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讀戰國策看保釣 戰國時代慎子留給台灣人民最剴切的一道保國之策
2012/08/24 20:03:04瀏覽169|回應0|推薦0
戰國策楚策中有段這樣的故事:楚頃襄王從太子時代,就被送到齊國當人質,當楚懷王被囚死在秦國之後,楚太子就向齊閔王請求讓他回國去,可是閔王卻拒絕說:「你割讓東地五百里,寡人就放你回楚國,否則就不准你回去。」楚太子(名橫)說:「臣有一位師傅,我要請教他一下。」太子橫的師傅名叫慎子,他對太子橫說:「把土地割給齊王,這是為了贖回你自己的身體,反之為了愛惜土地,而就不回國為父王奔喪,是不合乎倫理綱常的,所以臣主張太子獻地給齊王。」於是太子橫又回去向齊閔王復命說:「臣願意割讓給大王土地五百里。」如此齊閔王才准許太子橫回國。太子橫回國以後即位為楚王(頃襄王),齊國便馬上派五十輛兵車要來接收所割讓的土地,這時楚王向慎子說:「齊國派人來要東地,請問師傅該怎麼辦?」慎子說:「君王明天早朝時,就叫每位大臣各獻一策!」結果,第二天早朝時,上柱國子良首先晉見。楚頃襄王就說:「寡人所以能夠回國為先王送葬,又能夠看見群臣,而且更即位為王,那是因為寡人答應把東地五百里獻給齊國,現在齊王派人來要土地,賢卿你看要怎麼辦?」子良回答說:「君王不可違約不給齊王土地,因為君王的話就像堅固金玉一般,何況對手是擁有萬乘之國的強齊。現在假如違約不給齊國土地,那君王就失去了國際信用,以後將不能和諸侯結盟訂約。所以要把土地獻給齊王,然後再發兵攻打齊國。給齊國土地是守信義,發兵攻打齊國是有勇氣,所以臣主張要給齊國土地。」子良退出以後,昭常又來晉見,頃襄王問:「齊王派使臣來要東地五百里,賢卿認為要怎麼辦?」昭常說:「不可以給齊國土地,因為所謂萬乘的大國,就是全憑土地廣大才稱得上是萬乘。現在假如把五百里割讓給齊國,就等於割去我楚國土地的一半,如此就只保留了萬乘空名,實際上連千乘都辦不到,這怎麼可以呢?所以臣主張不給,而且臣願意率兵鎮守東地。」昭常退下以後,景鯉又來晉見,頃襄王問:「齊使來向寡人要東地五百里,賢卿認為要怎麼辦?」景鯉說:「不可以給齊國土地,雖然這樣楚國也不能守住,但君王的話有如金玉那樣尊貴,對方又是萬乘之國的強齊,假如不按約把土地割給他,那我們在天下諸侯之間就要負不義之名。他們派兵攻來,楚國到最後還是不能守住東地,為此臣想西去秦國求援。」景鯉退下以後,慎子又來晉見,這時頃襄王就把前面三位大臣的話告訴慎子說:「子良對寡人說:『不可以不給齊國土地,但是在給了之後要發兵攻打。』昭常對寡人說:『不可以給齊國土地,他願意率兵去鎮守。』景鯉對寡人說:『不可以給齊國土地,雖然不給也可能不能鎮守,但是他願西去秦國求援。』賢卿認為寡人應採納那位大臣的計策好呢?」慎子回答說:「君王全部可以採納。」楚頃襄王聽了這話憤然變色說:「賢卿這話是什麼意思?」慎子回答:「請大王聽我說:君王可撥給上柱國子良戰車五十輛,然後在北方獻給齊地五百里。當子良戰車出發的次日,就再派昭常為大司馬守住東地。在派遣昭常的次日,更派景鯉率戰車五十輛西去秦國求救。」楚頃襄王說:「有道理!」於是頃襄王就派子良北去獻地給齊國,在派子良的第二天,又派昭常為大司馬鎮守東地,接著更派景鯉西去秦國求援。子良到了齊國以後,齊國派使率兵去接收東地,這時昭常便對齊國使臣說: > 「本將負責鎮守東地,有責任跟東地共存亡。我們東地小自五尺之童起,大到六十歲的老翁止,全部徵調之後有三十多萬眾,我們的盔甲武器雖然破舊,但是也足跟貴國拚上一仗了!」齊閔王向子良說:「大夫既然是來給寡人獻地,那麼昭常又率兵鎮守,這是什麼意思呢?」子良回答說:「臣是奉敝國君王之命而來獻地,如今昭常違背王命而私自用兵,大王可自行發兵攻打!」於是齊閔王就發大軍攻打楚國東地的昭常,可是還沒等齊軍開到東地,秦國擔心齊國勢力因此坐大 就派五十萬大軍直逼齊國的西境,並且立刻提出嚴正的警告說:「不讓楚太子回國是不仁,要脅楚國東地五百里是不義,現在收兵還來得及,否則只好在戰場上定輸贏。」齊閔王聽了這話,心懼強秦與楚聯盟夾攻,就請子良南去轉達不攻楚的旨意,並派使節西去秦國說明以求諒解,以解除憂患。結果,楚國終於不費一兵一卒保全國土東地! 以上說的落落長,主要是要說明幾件事, 第一 一個健全組織,其決策應由下而上互動形成,而不是常見的由上頭負責決策,下面負責執行,因為事事由上頭直接交辦成習慣後,上頭決策所根據的基礎易與事實脫節而不自覺,下邊的人也會變成事事等待命令,而使整體組織變成反應遲鈍的動物,如此決策已喪失民主合法性, 第二 整體組織的戰力是要整合而不是配合, 上頭領導的人是要整合下邊各方的力量,而不是要求下邊各方的力量配合你,事事要求下邊各方來配合你,是等於要下邊各方削足適履來遷就你,如此將削弱各方的創意和原生戰力,也使得民主的多元性變成一言堂, 第三各方資源的力量是多面向,而且是動態辯證的, 例如正向與負向,正作用力與反作用力,助力與阻力,都可能成為創造或轉化另一種局勢的催化劑,領導者要能兼容並蓄,以便從中運用耘取整體組織最高利益,而不是單純憑個人喜好或黨派利益挑取正助力而排斥負向力,如此將自我弱化,自限格局, 拿以上楚國執政當局處理軍國大事來說, 當時楚國內爭亦烈,但楚王仍能廣納各方意見,甚至有人主張信守承諾割讓領土,並沒有遭到圍剿,或被冠上賣國通敵的罪名,而且還被採納,也因為這個意見被採納,才使此次楚國安度危機的整體國家戰略得以構成,怎麼說呢? 第一 楚國若不先答應依約割讓領土,則必須先負背信的惡名, 一開始就理屈了,齊國出兵來打,別人也難施以同情, 第二 政府先答應依約割讓領土,同時命當地派兵防守拒交,說是地方的本土自衛,可先稍稍站穩拒交領土的立足點,齊國若真來攻打,再訴諸人民護土之悲情壯志,就容易博取國際社會廣大的同情,屆時齊國就必須背上欺侮人之罪名,這樣就可以將事故歸責點巧妙轉移到對方身上, 第三 挑引齊國出兵,將己身的問題轉化為區域國際的勢力爭霸問題,就可誘使秦國出面干預,把危機擺平,像這樣,執政黨不便做的,由在野黨來作, 中央不宜的作的,由地方來作,或前進或後退,或正面使力或負面使力,彼此搭唱,相因為用,才有利於遂行國家整體戰略, 身為領導人應超越楚河漢界,站在整體戰略的制高點,去開拓大局,而不是自我防衛,如此方能整合正反對各方力量對外,而不是在小圈地裡纏繞內耗,慎子之智古今同照乎?!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6760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