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法朗克大歌劇:《胡爾達》與最後未完成的《吉賽兒》( Franck Opera Hulda&Ghiselle ) /紀念法朗克誕生兩百周年
2022/03/25 11:31:41瀏覽3231|回應7|推薦100



今年是作曲家法朗克(César Franck,1822~1890)誕生兩百周年,但很少看到慶祝節目,他不算是很受大眾歡迎,雖然他的小提琴奏鳴曲是極有名的曲目,也經常演出,可是真的太少了...尤其是晚年,他的靈感爆發,連續寫出傳世重要作品,可惜1890年因為車禍而導致的後遺症去世。

後人論法朗克的功績,大多認為他振興了法國的器樂曲,矯正當時巴黎只迷大歌劇的弊病,他自己本身也是重要的管風琴家,李斯特甚至認為是當世第一人,對於後來法國管風琴音樂的蓬勃發展,起了領頭的作用,他有名的d小調交響曲也是法國交響曲中的難得瑰寶。

但法朗克對於歌劇,完全是處於對立面的嗎?沒有,他也想在歌劇上成功,畢竟當時在法國,這是衡量一位作曲家成就與地位的標準,尤其他那著名的悍妻,更是全力鞭策他尷尬,晚年的他寫了兩部歌劇,分別是1885的胡爾達(Hulda)與1889年的吉賽兒(Ghiselle),但命運悲慘。前者被巴黎歌劇院拒演,後者沒有完成他就去世了,簡言之~他寫的歌劇包括早期的Stradella(未完成),結果是沒任何一部在他生前就上演的。

但《胡爾達》這齣歌劇是值得注意的~他作曲用了六年之久,形式還是大歌劇,當初被拒演也是有理由的,的確,法朗克並非所謂的戲劇作曲家,雖然他之前寫過幾齣神劇,但都沒受到太多注意,而這位音樂院的管風琴教席竟敢挑戰動輒五幕,還要附芭蕾舞曲的大歌劇?


之前我唯一聽過的胡達唱片,只有芭蕾舞曲部分的錄音
當然從現今的眼光來看,《胡爾達》需要動員許多歌唱家與合唱團,在舞台上演有其難度,而作為單純的音樂,胡爾達當然是很優秀的作品,正巧大唱片公司NAXOS去年找了指揮家Fabrice Bollon與Freiburg Philharmonic, Theatre Freiburg Choirs,與歌手M. Miller, J. Kohl, Irina Jae-Eun Park, A. Jung等人,灌錄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胡爾達全劇錄音,算是音樂史上的重要創舉,透過此我們可以發現,原來法朗克的歌劇音樂,也可以寫的這麼美好,讓人難忘,有些段落可稱之為法國的「崔斯坦與伊索德」,指揮家Fabrice Bollon認為:
這齣歌劇配上芭蕾舞劇,作為一個非常戲劇性和強大的故事,我首先被他的兩場愛情二重唱的美麗和深刻的人性現實主義所迷惑。閱讀整個樂譜(我們收到的是法朗克的完整原版,而不是已出版的版本)突然間,每個場景都發揮了自己的功能和戲劇力量,法朗克確實寫了一部非常偉大的歌劇,但在他那個時代還沒有被理解。


這不僅是樂譜原版的錄音,更是一首非常高質量的作品的演出,值得加入主要歌劇的劇目。

這段話點出了重點,即這齣歌劇在作曲家死後,於1894年在蒙地卡羅上演,但並非全劇,1904年為紀念他的紀念碑揭幕也只演出第三幕,完整的首演要等到1979年,所用的樂譜即目前的出版譜,但為英語版本,當然是不怎麼道地的,真正法語原版的完整演出直到2019年的Freiburg才實現,配合該劇院聳動的舞台設計,造成話題,也促成了NAXOS的錄音,聽過後可發現真的與目前的出版譜不合,而是更豐富的原始手稿譜,這方面實在要對NAXOS與Bollon致以最大敬意。


演員表如下:


胡爾達  Hustawicks家族的女兒 女中音

胡爾達的媽媽  女中音

阿斯拉克  男低音

古德倫 阿斯拉克的妻子 女中音

古德萊克 阿斯拉克的長子 男中音

哈爾格德 阿斯拉克的姊姊 女高音

阿爾內 阿斯拉克的兒子 男低音

席龍德 阿斯拉克的兒子 男中音

艾利克 阿斯拉克的兒子 男高音

艾納爾 阿斯拉克的兒子 男高音

古納德 哈爾格德的兒子 男高音

透蒂斯 古納德的妻子 女中音

艾奧夫 騎士與紳士,挪威國王的使者 男高音

天鵝希爾德 艾奧夫的愛人 女高音

其他還有貴族,漁夫,農夫等,規模浩大。

這個表有讓人滿驚訝的地方~這不是法國歌劇嗎?怎麼人名都那麼"日耳曼",甚至還很"華格納",這當然是有原因的,因為華格納是法朗克創作歌劇的模範(絕非之前法國那些大歌劇作曲家),而且原著是挪威作家Bjørnstjerne Bjørnson的戲劇Lame Hulda,背景也在11世紀的挪威,但這還好只是表面的,音樂的法國味倒是很濃的,將法朗克音樂的優美玄奧,融合華格納的半音和聲,在這個典型的復仇故事中,添加了許多浪漫的情調,以下是上述NAXOS錄音的全曲,分成45段,我分別以影片1~45來表示。
 
序幕

在海邊,左邊是積雪的岩石,與杉樹,右邊是Hustawicks的家,時間是傍晚。剛開始的e小調音樂有些沉重,還故意升第四音a造成增四度的不和諧,感覺是一種暴風雨前的寧靜,在法朗克風格的不斷轉調後,化為描繪風和海的輕飄飄音樂...(影片1)胡爾達與她的母親十分擔憂,等待胡爾達的父親Hustawicks與兄弟打獵回來,母親唱著歌祈禱,胡爾達也加入成為二重唱(影片2),漁夫的遠處的三聲部合唱(影片3)伴隨著四支薩克斯管,(影片4)胡爾達終於聽到號角聲了,以為是父兄要回來了,但很不幸...是阿斯拉克人的合唱,慶祝他們謀殺了 Hustawicks。

阿斯拉克的王子古德萊克衝了進來,被胡爾達的美色所吸引,要將她帶回去,(影片5)戰士們唱著野蠻奇特的勝利合唱(是原始民族嗎...尷尬)。胡爾達為了保全母親的性命而答應了,但她也發誓會報仇(誓言主題),這是個往上的琶音,相當堅定:


這唱片根據法朗克的原稿,與出版的樂譜不合,添加了阿斯拉克人的勝利合唱作結,更為華麗。



第一幕 (影片6)在阿斯拉克人的宮殿,一堆年輕女人們,和她們的貂皮大衣,這裡在挪威,接近北極,是很冷的...剛開始的前奏曲由一個樂句擴展到三個,然後是女聲合唱的"貂皮之歌",序幕兩年後,胡爾達將與古德萊克結婚,而古納德將與透蒂斯結婚,但由古德萊克的母親古德倫開始(影片7),這些女人們對陰沉的胡爾達都有些畏懼,今天不是婚姻的大喜日子嗎?...而天鵝希爾德則哀嘆愛人艾奧夫對其冷淡,好友透蒂斯安慰她,但聽到吵鬧聲(影片8),古德萊克和他的兄弟們為胡爾達爭論不休,他們也愛上她的美色,直到母親古德倫出現,以一首典型的法朗克半音和聲的詠嘆調中,才讓他們聽話(影片9),但讓古德倫有了不祥的預感...

女人們都離開後,胡爾達進來了,她在這裡悶了兩年,在見過挪威國王的使者艾奧夫後神魂顛倒(難怪天鵝希爾德這麼可憐尷尬),唱了一首相當崔斯坦風格的熱情詠嘆調,由半音和聲的猶豫,到自然和聲的喜悅。但一轉念,還是不能忘記對於即將與自己結婚的古德萊克復仇(影片10),雖然她知那人愛她。(影片11)決心的時刻就要來到,出現了一連串她在第一幕發誓報仇的誓言主題,與興奮呼喊著"婚禮"的群眾聲音混在一起。

婚禮開始舉行(影片12),女聲與男聲合唱輪替慶祝,並與新人告別,這裡其實已有一些不祥的意味了...(影片13)古納德與古德萊克感謝大家來參加婚禮,艾奧夫卻全副武裝的進來了,他來鬧場(應該是為了胡爾達),阿斯拉克勸阻無效,只好要大家拿起武器,胡爾達一直看著艾奧夫,古德萊克以為她被這男人迷惑,加上她的默認,就向艾奧夫宣戰。(影片14)劍舞開始,接到精彩的男聲合唱,有助陣的效果,法朗克的合唱曲無疑與管弦樂曲一樣,是這齣歌劇精彩的一環。

(影片15)胡達搧風點火,宣示:"你們誰贏了,我就把我的手給誰!"兩人比武,古德萊克落敗死亡,胡爾達的復仇目標基本上是完成了,全阿斯拉克人都為之悲痛欲絕,(影片16)大家合唱向他道別,胡爾達也很悲傷,是後悔了嗎?還是做個樣子呢?


第二幕 (影片17)雖是F大調,但開始非常孤獨且淒涼,像是送葬的牧歌,但隨著法朗克的半音進行,相當篤定且沉穩的到達高潮,是相當壯麗前奏曲,極為精彩。(影片18)阿斯拉克為古德萊克的死亡感到悲傷,他看到胡達到他的懷抱裡,古德倫認為胡爾達與此脫不了關係。(影片19)傍晚時分,胡爾達在長大的獨唱中等待著艾奧夫到來,她將他視為上帝派來的復仇者,不僅可幫他復仇,還可滿足其愛情慾望(真是一舉兩得得意)。

(影片20)晚到的艾奧夫終於來了,(影片21)艾奧夫呼叫胡達的名字,(影片22)他們與華格納的"崔斯坦"一樣討厭白天,喜歡夜晚..烏雲飄過..在熱情,充滿崔斯坦意味的不倫二重唱中,艾奧夫承諾與她一起回到她的祖國,(影片23)兩人道別,(影片24)阿斯拉克人在令人印象深刻的樂聲中歡迎女王古德倫,並舉行一堆餘興節目讓其高興,走出悲傷,這就是芭蕾舞曲演出的時刻,這唱片版本演奏了全部曲目,令人大呼過癮。

(影片25)先是二拍子的進行曲與合唱,在皇家花園,時間是夜晚,大家歡迎國王與女王的到來:

(影片26)冬天與春天的戰爭芭蕾曲開始,先是二拍子後轉為三拍子,大家因為很冷在發抖...(影片27)再來是二拍子沉重的冬天之舞,三拍子甦醒的春天之舞,(影片28)二拍子的精靈之舞,(影片29)輕靈的三拍子水精的跳舞與合唱。(影片30)最後是二拍子靈動的輪旋曲。


第三幕 (影片31)在漫長北極冬季後,春天到來,奏出美麗輕盈的圓舞曲:

五月女王的慶祝活動要在城堡開始了,一位傳令官請精靈們都來參加。(影片32)天鵝希爾德仍然對艾奧夫的背叛憂傷,她的朋友透蒂斯看到她在哭,覺得不捨,承諾要讓他們復合。(影片33)圓舞曲又響起,她覺得緊張,不知能否挽回愛情,以減七和弦懸疑結束(這裡很有崔斯坦的味道)。(影片34)透蒂斯帶艾奧夫來了,天鵝希爾德還是生氣,無法掩飾對胡爾達的嫉妒,她回憶過去甜蜜,(影片35)(影片36)並表明還是愛他,感動了渣男,艾奧夫擁抱了她,兩人唱起熱烈的二重唱,天鵝希爾德一直唱著:"他還愛我!"(影片37)


但此時胡爾達看到了艾奧夫的背叛,她的聲音陰沉的加進了天鵝希爾德的喜悅之中,隨著艾奧夫興奮唱著:「這是春天,這是甦醒」的歌聲,三人形成三重唱,當然,他們都沒發現胡爾達的憤怒。(影片38)胡爾達想辦法讓那些對她興致勃勃的,其他的阿斯拉克的兒子們幫助謀殺艾奧夫,他們剛開始不理她,認為她已是艾奧夫的女人了~但她說艾奧夫已不愛她,說要報仇,誓言主題又出現了。阿斯拉克的兒子們本就忌妒忌妒艾奧夫,而且這人也殺了他們的兄長古德萊克,決定答應胡爾達,並約定好殺人的時間與地點,其實就在序幕胡爾達的家附近,隨後胡爾達與他們展開復仇的四重唱,誓言主題更進一步得到強化,然後道別。


(影片39)群眾又開始熱烈歡迎女王,春天的慶祝活動又開始了,與胡爾達的絕望形成鮮明對比...



終幕 (影片40)序幕的音樂又出現了,情景也與序幕相似,但轉為g小調,季節也不是冬天,而是春天的傍晚。出現了英國管,與豎笛的獨奏,其荒涼情景與"崔斯坦與伊索德"的第三幕有異曲同工之妙,但在結尾盡量都轉為大調,也許多有趣的管樂合奏段落,(影片41)農夫合唱讚美湖水,波紋如同白紗滑過,以及百花盛開和新綠的芽,這段序曲與G大調合唱是這齣歌劇中最長的,合唱部分優美而充滿許多經過的半音,常常如輕輕滑過一樣,就像湖中的波紋。

(影片42)胡爾達雖覺他們的歌聲美麗,但仇還是要報的。。阿斯拉克人來了,也準備好了。(影片43)胡爾達等到了艾奧夫,她問還愛她嗎?艾奧夫說應該不愛了,(影片44)艾奧夫想起過去,尤其是他殺死的古德萊克,此時阿斯拉克人來了,擊倒了艾奧夫,他們還想順道把胡爾達也殺了,顯然是要為自己的兄長報仇,胡爾達不懼死亡,讓這些人害怕,艾奧夫的家臣進來看到主人已死了,質問胡爾達是不是兇手?(影片45)胡爾達不否認,反而唱著對死亡的憧憬(大家認為她瘋了 尷尬),的確她已沒甚麼好眷戀,戀人與仇人都死了,胡爾達毫不猶豫跳進了峽灣,對這被詛咒的大地告別,歌劇就在大家驚叫:「她被吞沒了!」的合唱聲中結束。

綜觀整齣歌劇,不敢說從頭到尾都很成功,但法朗克顯然費了極大心血,要安排出他心中最美麗,也有舞台效果的戲劇音樂,當然,問題可能出在以復仇為主題,並不太適合法朗克的音樂與本人性格,他常常是慈愛謙遜,很少對人嚴厲,其弟子也對其忠心耿耿,讓他能培養出一整代重要的法國作曲家來,包括蕭頌,丹第,杜巴克,即令德布西也很敬佩這位師長的音樂才華,歌劇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並非復仇,而是在愛情的二重唱,優美脫俗的合唱,與音色多變的管絃樂曲上,特別是他的半音和聲,纏綿深邃,較華格納更進一步,也保留了法國音樂的纖細易感,甚至是面向海洋,接納異國文化的心胸開闊,「胡爾達」應做為法國大歌劇晚期代表作而無愧,恭喜經過百年,終於重見天日了。至於最後未完成的歌劇"Ghiselle(吉賽兒)"的文章,請見此,謝謝。

Franck Ghiselle(法朗克:歌劇吉賽兒)

文&劇本翻譯:夏爾克

( 創作散文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ratsubery&aid=172045216

 回應文章

許先生
2023/05/27 17:05
哪裡,我很感恩,有您這樣用專業,甚至是去學外文,再幫助大家翻譯、解說,不吝分享您聆聽的感受,真的很令人敬佩。(jane0724@ms11.hinet.net)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3-05-29 11:54 回覆:
謝謝您啦,不好意思,還有很多不理想處,還要多加油。

許先生
2023/05/25 11:46
另外我想請教,不知何處可以找尋得到德語歌劇的劇本,最好能包括英文翻譯。我發現Lehar、Kálmán的輕歌劇,CD內都幾乎不附劇本,有的甚至連英文解說都沒有,上網也很難找得到。

我只勉強看得懂英文,五線譜等也完全不行,所以如果不配合劇本(歌詞),我根本無法掌握現在隨著演唱與音樂,劇情是演到哪,這樣聽,印象與感受都很淺(因此樂曲或樂器解讀的部分,我了解的就非常有限)。

最近看到CPO發行Paul Lincke的Frau Luna,這張CD也沒附劇本,我上網聽完後很喜歡,可是完全不了解在唱什麼,想買CD,可是又覺得既然沒劇本,花錢買實體CD好像有點浪費。
(jane0724@ms11.hinet.net)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3-05-26 10:33 回覆:
我上網找了一下,應該是沒有全英文翻譯的劇本,我覺得這個NAXOS版可惜的,就是沒把全部歌詞翻譯出來,或甚至列出法語全部歌詞也好,可用翻譯軟體,結果全部的歌詞都要從樂譜上才能看到,我是因為懂得些法文,不然也沒法寫這篇文章了,大概真的只能期待新的發行,我是乾脆去學外文,也是無奈。這篇文寫的或許還不夠詳細,感到抱歉。。

許先生
2023/05/25 11:37
非常謝謝您的翻譯與解說,我頂多看得懂英文,這齣歌劇Naxos沒有附上劇本英文翻譯,原來聽的時候無法深入了解,還好後來得助於您這篇大作,感恩。另Palazzetto Bru Zane接下來也要發行這齣歌劇,他們的劇本就會有英文翻譯了。不好意思,我不想留下ENAIL,所以用了一個我自己的,但已經停用多時的帳號。(jane0724@ms11.hinet.net)

夏爾克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4/13 11:37
回來訪的趙愛妮小姐:謝謝妳喔,我已把垃圾留言刪除了。

端木豪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4/09 23:43

經過百年才重見天日的歌劇

以後是不是會有重新演繹的新版呢?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2-04-13 11:34 回覆:
很有可能喔,有些資料應該還沒齊備,特別是與出版譜不合,暗示過程中所造成的波折。

老頑童上山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2022/04/03 16:50

這歌劇還真陌生得很,感謝分享!

我近來迷上威爾第,尤其是茶花女與弄臣。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2-04-13 11:32 回覆:
謝謝老頑童來拜訪,最近忙碌沒回覆真不好意思,我的部落格雖有很多罕見歌劇,也是希望能被更多人所欣賞認識,但威爾第始終是我第二喜歡的作曲家喔。

lillian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謝謝介紹~
2022/03/25 13:13
夏老師午安!

法朗克的這部大歌劇從未接觸過
“吉賽兒”倒是很熟悉的
不但去現場看過多次芭蕾舞
看過電影 ~還收藏了DVD
最喜歡其中的雙人舞~
從不厭倦!

還沒仔細聽完這部歌劇
但衝著法國版的“崔斯坦與伊索德”這句話
就具有無比的吸引力了
也一定會好好聽完的~
不過應該先來致謝~
謝謝!
~先前介紹的 Armida~
已經收為“最愛”不時會重聽呢
一併再謝!
周末假日愉快~
夏爾克(ratsubery) 於 2022-03-26 20:57 回覆:
晚安,謝謝賞文喔,這齣歌劇其實很好聽,能出土也是幸運,也是很多人一直努力的成果,值得一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