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8/03/15 10:29:17瀏覽400|回應0|推薦0 | |
對自己未來的死亡之境,將會發生哪些現象,此刻是無法預測與掌控。既然「死是必然的自然現象」,是無庸置疑的,自己該如何因應面對? 一次緣起聚合下,靜靜地咀嚼著《生死奧祕》裡的十六個情境個案,總是於掩冊後禮敬與祝福這十六位"生死教育志工",因為他們的身教令吾心志更加確定:及早於身心靈上有足夠的死亡準備是何等重要啊!也明了當大病、死神未臨前趕緊上路實修「死亡準備」的學分,並於日常中就活出「道謝、道歉、道愛、道別」的人生,如此得令我們於生時和諧共處,於死時無懼!也無憾! 「請打開你們的心來閱讀《生死奧秘》,對於未來的必經道路有心理準備,也祝福你們自此刻開始,進行個人『愛的功課』,永遠都來得及!」李佩怡教授如是推薦。下面節錄幾段文選,與您共勉:
死亡不是結束,而是另一種開始,重要的是為來世做準備。
如何超越死亡恐懼?方法就在於做好「死亡準備」。從佛教的立場來看,死亡準備如同高僧修行,不是臨終時才做,而是愈早開始愈好,最好是平常就準備,變成生命教育的一部分。
要能坦然接受死亡準備,就必須對死亡有正確的認知──如佛陀在臨終時曾對大眾說,「你們不要傷心,天地萬物,有生就是無常之相,所愛的必定有散失,會合必定別離,肉體的生命不能永久長存,身心既是無常,就不能如人們所想的永恆,這是世間的定律。」當體認死亡是人人必經之路,連佛陀也不例外,也才能學習面對死亡。
死亡準備的重要性,除了可以提升末期病人的生活品質、緩解死亡恐懼外,也能達到家屬悲傷輔導的預防作用,也就是生與死的教育。
面對死亡,怎樣才算準備好了?一般所說的「我準備好了」,都局限在事務性的事情──遺願交代,像財產分配、後事交代……等。這樣其實只是一部分的「死亡準備」,似乎只能做到心願完成,不是死亡準備的關鍵;因為死亡準備的關鍵在於靈性成長,產生內在力量。
生命最後,終需獨行,一個人走……
如何為自己做死亡準備?該怎麼走呢?要去哪裡呢?死亡過程中會經歷或發生什麼事呢?又該如何因應呢?有什麼方法可以學習?
該如何安然度過死亡過程呢?這需要方法、也需要學習。不同宗教信仰,對死亡有不同的觀點以及對應方式;不論如何,這時候信仰或信念是產生內在力量或靈性成長的重要關鍵。
如何儲存往生資糧?也就是方法(法門)的學習,從學習中堅定信念,然後有願力去實踐,實踐後必有所體悟,明瞭生命的意義為何,生死又是怎麼回事,這樣的體悟就是往生的資糧。
生病其實就是一種修行,讓我們停下腳步看見過去,修正行為;再調整腳步,走向未來。
~摘自pp212-218<死亡準備──生與死的教育>
【 延伸閱讀 】 01. 法爾如是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24213396 02. 平凡的偉大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10476217 03. 行到水窮處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33053831 04. 聞如是01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78406380 05. 隨緣修習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87419632 06. 流轉受生的主宰者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046460 07. 以法為舟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76766009 08. 為「善生」作準備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09771508 09. 獨處,住於呼吸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15681140 10. 生如夏花,死如秋葉 http://blog.udn.com/quietdharma/8963422
|
|
( 心情隨筆|心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