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政府官員要多點工程師而非學者的性格 國家才有希望
2010/07/10 17:07:56瀏覽712|回應0|推薦0
中央研究院院士會議,有院士嚴批我們財經官員沒有產業觀,其實,我們的財經官員那裡沒有產業觀,若沒有產業觀,他們怎能提出產業政策,(事實上生技製藥/文創產業/紅酒.烏龍茶文化產業大部都是經濟部的事,指桑罵槐對衛生署.NCC,文建會,農委會等並不公道)真正的問題應該是出在沒有工程觀,大家可以回想一下,過去領導台灣創造經濟奇績的孫運璿 趙耀東是不是都出身於工程師背景,工程師的天命不同於經濟學家 社會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可以自由地選擇自己感興起的問題,一頭就栽下去,然後一抬頭就用自己專研的理論知識,對社會道三指四,但工程師不同,工程師的生命是被世事.被問題所選擇的,他們的工作,就是解決問題,且承擔解決問題方案成敗的責任,他們在解決方案的進程中,要考慮許多因素,取最可靠和最經濟的方法,同時考慮到它深遠的社會意義,以求獲致最足適於促進社會整體體系再進步發展的結果,工程師也不同於政治出身者,政治出身者,勾心鬥角,看立場.看臉色辦事,工程師的視聽客觀,習慣就事論事,做事有步驟有方法,樂於在理性的軌道上究事求是,那為什麼我們現在的政府官員會缺少工程觀?原因可能很複雜,但是絕對與主政者的性格.用人有絕對關係,扁政府時期的律師性格主政,用人則是滿朝都學法,藍綠惡鬥,法律被拿來作政爭工具,馬政府上台,馬總統本身也學法,強調守法,但是似乎矯枉過正,<依法行政>被變成政府官員保守.消極.不作為的藉口, 正港的法治應該是rule of law 卻被演化為 rule by law, 逐漸喪失法治是一種社會工程的意涵, 美國法學家(Roscoe Pound)曾經提到法律的工作是一種社會工程(Social engineering),他說:人們在社會上皆有許多欲望和需要欲得到滿足……但個人的欲望卻常和他人欲望衝突或妨害到他人的欲望,這時候為使生活必需品……在盡量減少摩擦資源耗損的情形下,為眾人所分享,以滿足眾人適當的需要,就必須對各種生活關係作適切而必要的調理及行為的定制,這個工作就是一種社會工程。所以行政官員不應該只是依法行政rule by law,而應該是rule of law,如社會工程師的角色,在面對實務案例,積極尋求解決方案,去活化法律的生命,彰顯法律定紛止爭,指引社會行為規範的正向功能,而不是消極地搬照法條辦事,政府官員缺少工程觀,另一原因,是主政者太牽就民意,看民意辦事,導致一些社會學家.社會運動者.挾著部分民意,宣稱為弱勢執言,趁勢崛起,企圖主導民意,因之,評議價值是非的言論群起,聲浪蓋過那些埋頭苦幹一生沉默於工具理性的工程師邏輯,例如,富士康事件,有一批從未經營過企業的教授學者,竟然對台灣的代工產業經營管理模式下起指導棋,且批之為台灣之恥,殊不知,那曾經撐起台灣經濟奇蹟的台灣代工體制之中仍蘊擁著台灣經濟力最重要基石--製造工程的重要經驗傳承,過去,台灣的經濟奇蹟是由台灣的強大製造力所堆疊起來的,過去如此,現在還是一樣,相信未來台灣的經濟力要提升,也必須繼續建立在這個基礎之上才能辦得到,台灣經濟力的優勢,如眾所皆知,並不在於創新設計新製品上,而是如何把整架新製品(機器/電腦/手機/電器等)每一新製品樣本,拆解成由標準零組件構成的裝配品,其次,能針對如何大量生產這些零組件進行分析,並將這些零組件的生產活動迅速轉換成最簡單的動作,讓沒有技術和半技術工人都能快速而精確地去完成零組件生產,再來,能夠快速把這些零組件的生產活動,包括工作團隊的組成,技術程序的組織,物料流程的組合等三個最關鍵組織問題,都整合在同一個工廠內,最後,訓練成千上萬的新工人,和數以百計的工頭和領班,這些人過去大都從未見過工廠內部狀況的,都很快能上工,並完全投入於完整的生產線上,完成高效率高品質的生產使命,上述,包括標準零組件的分解與組裝,零組件生產過程中標準動作的設計,整合人力機器與原物料的工廠設計,以及工作技能和團隊活動的訓練,就是真正奠定台灣代工產業的四大基石,這裡面都蘊育著工程師的重要精神和工作邏輯,我們不相信台灣這種舉世無匹的製造力技術,在高舉創新,高舉自創品牌,高舉六大新興產業的聲浪中,必須被遺棄,被批得一文不值,企業管理上有一個BCG產品距陣模型,經常被經營者拿來作為診斷企業經營體質及決定未來投資政策的參考指導架構,BCG模型可以讓經營者看清楚,企業體裡面,那裡業務是企業所賴以維持生存及維持競爭力的金牛(Cash Cow),那些是明日之星(Stars),那些是企業的雞肋,屬於茍延殘喘(Dogs)的產品,那些則是(Question Marks),是企業的黑洞,可能是個深不見底的大錢窟,從而趨吉避凶,將企業有限的資源做最精算安全適切的配置,一個國家的產業政策其決策思路其實也是一樣,一個國家的產業政策,也需要兼顧生存發展與風險管理的需要,作好佈局,因此,固然不能僅滿足於現狀只專致於金牛級產業的經營,而不前瞻未來,預先培育明白之星的產業,但也不能光顧者明白之星的產業超前過度地將資源都投注在明日之星的產業上,而忽略此時此刻國家現狀的維持還需仰賴現存的金牛提供資源,才得以繼續存活,進一步才得以提供今日培育明日之星的動力,我們相信台灣的代工產業迄今仍然還是台灣的金牛產業,前陣子還有台灣主流媒體公開反對大陸台商的代工產業回台投資,很多經濟學者社會專家也起而附合,我們認為舉凡上述那些瞧不起台灣代工產業,僅致力於提倡新興產業或僅高唱經營品牌的學者專家不旦缺乏工程觀,也缺乏產業觀呀! 他們只是一頭栽進去自己興趣的事,毫無關照全局的能力!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42117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