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1/05/23 22:23:19瀏覽2665|回應5|推薦64 | |
昨天翻出了自己在廿多年前買的老書,其實回顧閱讀經驗,就是體驗各種成長時期的不同感動。 中學三年我都在書店當打工小妹,那個時代的盜版書籍猖獗,印刷與紙張質感都不好,但是最能表現多樣化的翻譯功力;同一本書,往往能讀出相異的文字,印象最深刻的是廣泛查閱大量圖書之後,翻譯者的「想像力」甚至更勝於原著。 其實去年就想要寫這個題材,而在兩年前盛大的「一五O年紀念」,大多相關文章都在慶祝柯南道爾(Sir Arthur Conan Doyle)的創作與生平,相信許多人也對此相當熟悉了,在此就不多提。 《福爾摩斯探案全集》放在桃園老家的書櫃,記得當年買一套書的價格也不過五百元台幣,不過在超過廿年的書齡之後,保存上的困難度、同學借閱其中兩冊不還、家人借閱汙損都再再影響了外觀,所以沒有拍照留念。 也可以說,在我那年第一次旅遊就決定以英國為主,平常忙著打工賺錢,目的真的非常明確。 將近廿年以前,第一次跟團出國,旅程總共十五天,從倫敦一路北上Chester看羅馬人留下的遺跡,其實行程排得很滿,導遊趕場的情況也惹人厭煩,能看到的景點還不如免稅商店來得多。 後來自己乾脆自助旅行,走遍英格蘭和威爾斯,在路途中還遇上後來非常要好的一位已故朋友,那些真是非常難忘的記憶。 英國我很久沒有去了,前後兩次自助旅行所走的路線也不相同,而就倫敦這座城市而言,最有趣的就是當地的City Tour,由於個人喜歡閱讀,在倫敦就參加過當地的一日旅行團。 這種City Tour會根據每年的紀念日來設計路線,譬如個人最喜歡的「The Killing Route of Jack the Ripper」(開膛手傑克的殺戮路線),後來因為當地人的抗議而改名為「the Jack the Ripper Walk」或「the Jack the Ripper Tour」。 當然,記得某一年的五月廿二日,倫敦還有一個當地的City Tour特別舉辦了「Sherlock Holmes tour」行程,從小說裡描寫的221B Baker Street這個男主角居住的虛擬地址、現在設立為同名博物館,一路走到許多事件在倫敦的發生地點。 這方面的資訊可以參考網站:http://www.londonhorrortours.co.uk/ 我很喜歡虛擬人物的福爾摩斯,在過去苦悶的學生時代,小說裡面的辦案情節可以說是生活中最有趣的調劑品。 然而,個人並不喜歡作者本人,這方面也有過批評,可參照以前寫的<隔一天,有人來,有人走:胡迪尼的生與伊莉莎白泰勒之死>這篇文章。 柯南道爾本人相信神祕學,創作者可能在現實生活裡與筆下的敘述完全相反,這是一種奇特又明確的證明,就像許多寫鴛鴦蝴蝶處處跑的浪漫派小說家,實際上是絕對的現實派拜金主義者一樣。 小說裡面的嚮往,或者文字之內蘊含的感性,可能就是生活的反論,也是人性與幻想相互扞格之處。 Sir Arthur Conan Doyle柯南道爾的網頁:http://www.sherlockholmesonline.org/ 比較完整的維基百科的柯南道爾資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Arthur_Conan_Doyle 最近幾年看過的電影裡面,最失敗的或許就是上面這齣好萊塢大片了,儘管它非常賣座,讓許多人將此劇男演員奉為新一代的偵探代表人物。 這齣電影名為《福爾摩斯》(Sherlock Holmes,內地譯為《大偵探福爾摩斯》,從片商到兩岸的中文譯名,皆毫無創意),由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飾演西元一八九一年倫敦的偵探Sherlock Holmes,華生醫師則是裘德洛(Dr. John Watson,扮演者Jude Law),個人認為兩人的氣質都非常不適合這樣的角色,顛覆Sherlock Holmes也不是第一回,買了DVD並看完全劇之後,真的非常後悔。 後悔什麼呢? 很簡單,這位華生醫師完全不像書中溫和而富有正義感的形象,而福爾摩斯則被演員所扭曲,兩人氣質完全不搭調,雖說裘德洛是倫敦人,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的美國腔調則讓我耳朵聽了發疼,他那頹廢無神的雙眼,也遠遠遜色於經典的Jeremy Brett。 講難聽一點,除了都有吸毒史,小勞勃道尼和小說中的福爾摩斯沒有半點雷同之處。 倘若能夠換掉兩位主角,並且尋找符合書中醫師、偵探的其他人選,這齣戲不會被好萊塢糟蹋得如此徹底。 而裘德洛的表現也糟透了,華生醫師的專業,在他的表演中完全顯得生澀而誇張,多彩多姿且曲折離奇的故事,以及比小勞勃道尼還強烈的搶戲感覺,假使他爭取飾演Sherlock Holmes,或許還會有意料之外的成功。 由於個人的喜好,去年還買了另一套英國BBC迷你影集《Sherlock》,內地譯為 《新福爾摩斯》。 這齣電視劇總共三集,故事部分取材於小說的段落,但是卻用現代科技來包裝內容,所以倫敦出現了廿一世紀的大偵探福爾摩斯,依然住在貝克街221B,但拍攝背景卻完全先進,跳脫了小說的設計。 英國演員Benedict Cumberbatch長得並不英俊,說來也無甚名氣,可是他能在細部的表情表現出敏銳、機警、犀利的感覺,完全勝過電影版的小勞勃道尼(Robert Downey, Jr.)。 另外一位華生醫師由Martin Freeman飾演,依然是無名的英國演員,在不符合小說背景的情境下,卻有幾分帥氣和時尚的感覺,而且具有裘德洛(Jude Law)所完全缺乏的角色特質。 縱然兩位男主角會使用手機、電腦、GPS定位系統來進行現代化通訊,華生醫師還去過阿富汗戰場(柯南道爾所寫的華生醫師就是自己的化身,他本人經歷過南非的Boer War),對照時事也能使人會心一笑。 不得不說,好萊塢時常在文學題材砸鍋,主要是導演和演員都沒有文學素養,僅迷信大明星,這種粗糙的認知和拍攝角度,導致良好的劇本往往慘遭糟蹋,這也是不爭的事實。 富於戲劇色彩的創意題材,就是英國人在小說安排之外,還能夠就事件脈絡來進行原著改寫的強項,以現代的手法演繹出來的福爾摩斯探案,更能夠掌握角色的內在思維。 耳熟能詳的案件,經過英國編劇精心改良,在熟悉的橋段之中創造新意,加諸當地演員挑選的切合度,可以說迷你影集的短短三集故事,就是三段精典懸案,將劇情和罪案重新詮釋出屬於英國人的味道。 在這方面,好萊塢得學習的可多著呢。 上圖引用自維基百科檔案圖片,網址: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en/3/3d/Ysh_poster.jpg 這齣老電影《Young Sherlock Holmes》(台灣翻譯完全不搭:《出神入化》,另有一名為《Young Sherlock Holmes and the Pyramid of Fear》)主要是講述少年的福爾摩斯與華生在學校之中相遇的故事。 就算主要演員都找了英倫二島(來自蘇格蘭和愛爾蘭),但還是得指出問題所在:電影由非常知名的Steven Spielberg(大導演史匹柏)監製,迷信好萊塢大腕的製作成果,依然使人非常失望。 男主角福爾摩斯由Nicholas Rowe這位蘇格蘭人來扮演,其人雙眼無神,與小說主角只有一處相符:鷹勾鼻。 由於劇本完全與小說無涉,而是由美國好萊塢知名製片和編劇者Chris Columbus虛擬了一段,導致觀看時會產生一種厭煩感,年輕的華生飾演者Alan Cox恰如其分,演出稍微青澀了些,戲份卻少得從小說中的主角變為可有可無的角色,相當可惜。 問題到底出於何處? 我想答案很明白了,男主角Nicholas Rowe沒有福爾摩斯的銳利感,劇本強加了少年福爾摩斯的愛情,使得伊莉莎白(Elizabeth,女演員Sophie Ward飾演)這個角色搶走了華生的戲份,也讓福爾摩斯的人物形象整體庸俗化了。 劇本是絕對的失敗,人物立體感不足,福爾摩斯的男主角Nicholas Rowe貌似太過呆滯,此片是我後來沒有購買收藏的主因。 上面的影片為《Young Sherlock Holmes》的片段,引用自:http://youtu.be/qjjKwf6rk5o 不過,這齣一九八五年的電影,雖然強調的是福爾摩斯的青春期戀愛,演員挑選與劇本都讓人有負面感覺,依然有值得稱許之處:配樂。 音樂是一齣電影的靈魂,好看的影視作品都會匹配使人難忘的主題曲,只要一聽見就能引發懷念的感覺,在這方面《Young Sherlock Holmes》的配樂成為經典,迄今只有此齣福爾摩斯系列電影能如此使我難忘。 上面的影片配樂相當好聽,合唱與氣勢的塑造,都有一種符合埃及進行死亡儀式的神聖感,而且作曲家Bruce Broughton的譜曲和作詞,也讓配樂成為經典之作。 Anubis神引導的咒語歌詞附錄如下: 「el maltemel 這首合唱曲名為《Waxing Elizabeth》,根據個人查證,Bruce Broughton採用的是古斯堪地那維亞語,和拉丁語系並不相同,Rame-tep(拼音為Rametep或Ramatep)則是古埃及的邪神名,所以原文翻譯如下(如有錯誤請指正): 「we caught the rock 吾等再現磐石 根據電影來對照配樂,自然又有不符合之處,譬如配樂的歌詞可以參考的是北歐語系,和劇本背景的埃及儀式完全不搭調,但這就是有趣之處,因為寫出《魔戒》(The Lord of the Rings)的托爾金(John Ronald Reuel Tolkien)所使用的翻譯字眼,讓Bruce Broughton的創作又蒙上了一層神秘的創意色彩。 二OO三年又有新的混音版本,不過這張Bruce Broughton的專輯已經絕版,市面上根本買不到,相當可惜。 上面是O三年的新版本,將此經典配樂重新製作。引用自:http://youtu.be/Jzovp_wJLN0 Bruce Broughton是美國洛杉磯人,曾經多次獲得著名的「艾美獎」(the Emmy Awards)和「葛萊美獎」(Grammy Nomination)得獎或提名,還贏得了「土星獎」(the Saturn Awards,也譯為釷星獎,主要是針對恐怖片或科幻片而頒發的獎項),也可以說是實力派的作曲家。 《Young Sherlock Holmes》的少年福爾摩斯,可能完全不符合你我的想像,然而這齣電影並非完全使人失望,因為Bruce Broughton的創作,將配樂的奇幻色彩凸顯出來,其價值甚至完全超脫了電影本身。 他的官方網頁:http://www.brucebroughton.com/ Bruce Broughton的維基百科資料:http://en.wikipedia.org/wiki/Bruce_Broughton 上面影片是所有《Sherllock Holmes》電影和電視劇的蒙太奇表現方式鼻祖,此劇的小提琴主旋律配樂也是經典之作,引用自:http://youtu.be/BrJHVCTbStw 可以說,個人所看過的各式各樣電影和電視劇之中,只有Jeremy Brett這位演員,可以堪稱是扮演福爾摩斯的唯一經典。 小說裡面的福爾摩斯,其實並非一位完美的老派偵探,他有一些惡習,譬如吸毒、好辯、傲慢、喜鬥等特質,而種種特質將這個虛擬人物立體化了,成為Jeremy Brett表演長達四十年之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角色。 從小,台灣的公共電視播出的每一集我都不願意錯過,在電視劇中展現了小說的內涵,可以看見福爾摩斯抽菸斗、喝咖啡、拉小提琴、玩西洋劍,並且用那銳利無比的目光,瞪視著所有主角所懷疑的人物。 Jeremy Brett的成功,就在於體現了角色的性格,無論是腔調或身段,都具備了精湛演技所難以表現的神采。 這部《福爾摩斯探案全集》(The Adventures of Sherlock Holmes),當初買的價格是四十一集總共五千多塊台幣,讓我著實肉疼了許久。 這齣長年不衰的電視劇,由英國Granada Television攝制,《福爾摩斯探案》系列最早在一九八四年播出,擁有最完整的小說素材,迄今依然是如我這樣的觀眾心中,大概此生無法被任何演員所取代的傑作。 精通角色秉性至關重要,Jeremy Brett不僅外貌神似小說中的描述,在表演的層面上也深入理解了福爾摩斯的心理,不得不稱讚這位好演員,他還曾經扮演過華生醫師,多方的參透角色,使得演出特別具有血肉和廣度。 同樣扮演過福爾摩斯和華生醫師的演員還有Reginald Owen與Patrick Macnee,但個人看過相關的黑白片,依然最欣賞Jeremy Brett的詮釋手法。 但他卻說:「Holmes is the hardest part I have ever played — harder than Hamlet or Macbeth. Holmes has become the dark side of the moon for me. He is moody and solitary and underneath I am really sociable and gregarious. It has all got too dangerous.」(福爾摩斯是我演過最困難的角色--更甚哈姆雷特或馬克白。福爾摩斯對我而言變成了月亮的陰暗面那般。此人喜怒無常且喜歡獨來獨往,我卻喜歡交際而非離群索居。扮演這個角色太危險了。) 上面的圖片是Sir Arthur Conan Doyle,他就是小說中華生醫師的本尊,引用自維基百科檔案照片:http://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b/bb/Conan_doyle.jpg Jeremy Brett所飾演的福爾摩斯成為我最喜歡的角色,而David Burke演出的華生醫師,如果仔細對照柯南道爾的檔案照,就會覺得非常有意思。 因為讀過小說的人都明白:柯南道爾將自己化身為華生醫師,無論在外型和神情來說,重要主角的David Burke非常適合。 紅花需要綠葉的搭配,只要兩位主角能夠挑選得宜,編劇與導演、化妝、背景的各種配合,就能使得全劇增色。 這齣電視劇就算放在今天,無論是哪個方面,都可以說是福爾摩斯系列最好的影視作品,演員Jeremy Brett的突出,讓我至今依然懷念不已。 但Jeremy Brett曾經自承:這個角色讓他心力交瘁,並且導致了他的憂鬱情緒。 在晚年拍攝《福爾摩斯》最後劇集的一九九五年,Jeremy Brett的健康與精神狀態嚴重受到影響,除了心臟病之外,還受到長達十年的躁鬱症影響。 或許太過於深入戲劇扮演,也是當年他在離世之前那般痛苦的原因? 戲劇不是生活,小說也無法參透人生,而僅僅是存在的一部份。 有時回顧一下自己的所學,總覺得知識空白、能力空白、思想空白、邏輯與觀察力都不及格,而只要去閱讀福爾摩斯探案的手法,就會發現一些新點子,並且促使我更努力去學習自己所不知道的學問。 福爾摩斯的獨特,就在於他追求真相的精神,這樣的探索是美妙的,因為世界如此嶄新出現於面前,每天都是值得思考的珍貴時光。 偉大的私家偵探,可能在小說裡面完成缜密邏輯的推理、釐清撲朔迷離的案情、破解匪夷所思的案件、挑戰驚險刺激的冒險,如此值得關注並帶來無限快感的創意,就是福爾摩斯之所以使我喜愛之處。 精明幹練的演員,或許帶領觀眾步入一個個驚心動魄、神秘詭異的探險之旅,然而最讓人讚嘆的創意,就在許多堆疊起的細節中,在成長的同時獲得思想的歷練。 福爾摩斯並不存在,而柯南道爾塑造的傳奇和驚人的分析,那樣非凡的創意、陰鬱低沉的倫敦,還有為了追蹤錯綜複雜的罪案,而進行的一步步剖析,正是讀者和觀眾所難忘之處。 因為我們的生活並非那般充滿罪惡,或許也不會天天光明美麗,只有在冷靜判斷和面對現實之後,纔得以從躁鬱的壓力之下獲得心靈的解脫。 |
|
( 創作|其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