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2/18 11:42:01瀏覽1324|回應8|推薦95 | |
春節。在山間過年。簡單的家人團聚。早春的櫻花與桃花正盛。漫步於迂迴的山路,任山嵐瀰漫周身。陰雨冷洌邀來難得的清靜。 返家時順道看了二輪電影 2012。所謂馬雅預言的末日災難片。故事簡單,偶有不俗對白。印象較深的是老少喇嘛喝茶對話及老喇嘛從容撞鐘兩幕。少年喇嘛問起有關末日預言的傳言該如何因應,老喇嘛只是淡然提起茶壺,往茶杯注茶,已滿仍注。「就像這杯子,茶水一直傾注,怎麼可能再注進其他?想要透悟,得先放空才行…」少年喇嘛猶在思索,老喇嘛已掏出汽車鑰匙給他,囑他行車小心。爾後,洪水漫山遍野而來,直撲老喇嘛棲身的山頂寺廟。老人家同樣淡然回首一瞥此一曠世奇觀,然後起身從容撞鐘。…… 兒不解老少喇嘛對話及給車鑰之間的邏輯。吾非導演,當然無從代言,倒是給了兒一些同為觀賞者的簡單解答。總之,老喇嘛對生命自有定見。形體生死之於他,不過如晝夜更迭;但年輕人猶須藉有為有守的行動,在生成變化的現象界中體驗人生、圓成生命。從容面對生死與勇於在現實中承擔責任,只是同一生命信念的不同體現……。兒固然聽得一愣一愣,吾卻自知這同樣是自己無從旁貸的人生功課。 儘管電影歸電影,在生態浩劫的徵候愈來愈趨明顯的今天,看似荒謬的銀幕奇觀未始不值得深思。不過此際,卻特別注意老喇嘛所呈現的定靜功夫。無論面對看似多麼驚悚驚怖的景象,皆從容定靜自在如常。蘇洵所謂「泰山崩於前而色不變、麋鹿興於左而目不瞬」,談的雖是為將之道的君子之勇,其實需要的正是相似於老喇嘛的定與靜。 如何達致這樣的定與靜?不用說,自古以來啟迪證悟與討論從未稍歇,只待有緣。而余生也魯,半生光陰耗盡,才終於肯傾心靜聽。回顧過去這不算短也不算長的修練,有沒有值得一提的心得?嘿,凡是值得一提的心得,其實根本不必一提也無從一提。老喇嘛那種境界的定靜,只能示現 (demonstrate),沒法落乎言詮 (explicate)。可以一提的,都只是邯鄲學步的有學階段。但有學階段的經驗若值得一提,那是因為多少已逼近足資示現的境界。所以此際,就閉嘴可也。 可以談談的是 ACIM 欲擒故縱式的修持方式。硬頭殼的臭老九如我,正因其近似放任的修法而終於在百般蹉跎延宕之後甘心上路……。 猶記上路伊始正逢暑假。每天修練前進入和室時,心頭自然浮起一念:My time with J。帶著這樣一念,進入靜謐時光,特別感到神益。 如今又逢假期。雖已近尾聲且公私事不斷,終究比學期中從容,因而修練起來亦較能深入。這一陣子靜坐冥思,修練前陡然想起當初那 My time with J 的定心之念,覺得確應有些定心儀式,管它只是一句話、一個念頭或什麼動作。於是暗自允諾,要以打坐姿勢,敬聆 J 的每課指引。其實 ACIM 的修持真是放任,只要求一個小小願心,「想要」即可上路,連「唯一所要」都不必。形式要求極微。即或初期有早晚操練兩次的起碼規定,甚或一天幾次或每個整點如何如何(尤其是初始階段),終究都不屬強制……嘿,反正也無從強制哩…又沒住在修院或寺廟中。… 這豈不正是 ACIM 迷人的另一點?還頗適合我這麼個慣於隨性的凡俗中人。可 J 雖形式要求不多,總算給了 365 課照表修練的規劃。而我……打算大約耗它個兩三年……或許得耗個三四年也未可知。畢竟現在連一半都還沒到。路途猶遙遙其遠也。 以打坐形式入定,倒沒太強求規矩,也沒達正襟危坐的地步,不過真如 J 所言,身體起碼坐直,是有神益的。自己因虔敬而要求坐姿,自然鼓勵虔敬之心,而這自然助益修持中的閱讀靜默與冥思。當雙腿盤起,腰桿挺直,面對當天的功課,莊重之情油然而生。於是再以 My time with J 進入此寧謐時光,先向 J 打招呼,邀其同在且祝福、引導,然後再進入當課……確實,這帶來深刻的定靜感。 千里始足下,高山起微塵;吾道亦如此,行之貴日新…。來到 Lesson 167 的此際,不禁想起白居易此詩。的確,形式從來不是重點,但一些些具體的形式或儀式,足以提振提醒且鼓勵莊重虔敬之心,卻是所有定靜功夫的重要起步。類似老喇嘛那種境界,固然仰之彌高,究其伊始,亦不過是一個莊重虔敬以對的小小願心罷。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