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台灣在五都選後的政治新形勢與戰略安全新動力
2010/12/01 02:22:58瀏覽357|回應0|推薦1
五都選舉之後,各界對選舉結果的評論已多,但是五都選舉結果所標示的意義,還是應從超越政黨層次,從國家整體的形勢演變來觀看,大局形勢的推展才能明朗且有意義,這次五都選舉的結果,藍贏三都,綠贏選票四十萬,所形成的藍綠勢力相當的政治棋局,將產生如何的變化契機?首先,台灣五都選舉的結果,如果把它放到國際政治檯面上來看,美日國際社會應該會是滿意的,因為綠營贏取南二都,盤勢穩固,足可牽制馬政府的兩岸政策,使不致以過度向中國大陸傾斜,這符合他們的國際戰略利益,由於國際社會的放心,情勢對於馬政府的國際外交開拓,前景是樂觀有利的,這對於台灣在國際社會維持現狀的國際地位,及台灣維護本身的國家安全,是有正面推力的,但是五都選舉的結果,對於兩岸方面則可能是利害參半,因為綠營勢力再崛起,同時在南台灣的勢力穩固,這對大陸來說,則是比較頭痛的,因為台獨意識在南台灣結固,大陸要統一的願望更遙遙無期,今後大陸的對台政策恐怕更難為了,但是歷史注定要我們當黑白郎君,別人的痛苦,就是我的快樂啦!因而這對台灣來說,我們只能說,這既是威脅也是機會,一來,大陸今後對台政策必須更深化且更具柔軟.彈性,以避免激化綠營的反中情緒,以避免讓馬政府手腳處處被制掣,以免兩岸關係倒退,二來,大陸今後與綠營推動進一步交流已勢無可避免,但如此也勢必要對綠營做些讓步,或牽就綠營的需要,從而推使馬政府的大陸政策可以邁步往前走,因此,五都選後的結果,由於趨於均衡的藍綠盤勢,除了有利台灣的國家安全戰略利益之外,亦有兩岸戰略利益,因為藍綠若能交相為用,可讓台灣增備對大陸交流對話談判的籌碼,這對台灣整體而言,裡面蘊藏一種共同改變台灣,讓台灣起飛的動力,這力量對台灣的未來,甚至對兩岸未來關係的發展,是極為關鍵的,只是馬政府要注意,兩岸政策從易守難攻,變成易攻難守之後,極可能有後座力,一不小心,即可能會整個翻盤,再次,從國內政治棋局而言,國民黨這次選戰的五都布局,最終形成北藍南綠的格局,國民黨因此被批在南部大潰敗,綠營也沾沾自喜,自以為綠營在南部是銅牆鐵壁,但這是非常表面的,其實,從長遠來看,國民黨讓二子,將綠軍主力圍入鄉村型的政黨體制內,這也是一種2012的戰略先制,民進黨在南部的勢力越強,民進黨中央的路線,就越受南部觀點的牽制,民進黨的精英要往中間路線走,黨中央越要往城市政黨轉型,就會越感吃力,因為黨中央就要越發力氣去教育其支持者,使得民進黨要轉型為城市型政黨,就愈為困難,這種民進黨內部轉型的拉扯,即可能就是民進黨要爭奪2012的最致命傷,那要如何促使民進黨的轉型呢?馬政府的戰略應該是放在整體的台灣五都的國際化戰略上面,即透過五都的國際都會城市型發展,借著台灣的在地全球化,台灣的在地亞洲化,以及兩岸的在地化途徑,去將綠營原先那種閉鎖性的本土意識打開,重新建構與國際生活直接接軌的台灣新社會,讓深綠的本土意識,不再能一再綁架民進黨阻其往理性政黨的發展,或綁架國民黨的區域開放或全球化的政策,再次,我們觀察五都選後與馬政府的臺灣新地圖計劃(五都戰略),至今還有人在質疑五都的必要性,有質疑五都將形成五個葉爾辛,強地方弱中央,有質疑五都將排擠都外其他縣市的建設經費,使城鄉差距再拉大,貧富差距更為懸殊,其實這些質疑也是表面的,第一民主政治的本質本來就是由下往上,所有的政治都是地方政治,中央政府所掌管的本來就應該是限於全國性的事務以及各地方與地方之間需要協調的事務,五都成型之後,中央政府的權力必然重新分流到五都,這是民主政治的深化,這種深化到地方的民主,加上與國際大都會的緊密聯結,就是目前兩岸ECFA之後,台灣所能自我護持,並反制大陸和平統戰的最高戰略武器, 莊子的胠篋篇講,一般人為了防小偷都把貴重物品收放在箱櫃裡, 外加綑綁鎖鏈 ,防止小偷開箱倒櫃 , 不料大盜一來正好把整個箱櫃搬走還更省事, 所以說起來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會把貴重物品分開放才對,這裡講的就是同樣的道理,第二,葉爾辛效應的問題,孔子不是講過一句話嗎?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孔子為什麼要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就是因為三()人行,就會產生身份權力排序問題,三人到底要縱行,還是並行,還是兩前一後三角行,到底誰要居前?誰居後?誰居左?誰居右?誰近?誰遠?都是三人行之間可能的爭執點,我們旁觀三人如何處理其排序的禮儀或權力問題,從中就可發現有很多啟發人如何去處事待人的智慧,有五個葉爾辛,中央政府要統御起來,反而要比統御一個葉爾辛更容易省事啊!還怕甚麼五個葉爾辛?至於五都壟斷建設資源,排擠都外縣市建設經費的問題:五都固然有磁吸作用,初期五都周邊的縣市資源可能會向五都匯流,這的確是一個問題,但是以台灣藍綠勢力幾乎旗鼓相當的格局,五都外的諸縣市必成藍綠都需爭相要拉攏的關鍵對象,因此不論誰在執政,必會大力投注其建設,其結果就會變成人口外流的縣市反而因為人口減少而使得每人可以平均分配到的公共資源,比人口集中的城市來得多,生活更舒適, 長期自會吸引城市的人口的反流,往鄉村回流,最後使城鄉資源的分配逐趨於均衡,因此,從長遠來看,這問題並不大,但是最關鍵的是,五都的成型是台灣經濟再發展的世紀大戰略,也是因應ECFA之後台灣最重要的國家安全戰略,經濟發展方面,是因為台灣的主力ICT產業,走的是全球化策略,生產製造外移,造成台灣內部的就業困難,連帶的因為企業的外移也帶走大批大批的企業精英,這些精英同時也是台灣內需市場的重力消費者,台灣內部失業率高.人民沒有就業機會,就沒有消費力,加上這大批大批企業精英重力消費者的外移,使得台灣的內需市場長期陷於疲弱,經濟發展陷入困頓,但這是台灣經濟全球化後所造成的必然結果,五都的規劃就是要藉著五都都會的發展,提振內需消費市場,同時藉著五都與大陸都會.亞洲都會或世界都會的連結,進而進行區域整合,吸引國外,包括大陸.亞洲.世界的消費者到台灣來消費,以區域的整合市場來彌補經濟全球化的缺失,內需市場暢旺,就會推動服務業的滋生,與製造業的生產投資,提高就業率,讓經濟有感復甦,戰略安全方面因五都的成型同時也是在推動台灣的在地全球化.台灣在地亞洲化.兩岸在地化的進程,一旦五都完成這世紀性的台灣新地圖計劃,就會讓台灣變成世界的台灣,台灣變成世界的台灣,就是今後台灣用以維繫未來生存安全及永續發展的最大保障,綜觀上述,五都選後,朝野政黨還須要為誰輸誰贏?誰消誰長?誰選2012而爭論不休嗎?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4652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