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1/26 22:32:53瀏覽1097|回應5|推薦96 | |
寒假初始。進入 Lesson 164 已第三天,仍寧願放緩腳步。看來真像太空漫步。寧慢勿趕是向來願堅守的原則。絕不為了進度而趕路。雖如此,卻也意識到不能為慢而慢。其實每一課都如鑽石中的各面,各有其光采,但皆同享且也交織出整顆鑽石的光輝。其實也沒法為單獨的某一課而過度延擱、遲不上路,只因光采本身自會召喚我。 Now we are one with Him Who is our Source 此際我們且合一於父,我們共同的根源。 仔細默讀一遍,沉思詞彙中的語意,煞時便意會 J 邀吾「感受」他的臨在與陪伴,在此課的修練中。他用 we 和 our 哩。這一課不用觀想。J 沒再要我自個兒想像某一特殊人物場景,卻有意邀吾想像他與我同在,而我與他,共享同一根元。 不用觀想,但仍難避免語言的特性所營造出來的隱喻效果。英文中的第三人稱代名詞,沒法不含有性別且暗示位格,於是 Him、於是 ACIM 通篇的 Father(天父)……但已來到 Lesson 164 的此際,語言本身不再徒添限制,只當是文化與生活經驗的暫借。回想伴渡神父的參禪朝聖之旅,知道此偈的關鍵在於「根源」(Source),在於「此際」(Now),在於「一」(One)。 好。自知已漸近核心。本就是為了「體驗」,才展開此一修練之旅的。頗費了一番工夫,才終於放下判斷的習慣,也才終於上路的。如今看來,待體驗的已漸浮現。過去這些天的這些課,在在暗示了這一點。不能只停留在否定。現在要隆重迎向肯定、迎向正面、迎向所謂的真正「存在」…「存有」…「實存」囉……。
這就是了……從未失落的本真、未識塵擾的稚誠、全然的自在恬適。恍然記起,每在靜謐時刻內心不覺然的悸顫甚至為之泫然,是為了什麼……。不正是為這看似森然儼然且無可轉圜的失落?而今,這失落竟似南柯一夢? 深刻感受到 J 以語言帶引牽引的深情用心。這位千古道友固然用語言帶吾眺望「無言」,用「有學」眺望「無學」……但也不時邀吾由空靈的存有回望人間,以湛然寂然的基督慧眼。 於是,一切時空特殊性與具體生命情境,頓成存有的隱喻 ( metaphors of Being)。不覺然在扉頁間留下如是眉批: 生活中不論任何事,不論看似勾動喜怒哀樂情緒的任何事件,都不妨視之如隱喻。只因凡塵的喧囂並不再成其為聲。只因迴盪耳畔者另有更清晰的天音。只因凡塵的形貌亦不再成其為色。只因浮現眼前者另有更耀眼的繽紛……。世間種種具是隱喻,用來敘說那萬有根元…… 的確。心田深處有一種寧靜,不受塵累,超越五蘊。 當光采召喚,吾欣然以赴…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