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政府的台灣新地圖計劃(三都15縣)被質疑最強烈的,大概就是恐擴大區域失衡及城鄉差距這件事,事實上,這是兩個層面不同的東西,一個是效率優先的問題,一個是公平優先問題,我們要先問一下自己,對於國家發展策略,你是要先效率再公平?,還是先要公平再效率?前者是一般資本主義國家的思維路線,後者則是社會主義的路線,社會社會主義最典型的是共產主義,共產主義最講究公平,結果是變成共貧,至今在國際社會已不再有人堅持了,就像大陸的崛起,也是採取讓東邊沿海先發展富裕起來,再帶動西部發展的策略,馬政府的台灣新地圖計劃,談的也是國家發展策略--讓台灣目前比較發達有競爭力的城市地區擔任領頭羊的角色,帶動落後地區的發展,這是一個基本的戰略選擇問題,至於區域均衡問題,大家最好還是相信雁行理論較務實,我們相信世界上絕沒有完全均衡這種事,若有,僅只存在書本上學者的概念,要求齊頭式的平等不是一個民主社會進步的價值,但是我們鼓勵有能力的人多一點努力,然後再要求他多為社會進一點義務,也不為過,這是國父遺教所得稅採取累進稅率的基本涵義,現在國內有專家學者,舉國際經驗來強調區域均衡在外國受重視的程度,例如德國用《聯邦改善區域結構共同任務法》來界定聯邦和州對落後地區援助責任和補貼的比例,且以《聯邦財政平衡法》來執行州際及州與地方稅收的再分配,保證各州人均稅收享用的均等。美國在六○年代為加大對「落後群」的扶持,連續頒布《區域再發展法》、《加速公共工程建設法》、《經濟機會均等法》,後來還以《農村發展法》和《聯邦援助區域援助法》作為落後發展區域開發的支持等等,我們認為這些國際經驗,的確值得參考,但是不要忘記,他們都是老牌資本主義最發達國家,先效率再求公平,一直是造就他們有今日的歷程!我們不要只看到人家後半套的好,卻不知道其前半套的真正門道,總之,如果你同意讓台灣先有發展,大家再有多一點的分配這樣的選擇,那就請不要再用區域失衡論來干擾國家的發展策略,否則台灣在面對大陸的崛起及全球化的浪擊中,極可能會趴倒在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