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22/11/21 11:53:00瀏覽3173|回應1|推薦76 | |
他出生於巴黎的一個富裕家庭,最初從事法律職業是為了滿足父母的願望,但他的作曲才能被馬斯奈發現,並於1879年進入巴黎音樂學院,時年25歲。在馬斯奈的鼓勵下,在1881年挑戰羅馬大獎,但沒有成功。 他在音樂院跟隨法朗克學作曲(雖然法朗克是教管風琴的),並學習其藝術理念,受到強烈影響,也寫了幾首室內樂,為法國的純器樂曲而努力,其中代表作就是小提琴、鋼琴和弦樂四重奏的D大調協奏曲,創作於1889年至1891年間,首演於1892年3月4日在布魯塞爾舉行,由易沙意(Eugène Ysaÿe)演奏小提琴,這位可是當代最重要的小提琴家之一(老師法朗克著名的小提琴奏鳴曲也是為他而寫),Auguste Pieret演奏鋼琴。儘管蕭頌在日記中寫道「建立自信是我畢生的志業」,因為他過去作品難以被大眾認可,但這首曲子的首演卻獲得了現場觀眾的熱烈掌聲。他說:「我不由得相信我的音樂是專為比利時人創作的。我以前從未經歷過這樣的成功...多年未感到這樣暈眩般的喜悅...我認為未來能更有信心地工作。」 這部作品雖然被作曲家稱為協奏曲,但實際的樂器卻是小提琴、鋼琴和弦樂四重奏組成的六重奏,被歸類為室內樂。但若仔細聽,會發現小提琴是第一主角,鋼琴與弦樂四重奏是第二主角,編制相當特殊,事實證明了這總共要用三把小提琴的曲子--音色輝煌不同凡響。 還有曲子是四個樂章,首樂章與終樂章都是奏鳴曲式,第二樂章為舞曲,第三樂章是慢板,反而是交響曲形式。而他唯一的交響曲作品(寫作時間幾乎與這曲子重疊),卻是三樂章,與恩師法朗克的d小調交響曲類似,這倒是相當有趣。
第一樂章 D大調 Décidé(堅決的) 2/2拍 奏鳴曲形式。一開始,鋼琴就強烈的奏出三個音的動機D,A,E,讓人想到貝多芬的最後弦樂四重奏OP135第一樂章,那著名的Es muss sein ! (一定要這樣的)三音動機,將成為統一全曲的要素(也就是循環主題):
隨後出現的,是華格納著名的"崔斯坦和弦"結構(0:36),不和諧而難以解決,蕭頌受到華格納的浪漫主義與半音和聲很大的影響,但經過鋼琴的穿針引線,我們從其中走出,回到2/2拍,在鋼琴清朗如豎琴的琶音撥奏中,主角-獨奏小提琴終於出現了,演奏著第一主題(1:21),原來前面只是為其進場做準備,調性是穩固的D大調,這旋律脫胎自那三音動機,更重要的是有五聲音階風格~蕭頌特別喜歡這樣,也帶來陣陣的異國風與古樸味。而前面是低聲域,一直到後來的高聲域,可以欣賞到小提琴各音域的音色,也是其特徵。 這主題的進行用了許多半音,擴展的相當寬廣,慢下來後經過幾個半音上升,產生新的旋律,在這方面做了很多準備,就跟第一主題出現前一樣,來到同樣是小提琴獨奏的B大調第二主題(4:41),結尾又轉回D大調,又出現三音動機(5:51),發展部開始,從大提琴又演奏第一主題,看似很平穩,卻突然把第六級音B降了半音(6:21),這是蕭頌的拿手好戲,可以直接轉到遠系調上,然後第二主題突然出現(7:13,中提琴聲部),並往上挑戰情感的高峰,這裡幾乎讓人覺得危險顫抖,到達高處後又一躍而下,好像從瀑布下來一樣,被變的清澈的三音動機洗禮(8:09),接下來竟連第二主題都轉到主調D大調了(8:39)~但且慢,這只是剛開始的錯覺,很快又到d小調,然後又到C大調….這種變個不停的方式,像只是找個舒服的姿勢躺下一樣,反而有讓曲子疲軟的效果,配合大提琴粗魯的三音動機催促,小提琴只好像個少女掙扎爬到高處,然後倒了下來。 此時光環出現(9:58),第一主題又無比清朗的來了,好像王子在拯救她,再現部開始,配合中提琴與大提琴的向上音階灑花,毫無畏懼的奔向情感的另一個頂峰,連第二主題也回到了D大調(11:49),還配合兩支小提琴與中提琴強力的顫音裝飾,曲子進入最後高潮,然後三音動機又出現(12:55),反而讓曲子更混沌,結束雖是在D大調,但卻是一個減和弦移過去的,給人很勉強之感,還是滿擔憂的,因為隨著小提琴高音D的消逝,王子似乎也消失無蹤了… 開頭的旋律不斷重複或加以變奏,其他五件樂器也都有演奏到的機會,可讓曲子擴展,但小提琴獨奏仍然極為重要,若沒能表現出那種幾乎快斷線崩潰的高亢思念(2:54),曲子就會變得有些俗氣,這個錄音是做到了,最後轉到同系調A大調結束,代表這急切憂慮,是一種正常而樂觀的思念,也是整首曲子半音用的最少,最自然的樂章。
這種下降音階後面還是都可聽到(3:14),然後主要主題又以原調出現了(3:55),並與副主題共同發展,到高潮又出現變形的三音動機結構(6:09),以此接到主要主題的再現,卻還是d小調(6:47)~有點失望,還好只有一下下,副主題就正確的以D大調出現了(8:00),現在只剩下第一主題也到D大調,王子就回來了,這也終於實現了(9:41),並與少女愉快的合舞,連三音動機也歸位於D大調(10:51)一同慶祝,在圓滿的氣氛中,結束全曲。 這曲子被我這樣一講,似乎很適合拿來結婚時使用吧!其實不管以故事性或純音樂來看,這都是一首悅耳動聽的傑作,雖歷經許多曲折(如同那些繁不勝數的轉調),快樂痛苦皆有,但不忘初衷(開始的三音動機不斷出現,象徵著決心),最終達到了一直企盼的,幸福美滿的結局。
|
|
( 創作|散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