由假死來繼續回到過去的農村安寧生活。 在徐百九查案的過程中,認為劉金喜身上必有過人之處,也判定唐龍涉及的荊州張屠夫滅門血案令人髮指,而曾經猜測唐龍是在偽裝心性,但卻發現事實並非如此,而唐龍確實想要改過向善。 恰恰因爲徐百九的好奇心,惹來七十二地煞與唐龍的生死對決,甚至危及劉家村的無辜居民。 可惜,徐百九使用針灸刺穴來偽裝假死的手段失敗,七十二地煞的徐坤當場威逼唐龍就範,唐龍為了徹底脫離黑道,只得斬下一臂來表明自己的意願。 十三娘死去、唐龍失去左臂之後,沒想到七十二地煞的教主(王羽飾演)依然不願意放過唐龍,想要唐龍將親生兒子、次子曉天作為交換。 唐龍的家庭危在旦夕,他的妻兒性命都操控在教主手中,他們的家園似乎要遭受滅頂之災,而徐百九的抉擇是…… 【觀後感想】 以五月份入圍法國第六十四屆坎城影展(Festival de Cannes)的名單來說,當時沒看到電影內容,觀賞之後發現是這樣一部好片,實在相當惋惜此戲沒能得獎。 這是一齣拍得相當有意思的電影,觀其特色,大概可以歸結出以下六個項目: (一)武打招式創新:人體穴位、脈絡、臟器的打擊、輕功和表現手法等。 「穴道」對於武俠片來說,是相當具有專業性的範疇,一般的導演和編劇絕對不會觸碰,因為有太多醫藥和病理知識,稍有錯誤就會被眾多專家痛斥。 以《武俠》這部電影而言,體現了一種武俠片少見的科學特質,編劇做了許多功課,從中醫角度來剖析法醫學,算是一個特例。 更特別的是,武打能夠從穴位下手,判斷脈絡相連的關鍵點,譬如人體共有卅六個致命穴道,將人類神經主幹和神經末梢經過的穴位特別解說,使得打鬥對於穴位的即打或創傷,引發血脈阻截的問題,還有氣血運行、臟器(特別是心臟)受到影響的層面,都有相當深入的描述。 例如劉金喜重創閻東生的太陽穴,以及閻東生幫兇被擊打雲門穴致死,都是被科學和醫學雙方面證實切實有效的,太陽穴早有被各家武術列為要害,也是死穴之一,針對太陽穴來攻擊的確可致死,也會造成腦震蕩,使人喪失意識。 以中醫方面來說,雲門穴和肺的關係極度密切,猛烈擊打或針炙,皆可導致氣逆或者瘀血的後果。 膻中穴,又稱為中丹田而屬於任脈,這也是眾多武俠小說的死穴之一,對其推揉或針炙就會產生「寬胸理氣、安寧愉快、活血通絡」的種種功效,東漢張仲景《傷寒雜病論》有所謂的「推宮活血」就是會針對心輪來進行安撫與治療的方法,這是中醫兩千年來最徹底研究的重要穴道。 《武俠》裡,徐百九企圖按捺自己的同情心,免得對犯罪嫌疑人產生憐憫感受所困擾,因此通過針炙膻中穴來化解情感、免除苦惱,並且壓抑溫情的想法,可說是用針灸來改變性格。 而就武打層面來說,個人沒見過任何一齣武俠電影會針對這樣的專業角度,特別進行剖析和實際運用,《武俠》的最明顯特色,可以說就是在中醫和針灸運用於武術拳法上面的創意。 與其說是「創意」,不如稱其為肯定中國兩千年來「中醫」的科學性質。 而甄子丹飾演的兩個角色,無論是劉金喜的掙扎,還是唐龍的狠辣,在武打方面也是相當程度的創新和復古。 無論是《十月圍城》還是《投名狀》,武打方面都沒有太多新意。 影片裡面最有趣的,就是實打實的戰鬥,所以從刀法、在房頂上跳躍、鬥牛、搏擊等段落,充滿了一種視覺上的實際感,不會有後製的動畫特效虛偽感,動線顯得非常真實。 唐龍(甄子丹)和十三娘(惠英紅)在瓦片上跳躍追逐的戲碼,據說都是兩人搏命演出,沒有吊鋼絲就直接上了房頂,大概在現在的武打片都看不到這樣的演出了。 甄子丹的功夫,我想沒有人會懷疑,而金城武下針的手法,還有他落針的角度等等,個人認為都細膩而詳實,這一點就引發了一些屬於過去武打片的回憶。 《武俠》的動作設計,一招一式必須寫實有力,還得講究細節,打鬥精準而確實,沒有任何《Matrix》系列的虛招,所以看得激情澎湃,情節緊湊又痛快。 甄子丹能打出相當具有氣勢的快拳,他不需要滑溜的閃避,也不耍花俏的腿法,沒有《葉問》系列的詠春拳,也不像《黃飛鴻》那種招式百變的感覺,而打著廣東洪拳裡面的豹拳,很多豹口抓耙的爪式,看來極度威猛。 這樣的武打,讓我想起早年邵氏武俠電影的對招,架式十足但走剛猛一路,而惠英紅使的刀法,看起來也像是撩刀、剪腕花一類,屬於典型的武打風格,不像是近年耍花槍式的特殊效果。 看到王羽的手法,回想起他在《獨臂刀》的表現,那樣俐落的招式,顯現是有真材實料的,這位武打明星的光環仍未褪色,看到他的最後高潮搏擊橋段,真的毫無冷場。 (二)注重細節考證:避孕、性話題、壯陽藥、銀號、官方執法流程等。 《武俠》的價值,一方面也體現在細膩的情節描述之中。 一般的武俠片,都會盡量規避「性」的探討,而這齣戲的有趣之處,就在於隱晦朦朧的對話,有些使人會心一笑,更多的則是逗趣。 古代的中國,由於數千年來都有「養兒防老」、「多子多孫」的概念,所以很少有人會特別研究「避孕」的問題,反而都在關注「補腎養精」、「黃帝素女之術」,除了特種營業(妓院)和從事這方面買賣之外,大概都不會思考此類問題。 就算在皇宮,由於皇帝需要子嗣,倘若不想某位宮嬪有妊,就會使用很原始的手法來避孕,譬如用絲質油紙、布團、海綿等塞入女性下體,或者不採用屏障,而是在行房之後採用強迫排出的殘忍手段(譬如用棍棒擊打或灌水沖洗等等),相當不符合健康衛生的要求。 所以《武俠》劇中會出現「大力丸」,酒館掌櫃拚命推銷壯陽藥,夥計也幫腔要酒客嘗試,這方面的對話相當有意思。 至於劉金喜(甄子丹)和阿玉(湯唯)的對話,還出現了「魚膘」。 魚鰾,俗稱為「魚膠」或混合而成的「阿膠」,根據唐代《補養方》和張鼎《食療本草》中藥歸經的說法,「魚膘」有的是幫助調整浮力的器官,還有的則是雄魚的精囊,功能性不一而足;有的魚類尺寸較小,這種「魚膘」多數拿來服用,以便「固腎儲精」;有的「魚膘」則是洗淨之後,做為男性生殖器的天然保險套。 由於「魚膘」主要的功能是幫助魚類調整浮力,使魚兒能在水中輕易的活動,並且可以悠遊於不同的水層,進行上浮或下潛的功能,因此伸縮性強大。 此外,某些魚類的「魚膘」屬於輔助的呼吸器官,能夠像肺一樣進行氣體交換,甚至是用周圍的肌肉來發出聲音。 「魚膘」也是大型雄魚的精巢,這些雄性精巢有人吃,同樣能夠使用,就在於伸縮彈性大,濕潤的時候可以當作保險套使用,也不容易破裂,但由於個人沒有辦法使用,就無法證實這方面的功效。 古本《本草綱目》金陵本,就寫過魚膘(雄魚精囊),內容介紹得相當詳細:「魚膘,味甘。性平。無毒。【主治】主折傷出血不止。燒灰敷陰瘡瘡月蝕瘡。鰾膠主女人產難。產後風搐。入腎經。為專填精髓之品。」 上面這段引述的意思,就是說「魚膘」對男女都有一定的功效,除了內服可以養腎之外,還可以外敷止血、治療許多暗瘡,調製之物(膠)可以讓孕婦產前產後都能保養身體,算是非常實用的中藥。 許多人認為「魚膘」是上世紀民國卅年的產物,這是小看了中醫,因為最少一千三百年的使用歷史,就說明「魚膘」作為保險套並非初見於民國以後。 中國人用魚膘作為避孕,或者「益腎氣,暖腰膝,助陽氣,破症結」,都是非常實用的好物,這也是阿玉(湯唯)要在晚上洗魚膘的緣故;不過男性那話兒大小不同,古人想找到一只合適的魚膘,或許並不容易,而那氣味劉金喜(甄子丹)並不喜歡,魚腥味也是一個很難突破的問題。 保險套演進史,其實由來已久,人類最早的房事避孕工具,是古埃及時代的動物膀胱,西元前一三三五年至一二二O年,許多古埃及部落民族使用護套來避免感染受傷或者昆蟲叮咬,壁畫的模樣也類似魚膘。 至於歐洲的使用方面,最早的是西元一百年左右,在法國南部多得耶(Dordogne)坎巴勒雷斯(Combarelles)的窯洞璧畫,使用羊腸做成保險套;而直到西元一五六四年,世界上纔有正式關於保險套的最早專業文字記載,出自於義大利帕多瓦(Padova)的解剖學家法羅皮奧(Gabriel Fallopius)的記錄,當時以亞麻布浸泡藥劑來做保險套,以便預防性病,特別是梅毒。 直到十八世紀之後,多數使用動物的腸子來製作保險套,特別是羊,坊間十分流行,不過山羊也因此成為撒旦的化身,主要是情色的意味比較濃厚,直到十八世紀中,許多商店已開始大量販賣保險套。 中國人也使用羊尿泡(羊的精囊)來做為保險套,但個人沒見過,所以書本上講得奇妙巧用,只能當作參考。 西元十七世紀的時候,英王查理二世(Charles II)的醫師Condom發明了男用保險套,原材料就是小羊的盲腸,Condom醫生憑這項發明獲得了爵位,也使得英國從中賺取大量外匯,後來進行大量製作,稱之為「金匠的薄皮」(Goldsmith's thinskin),一直使用到廿世紀中期。 比較起來,「魚膘」看似有點原始,不過似乎腥味和羊腸差不多,避孕這碼子事確實是一門學問。 但在《武俠》故事發生的一九一七年(民國五年)來說,不太可能沒有這方面的西洋資訊流入中國,所以網絡上所稱「三O年代使用魚膘」是錯誤的資訊。 此外,《武俠》還提到了魚膘以外的避孕選項:水銀。 「水銀」在古代造價高昂,因此秦朝巴郡的「寡婦清」可以支撐整個大秦帝國的經濟命脈,就顯示了汞在古代的重要性。 無論是《千金論》還是《備急千金藥方》等專著,都提過「水銀」的避孕功能,中醫古籍許多「宮寒不孕」等記載,除了與「水銀」服用相關,也有提示寒涼藥物抑制生育機能,如生綠豆、紫草、黃柏、苦丁茶紫茄子花、蝌蚪、零陵香、蠶子布等,所以鄉下人家還有吞食蝌蚪避孕的記錄。 「水銀」(汞)是古代婦女少量內服以避孕的毒物,根據歷史記載,這樣的知識早在春秋戰國時期(西元前七七一至二二一年)就已經有了,《新修本草》甚至記載了世界上最早的補牙記錄(西元六五九年),因此使用超過兩千兩百多年的汞,遠早於《聖經》。 網路上的說法有誤,譬如認為最早提到避孕的說法出自《聖經》,這是不對的,而在《創世記》中,上帝要求人類中斷性交,不是服用藥物,而是性器官抽回的體外射精。 西方的最早記錄是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Aristotle,西元前三八四年至三二二年),他建議採用香柏油、鉛、乳香油來製作軟膏,藉以殺死精子。 中國的《還丹心鏡》認為,鉛和水銀都是難得的煉丹材料,歷代帝王使用鉛和水銀來求得「長生不老」,就是因為:「鉛含五彩,汞吐三花,二物合體,名曰河車。世人迷之,竭產傾家。至人得訣,可涉雲霞。」 說來挺諷刺的,這些「五彩」不繽紛,「三花」也未聚頂,而服食塗抹鉛和水銀,絕對就是自殺。可見,避孕多危險啊! 難怪劉金喜(甄子丹)不願意阿玉(湯唯)服食水銀,在這方面來說,阿玉是雲南鄉下的農村婦女,沒有見識是正常的,而劉金喜卻曉得這樣的資訊,可見知識水平不低,這也算是劇中的暗示。 此外,《武俠》的考證工夫做得相當不錯。 七十二地煞為党項人後裔,教主(王羽)所蓄的髮辮,稱之為「髻頂合辮」,是相當特別的編髮方式,在腦後留有掌心大小的頭髮來編成小辮子,這是黨項人的清式髮辮(請看圖片),和一般漢人剃頭的「金錢鼠尾辮」差異很大。 我曾經在小說裡面介紹過「金錢鼠尾辮」,只容許大小如銅錢可以蓄髮的面積,髮辮細如老鼠尾巴,不過這都是清朝初年的禁制,後來到了清朝末年,此類髮辮就變得粗一些,而蓄髮面積也寬得多了(如下圖所示)。 因此,七十二地煞的教主(上圖就是王羽的後腦勺)和唐龍(甄子丹)的辮子大有不同,唐龍假扮劉金喜的前額還蓄有不少髮根,而徐百九(金城武)或其他民國縣衙的官員都已經是三分頭,這是民國初年的蓄髮亂象。 清宣統帝於西元一九一二年退位,《武俠》的故事發生在一九一七年(民國五年),進入民國時代之後,雖然當時的政府明令禁止蓄留髮辮,實際上仍有不少鄉野的偏遠地區庶民,依然保留蓄辮習慣,短髮也屬於都市比較常見的情形。 西元一九二八年,中華民國政府頒發了《禁蓄髮辮條例》,可見民國年間蓄辮現象是常態,而且軍閥爭戰不休,有支持清帝的,也有反對民國的,所以統一去除髮辮,實施上絕對有難度。 關於刺青,這方面有點意思。 關於閻東生(喻亢)的驗屍,他的耳背至脖頸處有刺青「盜犯閻東生」,這也是當時法令規定,中國從夏朝就開始了墨刑(在臉上刺青,五刑之首,分為墨、劓、刖、宫、大辟,這種刑罰延續五千年,漢文帝時曾經廢止,但後來依然斷續施行),記得從唐朝開始在耳背上刺青,以避免囚犯洗去或割除(因為鄰近大動脈,很難去除掉),這方面是可以考證的。 刺青方面的歷史,能夠參照的考據資料非常多,最知名的就是上圖的唐朝刺青館圖畫,這樣的畫面不少,文字記錄另有《越絕書‧外傳本事》記載:「越王句踐,東垂海濱,夷狄文身」,而先秦時代的「黥刑」就是在犯人臉上刺字,古代典籍還有不同的部位與色澤,而稱為「文身、鏤身、紮青、點青、雕青」等,最早能追溯到《周禮》,兩千多年後的宋朝有《水滸傳》的「浪子燕青」,還有「九紋龍史進」等,因此「文身」、「黥墨」成為男性風尚,唐宋時期的刺青流行甚至到了「市有鬻刺」的地步。 中國人的刺青歷史有五千年,使用的工具和流行情況,超乎一般人的想像。 然而,對於調查登錄犯案的人數和控管方便,在身上或臉部刺青,確實有其方便性,特別是耳根至頸部的刺青,《大唐律》是「刺環於耳後」,由於重要的動脈就在此處,想用原始的烙鐵或者刮磨的手法除去刺青文字,絕對有其危險性,從唐代以迄清朝,大刑案的罪犯就會如此刺青。 而從「盜犯閻東生」的情況來看,他從清朝末年至民國五年可能持續犯案,在追捕方面,耳背刺青也有助於捕快和一般人的辨識。 那麼,正在看這篇文章的朋友,如果您打算在耳後刺青,那就是想效法千百多年以來的犯罪者刑罰了! 上面的影片是港版預告片,引用自:http://youtu.be/fxKSWgrnSLc 另外幾個有趣的點,就在於「陳牒」和「牌票」。 《武俠》的「陳牒」一節,就在閻東生(喻亢)和手下跑去屠夫家中取銀兩的部分,閻東生要正在剁豬肉的屠夫拿出銀子,屠戶夫妻反而要求閻東生亮出「陳牒」,這是宋代以後的銀號要配發官銀的程序。 有任何武俠片會就此特別描述嗎?沒有。 僅僅幾句話的簡單台詞,就深刻描述了民國初年的銀號領錢手續,所以這齣電影做足了工夫,不僅在於各個層面,還深究了民間對於銀兩的儲存(農村存錢於屠戶),以及官方派人提領需要「陳牒」的意義所在。 另外,還有「牌票」一節,這也就是所謂的拘票,也稱之為逮捕令,沒有官方司法部門給的權限(現在是法院開立的拘票),誰都不可以逮捕嫌犯,這也就是徐百九(金城武)必須回到縣衙去找上司循法律途徑來對付唐龍(甄子丹)的緣故。 這一段描述很詳實,從前許多官方與黑道勾結,想要逮捕犯人,就得去申請「牌票」,有的還必須給銀子疏通關係,導致司法敗壞,這就是民國初年的亂象之最。 因此,徐百九(金城武)一年僅有的俸祿是四兩銀子(一兩換算成現鈔,大約為台幣8,600元,一年收入大約三萬五千塊),縣衙卻要求廿兩銀子(約台幣十五萬),所以徐百九不得不回頭去找他的前妻(李小冉)借錢,就為了那個能夠逮捕唐龍的「牌票」罷了。 根據電視上的訪問,說是金城武在《武俠》中的造型,雖然僅有一套服裝,從頭到腳卻都是貨真價實的「骨董」,因此回顧《武俠》片中的服裝和造景,許多看得出來就是雲南當地的老房子,不像是後來搭建的布景。 據說,他在片中戴的草帽就是全世界僅有一頂的「骨董」,雖然個人對於草帽沒有太多研究,但看到這樣的造型,就想起了徐志摩的老照片,那副手工老眼鏡也證實了我的觀察,不像是普通的道具。 這些點,正反映了編導陳可辛和幕後工作職員認真嚴謹的態度。 (待續) |
|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