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回憶Vevey,卓別林的誕辰與蝴蝶效應的忌日
2011/04/16 11:04:04瀏覽2736|回應11|推薦65

有的時候回憶起從前的日子,就覺得自己沒有白過,我善用所有屬於年輕的時光,即使書念得不好,我在學生時期卻做了不少事、走過不少國家、吃過許多美食、玩過不少遊戲,更認識了不少可以相交十幾年的好朋友。

我的興趣很廣泛,因為我不想活得太單調。

我喜歡的人物很多,為了他們能豐富自己的生活。

我能夠寫的主題也不少,除了開卷有益,捧起書來讀就有收穫,在輕鬆愉快的旅遊中也能得到感想,我的人生擁有一些需要記錄下來的意義,譬如今天。

同一天,卓別林的生與蝴蝶效應之死,又是一個生辰遭遇死亡的日子。

上圖是卓別林(Charles Chaplin)的照片,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9/Charles-chaplin_1920.jpg

小的時候,家裡沒有電視機,直到十二歲之前,往往要看電視,還得跑去同學家、打工的書店或鄰居那裡觀賞。

在廿一世紀,沒有電視機?

好像是《天方夜譚》的故事,然而在台灣的八O年代,正是經濟起飛之後,許多眷村的家庭都很貧窮,如果想獲取一些資訊或零用錢,都得當個「童工」。

一般來說,老家附近的小孩都會幫忙縫鞋子、做玩具、黏貼紙、做洋娃娃之類,下課之後同學們嘻嘻哈哈玩遊戲,自己卻得跑去附近的工廠「接單」,周末還得跑去書店(那時的小書店還兼任租借功能)當櫃台小妹,我的生活很忙碌,也並非沒有怨言。

在那個時候,印象很深刻的就是許多台灣的老歌星,有時在書店或看了鄰居家裡的電視節目,就會不自覺跟著哼唱,使得至今我依然能記得超過廿年以上的粵語、閩南語歌仔戲、「群星會」等老歌歌詞。

最有趣的記憶,就是某一次看到電視上播出一部黑白影片,而那時「卓別林」這個名字就留在了心頭,從此在數年之後,成為人生計畫要去走訪的一個地方。

這幾張老照片拍攝於一九九六年,那時我來到了Vevey

或許很多人不曉得卓別林(Charlie Chaplin,全稱為Sir Charles Spencer Charlie Chaplin,在英國倫敦受封為爵士)這位傑出的表演藝術家,其實逝世瑞士的Vevey

也就是照片所拍攝的這個美麗的地方,日內瓦湖畔的美麗城市。

翻開卓別林的人生故事,他曾經擔任導演、製片、作曲家,而在默片時代是最知名的喜劇演員,他的肢體語言相當豐富,早年在英國已經有一定的知名度,而到了美國發展之後,達到了事業的高峰,逗趣表演博得了許多人的喜愛。

他的人格魅力可以感召許多人,當然也包括格主,因此來到Vevey之後,就為當地的明媚風光驚喜不已。

湖畔有許多各式各樣的雕像,可以看出瑞士藝術家的巧思,將美人魚的故事搭配湖光山色,十分優美。

這座城市不大,位於瑞士西部,有十幾座各種大小真人等身大小的青銅、石雕所塑造的湖景,但是在台灣卻似乎很少人特別介紹。

下圖就是卓別林的雕像,估計他本人大約身高一米七O左右,拄著典型的默劇拐杖,旁邊就是濱湖的小公園,當時我站在旁邊拍照,其實心裡是很興奮的。

卓別林的生日在四月十六日,確實值得念想,特別是對我這樣的觀眾而言。

許多演員很難讓人看到真實的素顔,因爲太過耀眼的演技,通常會塑造出完全不同的印象。

假如對照維基百科的檔案照片,有時看見了卓別林的影片,就會發現他可能並非如一般人所想像,生活之中充滿了喜樂,而事實上,卓別林曾經在美國五O年代的麥卡錫(McCarthy)政治風潮影響下,受到了相當程度的壓迫。

一位演員的私生活沒有必要過份關注,個人道德只要不僭越法律的範疇,沒有人可以批判或指責,所以卓別林被攻擊的時候,許多右派拿他的四度婚姻和思想作為爭議點,背後目的並不單純,而是真正的政治打壓

因此昨天看到美國Google標頭如此紀念,並且放了一段「置入性行銷」的影片,個人覺得非常諷刺。

這位受到「紀念」的著名默劇演員,被認為是「左傾」而被迫回到歐洲,美國右派主義者根本不讓他表演,剝奪了他的生計,導致卓別林不得不離開美國。

個人不喜歡隨媒體起舞,可是在這樣的日子裡,回顧卓別林的人生與自己的旅遊經驗,似乎帶來了別樣的體驗。

Vevey這座城市很小、照片很老、政治很骯髒,所以看一看這樣的景致,似乎心情也能明朗起來?

如果對照卓別林的照片,還會發覺他在沒有蓄短髭之前,其實長相頗為英俊,還帶有一股憂鬱的氣質。

蓄了那種「希特勒式」的短髭,卓別林演出的默劇即使充斥著詼諧與歡笑,實際上可以視為他對於右派法西斯的沉默抗議,這是很少人會探討並思考的議題。

做明星最不好的,就是很少能做自己,有些需要臨摹,有些需要偽裝,有能力反抗並且塑造一種諷刺的沉默,那就是卓別林之所以成為一位偉大演員、並且特別受到個人尊敬的緣故。

上圖是九六年,也就是近十五年前,我在當地一間餐廳的旅遊節留影,那時Vevey非常熱鬧,但就如同瑞士人的低調習性,沒有什麼喧囂,而是靜謐中布置了美麗的花草。

過了這麼久之後,回想起當年和我一起去尋找卓別林出生地的前男友,或者那時心底的一些想法,似乎自己的成長,也和卓別林這位演員有了一點交集。

蕭伯納(George Bernard Shaw)認為卓別林是「the only genius to come out of the movie industry」(電影工業出現的唯一天才),個人相當贊同,這也是廿世紀黑白默片最傳奇的身影。

只是回顧他的誕辰之時,不免憶起他晚年的淒涼,還有同一天發出光芒的另一位人物。

對於我來說,每天都有值得紀念的事物,由於一年僅有三百六十五天(根據目前曆法),所以隨便翻開日記本或者相簿,就記錄著從中學至現在的許多瑣事。

有人問我:現代中國與以前有何不同?

從細節來看,現在的內地真的不一樣了,經濟發展不論,從思維上的改變,就能發現許多端倪。

當Google主打著反諷的誕辰之時,內地網站紀念的卻是與卓別林的時代交錯的另一位人物:勞侖次(Edward Norton Lorenz)。

這位人物逝於十六日,在幾年前電影《蝴蝶效應》(Butterfly Effect),當電影風靡的時刻,很多人都在探討,個人反而不願跟風,所以沒有留下任何感想,直至今日順便紀念,就寫一點自己的印象。

上圖是Edward Norton Lorenz,「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的發明者之一,維基百科檔案照: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d/dc/Edward_lorenz.jpg

大約在六O至七O年代,勞侖次的專業「混沌理論」(Chaos theory)很少獲得關注,他兼具數學家和氣象學家的身分,並且藉由混沌理論之中的「Butterfly Effect」(蝴蝶效應),獲得了許多支持氣候變化的論點,認為微小的變化往往能帶動整個系統的長期、累積、巨大化的各式連鎖反應。

同名電影拍攝之後,出於觀眾和影評的追捧,個人去觀賞之後,覺得還是回歸理論本身更好,因為劇作家的單線思考過於薄弱,並沒有將這樣的理論詮釋得具備邏輯性。

膚淺的電影會被觀眾所拋棄,只有屹立不搖的理論,持續讓人們探究著,更會使之延伸為這樣一篇感言。

正巧這幾天還在研讀幾本「HAARP」相關資料,以前曾經沒有關切過的地球科學和氣象問題,現在正是人類走向未來的主要關鍵點,於是不禁覺得非常有趣。

是否細微的差異或者不同的一點分歧,就會造成日後明顯的不同結果?

時間0 ≤ t ≤ 30,藍色、黃色兩條軌跡經歷三維演變的差異,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4/44/TwoLorenzOrbits.jpg

答案是肯定的,看到這樣的圖案,即使無法懂得「渾沌理論」的細節,依然能夠看出「蝴蝶效應」具備「差之毫釐,失之千里」的本質。

其實,每個人都在經歷各式各樣的「蝴蝶效應」,譬如卓別林的人生,倘若沒有經過兩次世界大戰的洗禮,或許他不會想出那種特殊的表演方式,並且以娛樂所有的觀眾作為一生的志業。

在學時期,獨特的個體很難見到,在耳濡目染之下,每個人的成長過程逐漸變得不太一樣了,人生經驗也會大不相同,更塑造了現在的我們。

我曾經期盼自己能當一名藝術家,苦於所學不足,僅能在工作之餘想盡方法來充實自己,並且趁著年輕的時期盡量去觀察世界、多看多聽,所以過了這些年之後,處事方式總随心而動、率性而爲,並且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路。

最後欣賞一部「非默片」,也是卓別林演出的經典之作,同時更是個人覺得最了不起的影片,據說就是麥卡錫主義者特別敵視他的主因。

上面的影片引用自:http://youtu.be/QcvjoWOwnn4

卓別林的演說,沒有老套的「置入性行銷」,也沒有以往「沉默的抗議」。

或許,這樣的影片和文章都能成為一種「蝴蝶效應」,在許多讀者的理解下發酵,並且思考這些今天應該記住的人物,究竟給人們帶來了什麼樣的啟示。

偉大的思想或者出色的演繹,經由思想的啟迪,以及沉澱後的獲得,就能夠看清屬於自己的方向。

即便到了最後,名人的生與死,依舊展現了諸多「反諷」的趣味。 

 

( 興趣嗜好攝影寫真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回應文章 頁/共 2 頁  回應文章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談吃
2011/04/19 07:05

我們的龍門陣是擺不完 話題可以一個接一個...

Godiva, Sees, Marshallfields (現在百貨店都換名了 巧克力專賣店都撐不下去 倒店了 消費者還不願它關門倒店咧~ 你說就有這麼多人醉心吃巧可力 ... ) Sara Lee ... 各式各樣的華麗包裝 ... 對我來說 那一點點的味覺享受 不值得為它神魂顛倒阿~

Maybe, it is because I don't like the feeling of being controlled. I'd rather be independent thoughly.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9 18:12 回覆:

我只能談自己懂得的主題,在這方面會侷限對話,因為NS如果要跟我討論物理化學,大概只能找人代打了。

在這幾種裡面,個人覺得Godiva的包裝最複雜,美觀的設計,反而拆除層層外盒之後,還不如自己去買純巧克力磚來做的更好吃;順便說點題外話,Sees的chips比較好吃,Marshallfields的Frango薄荷口味還不錯,Sara Lee的巧克力鬆餅很難吃。

瑞士巧克力讓我「神魂顛倒」,感覺上包裝也很實際,扁平紙盒外包裝加上標註%,比起Godiva每年變來變去的包裝風格更符合需求,吃了之後唇齒間特別香濃。

說實在話,我沒有被巧克力「controlled」的感覺,這東西只是助興和提神之用,半夜爬起來打字的時刻,提神很有效果,而且使用上安全又合法,即使大麻也能有類似的功效,可沒有人會想輕易嘗試。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Dark
2011/04/17 22:56

當然是選黑的
牛奶巧克力 那是小學生的算題: 要加多少花生與核桃混合賣 才能降低賣價/平橫成本與利潤 的數學問題般的. 是拿牛奶來澎漲體基 和拿極低價的糖 混合巧克力 來騙人心理與口味的 商人手段.
我為甚麼要花高價 吃進這些junk 之後還得設法減清自己卡路里帳簿上極不平橫的罪惡感?

Mars & Mix 我都是 吃過一次 就再也沒吃的欲望的.
老美的東西 永遠是 不是甜死 就是鹹死
他們還要做研究: 為甚麼老美的體重高居世界第一?
當真是「豬八戒怎怎麼死的? 肥死的」都不知?
可謂「老美怎怎麼死的? 笨死的!!!」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8 17:17 回覆:

嗯,妳又講到重點了,純巧克力太貴,拿威化或核桃花生等物填充最省錢,牛奶也可以拿奶粉混合,成本決定一切呀。

我對美國巧克力的感想差不多,但也有極少數的品牌相當不錯,「極少數」可以數得出來,吃了就是胖死。

當年第一次吃美國在地的牛排,好厚好大一塊,份量勝過所有我見過的牛排,大概只有德國豬排可以比了,除非餓空了肚子,否則絕對塞不完(印象最深刻的就是薯條滿盤)。

肥胖對健康不好,個人深有所感,減肥真難啊,特別是有巧克力的存在。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巧可力
2011/04/17 12:49

哈~ 今天才在大賣場買了包巧可力回來
不過不是為了喜好而買 是買了為我的救生包補充材料的.

我不算是愛吃巧可力的女人.
它對我沒吸引力.
所以只會啄麼著 是買 M&M 好呢? 還是買Dove/Milkyway好?
最後買了 Dove 只因為它的包裝最小盒.

比賽吃巧可力?
我連報名都放棄!!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7 13:03 回覆:

沒想到妳也準備了救生包?

嗯,這些口味我的救生包全都裝了,只要計算過期時間,就可以無限進行補充,哈。

不過M&Ms的包裝都是塑膠袋,保存期限也比較短,我選Dove一票,還以為妳會選熱量最高的Mars或Twix(這裡沒賣),Scharffen Berger黑巧克力也買不到,可惜。

黑巧克力不甜,推薦妳試試看,明治99%的一點甜味也沒有,但是吃了依然會胖。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不光是橘枳之分吧
2011/04/17 12:05

就像我在成都時 沒見過賣「川味牛肉麵」一樣. 所謂的「川味牛肉麵」還是臺式的「川味牛肉麵」好吃. 我老爸掌家廚 用記憶做出的回鍋肉 好吃到我沒有在哪家餐廳吃過比我父親做的回鍋肉 還好吃的. 到了成都吃回鍋肉也比不上我家的回鍋肉. 像從小看多了書裡 如何如何好吃的「過橋米線」我就不知道在地的吃食是否 真有那股讓人念念不忘的滋味? 在美國買到的過橋米粉 真是難吃. 哪有書上作者所說般的美食? 

(最好吃的米粉 當真是新竹製作的米粉. 我愛吃炒米粉 也愛做炒米粉慰勞自己 所以這是心得 不是鄉情.)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7 12:16 回覆:

我途經四川的時候沒有停留,就睡了一個晚上,同樣沒吃過內地的「川味牛肉麵」,只覺得四川的辣椒辣死人了(真辣,整盤都是紅色的)。

曾經在新疆吃過當地的牛肉麵,味道很怪,由於肉太腥,遠比不上台灣的牛肉麵好吃,個人覺得自己的味蕾應該算正常,回鍋肉同樣如此,內地許多餐廳的味精往往放太多了,大概只有揚州的糖漬蓮藕和南京叫化雞最好吃,其他的沒感覺。

「過橋米線」我比較沒有研究,味道最奇怪的在越南,那邊的豌豆粉好像也沒有台灣的好吃,不確定問題出於何處?好比米飯的味道,去西班牙吃海鮮飯,總覺得沒有自己媽媽做的好吃,而新竹的貢丸米粉湯之美味,目前想不出比得上的了。

該怎麼說呢?就好像巧克力就是瑞士的最好吃一樣。J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我愛吃餛飩~
2011/04/17 11:08

NS飯筒胃 從小沒法跟家裡姐弟的水餃胃 比大(水餃)胃王名號
(他/她們比賽吃水餃 都是半百的數量 我吃12個就撐死了 能比嗎?)
不比吃水餃 就只好比吃餛飩了~

吃來吃去 好想在台北時 隨處可見的「溫州大餛飩」
就是台北的餛飩好吃~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7 11:43 回覆:

那……還是比吃巧克力好了,我頂多吃四個餛飩,差不多就飽囉。

台灣的餛飩麵很香,我從桃園吃到台北,口味都不錯,反而去大陸溫州嚐不出同樣的味道,那感覺挺奇怪的。

或許是習慣這種口味了?我也不明白(永和豆漿同樣如此,北京都開了六間分店,怎麼喝都好像不太一樣)。

至於水餃,我就沒有那麼挑了,應該是吃習慣冷凍水餃,感覺都差不多。


nothing special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呵呵
2011/04/17 10:14
我以為今天Rosy要談我的本行 (餛飩理論) 咧~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7 10:57 回覆:

我是大外行啊,應該是妳來談纔對,沒有多讀幾本書之前,我選擇另一個自己熟悉的話題。

嗯,餛飩很好吃。可以談這個嗎?J

手邊沒有圖片,引用自維基百科: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0/0f/Wontons.JPG


Hee55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偉大演員卓別林
2011/04/17 03:59
愛極了
今天我也寫他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7 04:06 回覆:

謝謝您提供的影片資訊,又是一段我沒看過的內容。

等一下馬上去拜讀。


阿絜
桌別林
2011/04/17 00:23

我只看過一部他的作品~

但我常常想起裡面的片段

女盲人跟他的故事!!!  聽說那是世上第一部電影~

所以我特別記得....

而且這種劇情到現在都還有人用!!!

但卓別林的還是最好看!!

我前一陣子常常想起來!!! 過沒多久報導說他的生日!!!

我還在想說:也太巧了吧~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7 03:49 回覆:

或許日有所思,夜有所夢?

這部電影我就沒看過了,基本上我的資料很少,台灣家裡有的是學生時期或卅歲以前買到的影片(VHS錄影帶),總共六部。

我對他的印象算是薄弱的了,全都憑著記憶,這方面巧合挺多的,剛想翻出來,就有點頭疼,影片都在台北,網路上看的都是一小段一小段的內容,對此感到相當無奈,影片長度就只有幾分鐘。

睡到半夜又醒來,我倒是沒有這類巧合,總是在惡夢中不得不逼迫自己清醒,順便回頭來打字(主要是更正內容),哈。


B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小記
2011/04/16 16:41
卓别林是出生於Walworth/London的英國人,Vevey(更確實的說法他在瑞士的故居是Corsier-Sur-Vevey,鄰Vevey城的山坡上,B去過他的家=目前正計畫改設成卓别林電影搏物館)是他被美國驅逐後避居和晚年安息的地方。

More about Charlie Chaplin http://www.charliechaplin.com/biography/articles
旅人世界 & B's 心眼 -
遊賞世間美的人、事、物...究境一探,是否真的"物以類聚"?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7 03:45 回覆:

我的瑞士筆記給了錯誤訊息,馬上更正,謝謝B。

小修兩個字:出生改逝世。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7 04:18 回覆:

剛剛回覆系統怪怪的,沒想到半夜也如此,導致必須重新打字。

十幾年前我去的時候,《Let's Go》版本僅介紹日內瓦湖邊的雕像,卓別林故居就沒有訊息了,後來問過瑞士朋友,她也不清楚,這方面資料闕如,謝謝告知文中的錯誤。

希望B的文章能夠早點發表,我非常期待呢!


筆記阿本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片名?
2011/04/16 12:33

最近常能在MOD看到卓的一部晚年喜劇

他飾演一位被罷黜的國王

因為身上的錢快要用罄了

於是在紐約接拍一些商品廣告

衍生許多的人生淚痕與笑料

Rosy 從未以真面目示人

夠含蓄  與楊怪醫一樣

比之聯網那些很敢衝很敢要很肯露的母類

您這幾位無疑是深具意涵的美感

Rosy(rosylovesyou) 於 2011-04-16 13:15 回覆:

啊,忘記寫上片名了,這部有聲黑白電影叫做《The Great Dictator》(大獨裁者)發行於一九四O年,而且是非常經典的作品。

說到我自己,見過「廬山真面目」的UDN網友累計有十人了,卅幾歲的女人露臉會破壞畫面,十幾年前的照片就賞風景吧,剛來UDN那年我放了大約四十張「露面」的,導致麻煩不斷,乾脆就在一個月內撤掉,很多人都見過的。

有時我的上網與上班時間交錯,也不得不在線上打字,否則根本無法每天都發表作品,不公開也算是「自保」,免得失了「美感」之外,還會被上頭盯哨。

由於個人很懶,也不願意修改照片,乾脆就貼掉臉皮的部分,勉強湊合著了。

頁/共 2 頁  回應文第一頁 回應文章上一頁 回應文章下一頁 回應文章最後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