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9/07/20 16:30:00瀏覽334|回應0|推薦4 | |
20190720 庭園靜坐共修部落──慧學法談 日誌 慧學讀本: 1.《生死奧秘:十六個生命的靈性對話與臨終學習》/ 釋德嘉、釋宗惇等著 2.《生活的藝術》/ 葛印卡(S.N.Goenka)講
摘記這次法談章節內的關鍵文句,與您共勉:
01. 身外之事紛紛擾擾,而你的內心依然保持自由;凡事皆依內在因果而行,從而使你保持公正。換言之,讓你的言行舉止皆遵守此準則,即有益於社會,因為這是你的本性所決定的。你應該將那些煩擾你的事物,特別是其中毫無用處的東西全部清除出去,這些完全取決於你自己的判斷;你將因此而為自己贏得更為廣闊的空間,只要你的心中容納整個宇宙,理解時間的永恆性,洞察每一事物的瞬息萬變,從生到死的短暫過程,以及不僅在生之前且包括死之後的無限時間。( 馬可.奧里略,《沉思錄》,〈自由從內心開始〉,頁59。譯者:雲中軒 )
02. 阿榮無法接受雙腳已然失能,生活無法自哩,天天吵,天天抱怨,看護一個換過一個,醫院進進出出……。醫療團隊第一次前往居家探視,家庭氣氛詭譎冷漠,這家人發生什麼事了?既然無法從家人口中得知訊息,只能跟阿榮聊聊他自己的一生了。大概了解實際情況後,再次探視時,我對阿榮說,「想一想,你年輕時這麼『匪類』……凡事你都一直抱怨,一直罵人,這樣心就會被掏空,變成黑洞,身體就會更不舒服……你現在唯一要做的就是改變自己,旁人才會回應!如果不改變,還是像以前只會要求別人,怎麼會有人願意靠近你呢?如果你繼續抱怨、罵人,非但你的病好不了,還會更嚴重,你的家人及關心你的人,只會逃得更遠……仔細看看,身邊的人都在為你付出啊!還有我坐在這兒陪你聊天!你要看到所擁有的,升起感謝的心;一旦你有感謝的心,心就不匱乏。當心滿足了,就會柔軟,起歡喜心;相對的,你的身體就會比較舒服,也就會好走……。他轉變,家人看見了。經過家庭會談後,家人的態度慢慢改變了,大家開始願意走進房間並碰觸他的身體,幫忙照顧,不再止於門口前探頭看一眼:那個人是不是還活著?阿榮一直期待有『奇蹟』出現,希望能繼續活下去,看來他還不想接受事實;但我沒有澆熄他心中的渴望。在這個關鍵點上,加強信仰是很重要的;於是,我們幫他辦了一場正式的皈依儀式,同時引導阿榮,讓他能在家人面前說出真心話……。皈依儀式最後,阿榮說:『我活了一輩子,最有價值的就是這個了,我一生值得了,沒有遺憾了!』。幾天後,阿榮說,『師父啊,皈依後精神很好,又想到您,心情變得很輕鬆!維持了兩、三天哦!』;我進一步說明,『是心的力量,也就是你自身的力量!心情會影響身體,若歡喜,身體就會放鬆,也就不會感到那麼痛了!』這樣的經驗,讓阿榮起歡喜心,病痛減輕,也就容易入睡了!然而,過了第三天,又開始痛了!我說,『你生病至今,要靠藥物控制疼痛;然而,更痛時,就需要回來看自己的心,平靜嗎?心愈不平靜、愈驚慌,身體就會愈痛!意思是,身體的部分醫生想辦法,但心的部分,得靠自己。況且醫療有其極限,醫師無法幫你的時候,還是要靠自己了。』阿榮的腫瘤不斷擴大,脊椎都被癌細胞包住了,情況很不樂觀,究竟他是否準備好面對未來可能發生的情況呢?內心是否會恐懼?我先給予心理建設,『不論什麼時候發生了,如果那時家人都不在身邊,你還是要保持慈悲的心。因為不只有你在這兒而已,佛祖就在你身邊;你是佛弟子,佛祖就等於是我們的父母,無時無刻都在身旁支持你,你會感受到很大的力量,這個力量就是慈悲!如果你認為對家人有所虧欠,不知該如何回報,現在就是最好的時機!現在更要練功,等到最後階段,能夠自主、漂亮的滑回本壘,太太和兒女才能感到安慰,這也是最好的回報。』阿榮回答,『我知道了!我要跟自己說,痛啊,來啊、來啊!看你要怎麼痛,愈痛時,我更要練習接住阿彌陀佛的手。』往生前三天,阿榮已經不太能說話了,我拉他的手,在他耳邊說,『很多人都來看你了,你知道嗎?』阿榮回應,直說很光榮,『對,很光榮!』隔天,阿榮已經無法念佛了;然而,他眼睛一直盯著『阿彌陀佛接引圖』,旁若無人,眼神發亮,彷彿時空都靜止了,只有他與佛像存在。本來橫眉豎眼的阿榮,現今一臉靜謐祥和……最後,在全家人的送行下,屬於他的時刻來臨了!」
03. 六大法門–提升內在力量的方法。癌症末期,往往會產生整體疼痛–身體、心理、社會及心靈,當病人接受安寧照顧,減緩疼痛外,更希望能善終。只是,要能善終的前提是,需要先接受死亡將至的事實;之後,需要學習法門,做死亡準備,以開啟內在力量,具足生死智慧。談到安寧照顧會想到「四道」:道謝、道歉、道愛與道別。四道很重要,卻還不足以產生臨終者即將面對未知世界的力量,所以需要有連結現在與未來的法門學習。照顧末期病人,我們常用六大法門:眾善法門、懺悔法門、皈依法門、念佛法門、數息療法、臨終說法與助念。
01) 眾善法門,如生命回顧、生命意義的肯定、關係和解、心願完成、四道……等都屬於眾善法門,只要能夠幫助病人超越身心痛苦,導引他們在「死亡準備」方向邁進的任何一種方法。
02) 皈依法門,要為臨終者建立依持、努力的方向與目標–企盼新生。皈依點亮的那一盞心燈仍可以明亮如初,儘管臨終身心分解的洪流淹沒周遭……
03) 念佛法門,穩定身心的力量。當病人有心理準備時,我們會說明死亡過程,講解身體的「四大分解」,這過程如何安住自己的心?「念佛」等法門,透過念佛專注一心,使心不散亂,幫助病人慢慢安頓身心。如果念佛能感受到和佛菩薩的連結,與彌陀一體(彌陀在我身心內,我在彌陀光明中);那麼就不會緊緊抓住所看到的、擁有的,對有和無的落差不會感到驚惶無措,死亡恐懼就能緩解,也比較能放手。因為從此岸跨到彼岸,雖然看不到,但只要帶著信念跨過去,知道會被接住,心就安定了。
04) 數息療法,一種還原自主神經運作的力量。人命在呼吸之間。呼吸,是生命依持的氣息,有出有入,有生有滅,無常變換。一剎那間,轉息即是來生。如果我們能瞭解生命的本質就是無常,解脫生死的道理就在呼吸間,對生命將有更深的認識與掌握。因此,在靈性照顧上,我們運用數息療法,主要是讓病人能在臨終時放鬆及訓練專注力。而數息是應用自主神經運作的法寶,只要自然的呼吸,去覺受空氣的進出、呼吸的感覺;同時不受情緒干擾,不用心念控制,讓呼吸自在的運作和發展,只要呼應了自主神經並瞭解運作的機轉,就可以得到很大的安定,達到身心平衡。
04. 佛陀在《念住經》中,指出一種透過觀察自身,培養出瞭解自己的實踐方法,這就是內觀法。體認到自己得實相,便能消弭因不當的理解(無明,癡)而引生的錯誤行為及不快,得依循實相來行事,過著豐饒、積極而快樂的生活。所以,我們得先練習:在內觀時保持平等心,去觀察我們身上發生的任何現象,保持如此平等的心,我們便得以祛除因為習性所造成的盲目反應,而能於每一個情境中做出最適當最好的正面行動。
05. 苦的原因是貪愛和瞋恨。一般認為,愛憎是來自於我們身心對各種對象所產生的反應。但是,佛陀卻發現,我們是對內在的感受做習性反應,而不是對外在的事物做反應。當我們學會客觀(或如實)地觀察感受而不帶貪心或瞋心的習性反應時,不但不再造作苦因,反而還會止息苦。因此,觀察感受是實踐佛陀教導的精髓所在。對身體感受的覺知,能使我們深入問題的根源並拔除痛苦的根源。唯有觀察到我們自己身心的深處,才可能從痛苦中解脫。
06. 延伸閱讀: 01) 為「善生」作準備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771508 02) 準備回家的資糧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1102462
|
|
( 知識學習|隨堂筆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