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柴可夫斯基:曼弗雷德交響曲(Tchaikovsky Manfred symphony)
2015/03/02 21:22:07瀏覽5688|回應8|推薦84

 

英國詩人拜倫(1788-1824)與柴可夫斯基

這月底(3/29),國家交響樂團即將演出柴可夫斯基的「曼弗雷德」交響曲(Manfred symphony),這是柴可夫斯基交響曲中演奏時間最長,也是管絃樂編制最巨大者,恢弘的音響描繪著人生的憧憬與無奈。

然而如此大作,在歷史上卻引發爭議,這還是從柴可夫斯基自己開始的~他寫作這交響曲是因為巴拉基烈夫的委託,這人是俄國國民樂派作曲家的精神領袖,但值得注意的是,「曼弗雷德」並非俄羅斯題材,而是英國大詩人拜倫的詩劇,這詩劇是他最偉大的作品之一,有人說其價值超過歌德的「浮士德」,在歐洲各國流傳甚廣。大作曲家舒曼就寫過「曼弗雷德」的劇樂,柴可夫斯基很喜歡這部劇樂,認為沒人可比舒曼寫得更好,而且覺得這崇高壯麗的詩劇與他的個性並不相同,所以拒絕了委託,但後來讀了全部詩劇後又欣然接受,而且傾力寫作,兩個多月就完成了總譜。他曾說為此付出的心力,足可減去一年的壽命...

在剛完成時,柴可夫斯基認為這是自己最好的作品,後來又覺得全曲太過冗長,只有第一樂章有達到他的最高標準,所以想把第二三四樂章全部廢棄,改編成交響詩,還好他擔心為此將要付出的時間與心力,所以並未動手,但還是把第四樂章加了管風琴的尾聲,稱作「改訂版」,結果是讓全曲更冗長而已...

這作品的爭議就此開始了~後人對其評價非常兩極,大指揮家托斯卡尼尼認為這是柴可夫斯基最好的作品之一,但伯恩斯坦卻認為這根本是垃圾音樂,一百多年過去了,這部作品也始終沒站上常演曲目,當然,詩劇「曼弗雷德」本身也是個問題。

拜倫雖出身英國貴族,但無拘無束,無視傳統禮教,他愛上自己同父異母的姐姐,又和姐姐生了一個小孩,導致妻子無法忍受而婚姻破碎,他在英國上流社會被視為變態及叛徒,那些閒言閒語最終讓拜倫離開英國,永不再踏上故土,開始了四處遊歷的生活,詩劇「曼弗雷德」就是他遊歷阿爾卑斯山時所寫,其中的主角曼弗雷德也是一個貴族,也愛上了一個「容貌與聲調都像我」的女孩,這似乎是拜倫在暗喻自己那位至愛的姐姐,而且詩文的哲學性很濃,要全盤理解並不容易,我前後至少看了五遍,大概才知道他到底想表達的是什麼...

個人很喜歡指揮家Petrenko指揮的改訂版全曲影片,覺得他很深刻的表達了那種俄國式的悲憤與憂鬱,以及故事性,雖然這是純器樂的交響曲,但根植於拜倫的詩劇,由於原影片已被刪除,新影片要比原影片加上21秒左右。



剛開始就是「曼弗雷德的主題」,這主題從低音豎笛和低音管開始,不斷迴旋而下,最後墜入極低音,很像曼弗雷德在劇中的心境~他愛上了一個容貌與聲調都像自己的女孩,卻冷酷的傷了她的心,最後她自殺身亡了。從此後,他就陷入了無止境的懊悔與自責痛苦中,像是墜入了地獄。

 

第一樂章就從此悲慘的絕境開始。「曼弗雷德的主題」後來又化成了另一個主題,我稱之為「痛苦掙扎的主題」(0:46),但這次是從最低處往上爬~一下掉下去,一下往上爬,兩個主題合起來就像是在地獄邊緣的痛苦掙扎,音樂就在此糾纏與分離中前進,直到法國號開始獨奏(6:13),這裡的附點節奏與第三樂章很有關聯:

稍微平靜,想起了「容貌與聲調都像我」的女孩~阿絲塔特。隨後阿絲塔特輕靈,憂鬱,像是幽靈的主題就出現了(8:19),柴可夫斯基用音樂完美的表達了自責、痛苦、深情、沉醉往日情懷等情感,都交錯在一起...直到「曼弗雷德的主題」由弦樂器總奏再現(13:32),伴隨著法國號、豎笛、低音管等的大聲咆嘯伴奏,用了一大堆的三連音與切分音,以及木管樂器旋轉般快速的三十二分音符節奏,加上大量的打擊樂器,其悲壯有如驚濤駭浪,穿雲裂石,堪稱是他作品中音響最壯麗駭人的一段,結束了第一樂章。

第一樂章看來是對應了詩劇的第一幕第一場,其實又不盡然~因為在這一場曼弗雷德其實還沒明說自己痛苦的原因,只是一直在表達空虛與無奈,他曾不斷去學習知識與科學,最後才知道「知識就是痛苦」「知識的樹不是生命的樹」,所以他認為這一切已經毫無用處,現在只想忘掉一切的痛苦,那不為人知的、讓愛人為他而死的痛苦。於是習得妖術的他招來了七個精靈,希望能讓他「忘記自我」。精靈說他們能給人財富及權利,甚至壽命,但並不能給人「忘記」,曼弗雷德大罵他們無用,他們就扮成了美女讓曼弗雷德心動,又消失不見讓他心碎而昏厥。然後精靈就對他下了詛咒:我們會潛伏在你身旁...你別想得到任何歡樂與幸福...把自己當地獄,讓自己關在裡面吧...別想睡眠,也別想尋死...哈哈哈...

第二樂章是個詼諧曲(15:59),典型的ABA結構,二四拍子的甚快板,標題是阿爾卑斯山的魔女,相當於詩劇的第二幕第二場,剛開始就描述了陽光造成的彩虹,出現在阿爾卑斯山深谷的瀑布上,曼弗雷德進入深山到此地,意圖召喚阿爾卑斯的魔女,他說魔女的容顏比彩虹更美~魔女就出現了。

A段剛開始樂團就無比活潑靈動,運用點描的方式,每樣樂器都像是用蜻蜓點水般輪流奏出,沒有長的旋律,只有這些飛快的樂句,生動的描寫了飛瀑與彩虹的變幻,用了很多跨小節的弱起拍子節奏,很多地方我感覺有點像電玩的配樂,尤其是這一連串由小提琴、中提琴與大提琴搭配演奏的快速三連音(17:11):

B段則是一個全新的旋律(18:52),曼弗雷德向對魔女說他去研究科學和妖術,因為憎恨人們,而走上了孤獨的道路,對凡人他毫不同情,但只有對一個人~就是那個「容貌與聲調都像我」的女孩阿絲塔特,他深愛著她,兩人曾有段一起探求知識的美好時光。這段音樂好像就在回憶一般,是明確的大調旋律,配器清新典雅,似乎是那女孩的畫像,沒多久第一樂章開頭的「曼弗雷德的主題」也在大提琴聲部出現(20:17),飛瀑的樂句也出來陪襯,女孩的主題達到高潮,幾乎快要飛了起來,但「曼弗雷德的主題」突然變得悲悽(21:36),終於把飛揚的女孩給眾重摔到地上...

在詩劇裡,曼弗雷德坦承說自己使她傷心了,然後女孩就自殺了。魔女要他別為一個凡人難過,音樂再度回到A段(22:08),大致將A段音樂重複了一次,直到結束。曼弗雷德不接受魔女的建議,仍然深深感到自責與後悔,他想尋死,卻怎麼也死不了(因為精靈詛咒的緣故),只好借助魔女喚醒死者,讓死人接引他,離開這個塵世。但魔女說除非你做我的奴隸,不然我絕對不幫你做這件事,曼弗雷德強硬的說自己不會服從任何人,魔女就離開了。

第三樂章是個稍快的行板,標題是山間田園的人們(25:13),美麗的旋律不斷湧現,令人目不暇給。雙簧管一開始就吹出田園風的旋律,然後小提琴再變奏出優美的旋律(26:15),這與第一樂章那段法國號獨奏的旋律與節奏類似,也都是表達心中的平靜,然後也來了段法國號獨奏,又用了附點音符(27:03)。

然後田園的主題再現(27:36),英國管又吹出另一個田園風的旋律(28:30),好像漫步在田間。但突然附點音符就變成了狂暴進行曲式的節奏(28:58),這樂章是對應詩劇的第二幕第一場,可見柴可夫斯基修改了原詩的順序。這一場是說曼弗雷德去尋死,想從阿爾卑斯山之巔跳下,但被一位經過的獵人所救,獵人帶他去自己的農舍,並勸他要忍耐,打消死意。但曼弗雷德說「自己活著就是最大的忍耐了」~他欣賞獵人的單純,但無法過這樣的生活,因為他心中的結沒有解開,所以才會有粗暴的段落,打斷田園式的氣氛。

隨後新的主題出現(30:23),這旋律是田園的主題變奏,可是與第一樂章的阿絲塔特主題相近,證明了他還在思念阿絲塔特,增添了憂鬱的感受,似乎有甚麼將要發生~果然,「曼弗雷德的主題」由銅管演奏(31:47),再次粗暴的打斷一切,鐘聲也隨之出現,似乎在提醒曼弗雷德:「時間到了,別再留在這了!」田園風的各主題又再現,獵人還想勸他,但他堅定的離開,只留下獵人的嘆息...

 
第四樂章很長,標題是阿里曼斯的宮殿,對應的是詩劇第二幕的第四場,以及第三幕全部,速度變化也多。剛開始是熱情如火的快板,曼弗雷德無法尋死,活著又痛苦萬分,於是他來到了地獄之王阿里曼斯的宮殿,這裡是一團火球,所有的精靈狂熱的讚美阿里曼斯(37:12),這群魔亂舞的音樂是柴可夫斯基的力作,「地獄的主題」是與第一樂章的「痛苦掙扎的主題」一樣往上行,由弦樂器奏出(37:28):

這算是一個賦格的主題,由此展開了大規模的賦格風管弦樂,音響狂亂、猙獰,然後又產生了一個新的主題(39:18),這主題旋律古怪,聽來甚至有點「惹人厭」,用點奏方式,形成新的賦格風樂段,像小精靈在亂竄...直到第一樂章「痛苦掙扎的主題」完整再現(43:17),象徵曼弗雷德來到了宮殿,他這次希望藉地獄之王阿里曼斯之力,讓阿絲塔特復活,他想問阿絲塔特到底愛不愛他,原不原諒他~這時賦格的主題又出現(44:44),而且形成了嚴格的賦格曲,氣氛更加森嚴,阿里曼斯答應了他的請求。

曼弗雷德的主題」由小號宣告(46:23),曼弗雷德等待著,精靈們去帶阿絲塔特的靈魂出來...隨後「阿絲塔特的主題」再現(48:05),並由大量的豎琴伴奏,更添其飄逸與神秘性。曼弗雷德說:「請看看我吧...和我說句話吧...說什麼都可以...讓我再聽一次啊」。但阿絲塔特的靈魂冷冷的說:「你的生命明天就結束了。」大概是因為擅闖地獄吧!曼弗雷德又問她原不原諒他,死後能再重逢嗎?還愛不愛他呢?但阿絲塔特都沒回答,只說:再會了!隨後就消失不見了,曼弗雷德回到城堡等死,他的主題、痛苦掙扎的主題都一一再現,直到管風琴的聲音突然鳴響(53:54)。

原來是修道院長來看望曼弗雷德,希望他能接受神,說不定能解救自己。但曼弗雷德不願意,他說我和神之間,不能有(像修道院長這樣)中介的人,而且他一心要盡快離開這世界~管風琴的聲音停止了(55:24),曼弗雷德終於安息,全曲至此已排除先前那些誇張繁複的管弦樂法,平靜清朗的結束。

那這首曲子到底是傑作還是垃圾呢?我想以柴可夫斯基為此曲付出的巨大心力來說,斷不可稱之為垃圾,也許有人討厭如此悲觀的劇情吧,討厭人一直處在悔恨與痛苦中,但拜倫詩劇的意義絕非僅止於此~如同他所說的:「知識的樹不是生命的樹」,人很容易犯小錯,但有時容不得稍有遲疑,說不定就將釀成大錯,任何想掩飾錯誤的努力,可能都是徒勞,唯有冷酷的面對錯誤,這樣是不是很可憐?...一個學識極高能力不凡的曼弗雷德,最後仍是如此的下場;只因為悲劇,總在不經意之間上演。


文/總譜註解:夏爾克
( 創作其他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21141969

 回應文章

牛仔3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Manfred is a Romantic closet drama.
2015/03/11 21:02

光是拜倫的這詩劇背景被喻為自傳體式的自白就很吸引人.

其實尼采為Manfred深受感動也寫了一些音樂: Friedrich Nietzsche was impressed by the poem's depiction of a super-human being, and wrote some music for it. (wiki)

尼采會寫音樂? 這令我稱奇了.

很早就讀了這篇,本想說為何柴先生不寫成舞劇?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3-12 20:23 回覆:

籠蝦頭晚安~我真的不知道尼采有寫manfred的配樂,我知他會作曲,但看過他作品的布拉姆斯並沒好評,他的音樂好像到目前為止仍沒什麼人認同,有機會有想聽聽他的作品。柴可夫斯基會把這詩劇寫成交響曲,大概是因為故事的主題太深刻,太有哲學性,似乎不太適合他那些童話式的芭蕾舞劇,所以才寫成交響曲的,但這只是我人的推測啦...其實後人常常說這作品沒有編號,似乎在暗示這交響曲是個定位不清,妾身不明的作品,但我覺得就是因為他覺得不滿意,還想再修改後三個樂章而已吧~

 


☆小雞饅頭☆
等級:5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10 22:50
是否垃圾這個真的很主觀的問題,我的答案絕對是不,得到某程度的肯定甚至流傳至今,可見這不簡單啊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3-11 16:33 回覆:

我這次的答案也是不,但是我有天應該會寫個垃圾之作出來,這樣也滿好玩的...(我心目中垃圾之作的名單,包括德布西的卡瑪,個人之見,真的是糟糕的作品...)


浮生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06 22:41

當然不是垃圾之作

雖然音樂的喜好很主觀

但是每個創作的背後

必定有著作者的心血

很佩服您的認真與執著

讓我這樣門外漢

也能循著您的音樂解說

懂些粗淺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3-08 19:17 回覆:
謝謝浮生大哥,其實音樂真的是很主觀的東西,即使是大作曲家,大指揮家也都有自己的偏見,不然也不會有那麼多音樂家被埋沒於當世了~我想如柴可夫斯基如此偉大的作曲家,這曲花了他那麼多心力,又正當他創作旺盛的中年期,應該不會是垃圾之作吧。

月飛來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15/03/04 23:14

我感到震驚。從不知道柴老有這麼一部傑作。

我得找個時間靜下來好好聆聽全曲。

謝謝您的分享與解說。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3-05 13:11 回覆:
謝謝月兄,柴可夫斯基雖常被認為較缺乏深刻思想,但其實他有些作品也深具內涵,這首曲子我覺得是他所有作品中最富哲學性的,我其實很不喜歡有人把此曲解釋成英雄主義,好像曼弗雷德有多麼英勇不屈~錯了,曼弗雷德在拜倫的原詩中是標準的可憐人,若說他不屈服,那他到處拜託別人又該怎麼說呢?他拜託了魔女,又拜託了地獄之主,最後誰也不服從,甘願就死,這樣的人生真的是英雄嗎?我覺得他應該是人類悲劇的代言人吧~

Bianca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03 20:54

我不敢評斷「曼弗雷德」是否偉大,但可以肯定絕對不是垃圾音樂。

柴可夫斯基擅長如歌的旋律,有些樂段非常優美,第一樂章的「痛苦主題」、第二樂章的「阿爾卑斯山的魔女」及第三樂章的田園風格我都非常喜歡!

謝謝夏爾克的精湛導聆,今夜因「曼弗雷德」而愉悅美好!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3-04 12:08 回覆:

Bianca午安~說實在的伯恩斯坦說這是垃圾音樂實在有些武斷,至少我認為其內容與質量絕不輸他推崇的馬勒交響曲,他可能是不喜歡裡面讓人悔恨的氣氛吧。

其實正如妳所說,柴可夫斯基光靠旋律就很夠了,這交響曲的旋律之豐富也是一絕,尤其第一樂章的開始,第二樂章的中段,與整個第三樂章。第四樂章雖然旋律性比較不足,但那狂亂的精靈跳舞場景也讓人印象深刻,我最近晚上也都在聽這曲子呢~文章都寫完了還在聽...


詹于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03 13:39

瑀璇認為任何音樂家在創作都是用生命在創作

而不是為了取悅大眾而創作~只是理念不同

加上這麼好大縝密的作品~我認為是傑作~

在剛開始聆聽 ~一股哀傷 絕望 悲痛的感受~

不過在17:50左右~開始音樂是放鬆的~

是耳邊一直聆聽到賦格的主題~不段出現

而後奔騰 ~而後沉靜~不斷的拉扯(太精采了)讚

這種大型的音樂要能在現場聆聽~才會最過癮

謝謝夏爾克~祝福元宵佳節愉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3-04 11:58 回覆:
瑀璇午安~這曲子是柴可夫斯基所有作品中我僅次於悲愴交響曲最喜歡的,總譜也可能是他所有作品中演奏難度最高的,尤其妳說的那比較放鬆的第二樂章,因為節奏太過活潑,切分音也太多,其實是很難掌握的,但就這這樣聽起來才特別有意思,從某個角度來看,也有可能是妳說的賦格形式,只是很自由的那種~元宵節快樂喔。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03 12:13
中午休息,在聽托斯卡尼尼指揮的版本~也就是稱此曲為傑作,但又刪節曲子的那位~我還算支持他,這曲子本來就是傑作,只是稍見冗長,為了演出效果,對終樂章進行刪減是正確的,但若為了對應詩劇的完整性,刪節好像又是錯的,所以總歸一句~要用交響曲這曲式處理曼弗雷德這麼大的題材,真的是吃力不討好,對柴老佩服之至。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2015/03/03 10:47

偶先報到,晚點再來嘿~喔~耶!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15-03-03 11:58 回覆:
溟漠午安啊~有看到妳就很開心了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