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向馬總統抗議 公務員要加薪 企業要給員工加薪 為什麼沒人給農民加薪
2011/02/05 14:16:19瀏覽442|回應0|推薦0
美國重返亞洲引起東亞局勢的劇烈震盪,在大陸國家主席胡錦濤赴美<國是>訪問,當中美雙方取得一定的戰略共識之後,相信整個亞洲局勢應是已經在穩定下來了,接下來,美國的全球戰略重心應該就是要重新回到非洲吧 ,最近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埃及的民主化運動,正在如火如荼地展開,這就是在揭示一個歐巴馬全球新時代的開始,也是正在宣佈美國傳統新保守主義全球戰略觀的結束,美國是一個老牌的民主國家,但是美國人對民主的內涵認定,其實也是很複雜的,史特勞斯是美國新保守主義的靈魂人物,他們所認定的民主,是承繼希臘古典的共和民主觀念,地位不相當的人,例如奴隸,是不在能同享民主之列,因此在他們觀念之中,民主是有群體範圍的,並不普施於全面人類的,他們也承繼清教徒追求卓越,努力要成為上帝選民的宗教傳統,對於墮落的人,是齒與之為伍,欲與之劃清界線的,因此他們可以對追求自由民主反專制獨裁的人民,皆視為同類,並接納他們視為同一民主陣營,凡同一陣營就能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同舟共濟,但對不同陣營,例如對於專制獨裁或對於墮落的人,那些所謂受沙旦指使的邪惡族群,他們是從不假辭色的,不但處處要防制之,甚至每欲去之而後快,這是美國新保守主義者的思想背景,瞭解這個思想背景,就會瞭解美國新保守主義的國際戰略觀,為何一直就充滿著--不斷在界定誰是敵人,誰是朋友,或者說不斷在製造敵人的特色,過去的美蘇冷戰,中東戰爭,兩伊戰爭,甚至杭廷頓的文化衝突論,就是這注腳,加上美國的新保守主義戰略觀,自史特勞斯以降亦都深受著德國憲法學者施密特思想的鼓舞-- 把政治當作劃分敵我的工作提升到國際戰略上,以塑造共同敵人,藉凝聚聯盟內聚力量,來鞏固霸權,因此美國敢肆無忌憚將全球霸業推到極致,推到最高峰,直到911事件發生才是個轉捩點,美國有志之士,才真正認真在檢討,思索美國既往的塑敵霸權戰略之缺失,尤其在檢討長期來,美國與回教國家為敵,政策是何不當,另一轉捩點, 美國經濟全球化遇到瓶頸, 因美國經濟要全球化 與欲藉塑敵以建立美國霸權的國際戰略基本上是衝突的,試問美國不斷塑敵,經濟要如何能全球化呢!?歐巴馬的崛起,是代表美國新自由主義的戰略觀, 凌越保守主義的戰略觀, 美國新自由主義的戰略觀是主張普世式的民主,不僅要打破美國以民主聯盟為我群而敵視非我群的框框,主張階級種族宗教間的和解,化解仇恨,甚至要運用美國政..,硬的巧實力,及卓越的美國民主.價值.文化.制度,等美國軟實力,來贏取別國人的認同與合作,以重塑美國的全球性領導力,(美國已將勝利重新定義,勝利是,在贏取別人的認同與合作,不是在打敗別人), 因為歐巴馬警覺,美國唯有兼善天下,將普世人類皆視為我群,唯有接納不同價值觀,不同生活形態的人,讓他們同享民主,一樣以民主的價值地位被相接待,也就是當全球都同享民主一體化之後,美國要推動的經濟全球一體化才有實現的可能,因此歐巴馬在競選時喊出<美國要改變>的口號震憾人心,台灣因為在國際政經地位頗敏感,經濟須高度依賴出口,國際政治地位又受制於大陸,要面臨的國際環境,可謂形勢多變,尤其與美國的國際戰略作為息息相關,社會經濟的興衰榮枯經常隨著國際局勢的變化動盪起伏不定,因此我們認為對於美國未來的國際戰略思維的調整,應該緊密關注,不能因兩岸已大步和平和解而對於美國的戰略動向掉以輕心,諸如下列:  ,美國過去在布希總統主政之下,以防制全球恐怖主義為訴求,遂行美國的全球霸略,歐巴馬為彌補這種<防恐怖主義>戰略,對美國所造成的傷害,開始調整對 回教國家的外交政策,欲多方與回教國家尋求和解,以化解過去積壘甚深的世仇,因此激起保守主義者的尖銳對立.反彈,其中關鍵的因素牽涉到的,不僅是價值觀的差異,最重要的還是事關保守主義陣營手中在中東的石油與軍火武器的重大商業利益問題,歐巴馬知道若要繼續推動他的和解化仇政策,第一步就得將全球的工業經濟體制,從受石油的供需綁架的深層結構裡去尋求解放,從降低全球工業生產需依賴石油能源才能運轉的連動性去尋解,否則隨著石油的耗盡與供應短缺,工業國家受石油能源綁架的問題,將越來越積重難返,因此歐巴馬以溫室效應,訴求全球節能減碳,倡導綠能產業,推動能源整合電網,希望降低人類對石油需求的依賴,因為唯如此,美國才較可能可以擺脫過去的,勢必要控制中東以控制石油的戰略體制,與回教國家尋求和解,進而能推進世界的和諧,遂行美國的經濟及民主的全球化,  , 美國的經濟全球化第二個障礙是,事關全球的經濟權力結構配置的問題,目前全球的經濟結構大抵是分三大區塊,一是以美國為首的歐美先進國家是為消費國,以中國大陸為首的亞洲新興國家為生產製造國,三以南半球亞非較落後國家,是為原物料資源供應國,經濟運作的邏輯是,由消費國提出設計與需求,再交由生產製造國,提供廉價勞力並從資源供應國取得能源及低廉的原物料去製造後,外銷出口到歐美先進國家供消費,在這經濟邏輯運轉下經濟利益分配的大權,幾乎被掌握在消費國手中,生產製造國往往是要出口一大貨櫃的製品到消費國才能換取到先進國一個高科技產品,資源國更慘,可能還要好幾貨櫃的原物料才能換到先進國一件高科技產品,這種資源對價的嚴重不對稱,已經造成世界經濟運轉的嚴重失衡,富國越富,窮國越窮,變成世界動亂的根源,因此歐巴馬的國情咨文,強調要協助非洲國家發展農業,提高人民所得,並預防糧食供應短缺的問題,顯然他已預見問題的嚴重性,  , 還有是農業生產體制與工業生產體制嚴重失衡的問題,由於農產品及原物料的價格與科技工業產品的價格嚴重不對稱,以致生產製造國為維繫經濟成長,必須不斷壓低生產要素的成本,繼續犧牲人體的生活健康,與環境污染成本,消耗過量資源才能繼續充應出口的成長,而資源國為能跟上現代生活,也必須藉不斷加速耗竭資源,始能換取經濟金額,敷應生活所需,這是全球產業結構的配置失當,先進國家的工業霸權體制太過壓霸所造成的結果,而最遺憾的是,幾所有的財經學家,一聽到農產品原物料價格上漲,就視為洪水猛獸,呼籲政府要出手打壓,深怕引起通貨膨賬,事實上,會引起通貨膨脹,只要是負責印鈔票的政府的責任,學者專家不應不分青紅皂白,把痛苦推給農民原物料生產者去默默承擔,農產品糧食生活物質價格合理上漲,就會吸引在工業體制下的邊緣產業及邊緣人力回流農村,回流農業,如此可以縮短城鄉,南北,貧富差距不好嗎,農業回流,也會幫助許多家庭重整正常生活,恢復正常的養兒育女能力,克服工業體制下少子化及老年照護的嚴重社會問題,是當前政府最需考量的重大政經戰略選擇,本文暫說到這裡,容我先做一結論---讓農產品原物料價格上漲,讓它回歸正常合理的市場價位,不但是一種可調節農.工業生產體制配置的平衡機制,也是國際上當今所能平衡南北球經濟失衡的最重要對策,在台灣,也是最重要平衡南北.城鄉.貧富差距,的第一次財富分配工具, 要怪目前台灣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就要怪台灣的工業與農業產業配置的失當,與工業體制下,勞力薪資收入與農民生產收入之嚴重失衡,農村收入如此少,致使人力拼命往工業體制擠,往城市擠,結果是都市房價高漲,農村則一片蕭條,工業體系人工多壓力大增,壓力大健康亮紅燈,生育不力,工業體系一不景氣,失業即劇增,人員的收入絕大依賴勞力報酬,缺少其他財產性收入的溢注,生活資源的風險當然高,試問如果農產品價格適當提高,就會吸引工業體制下邊緣的人回流,有誰願意繼續在那痛苦的漩渦中沉落!馬總統呼籲公務員.呼籲企業要加薪.但是我們從沒聽說要給農民加薪.我們心中難服.要抗議! 抗議啦!! 延伸閱讀http://blog.udn.com/q4162027/5417585
( 時事評論政治 )
回應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q4162027&aid=4856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