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小 中 大 | |
|
|
2010/06/17 11:45:38瀏覽1520|回應4|推薦14 | |
台大學生是否適合以show girl為職業,日前引起社會廣泛的討論。持支持意見者多捍衛著職業不分貴賤、尊重個人生涯規劃自由的理念。而持反對意見者則多希望堅守台大的聲譽、地位,或評估台大的教育資源投入與產出是否得到了最佳效益。筆者認為,價值的孰優孰劣或許有各方討論的空間,但我們千萬不應該將這個討論的結果,尊為唯一的價值正確。 台灣的發展有很多值得探討的議題。教育,恰如其分的成為其中最核心也最受重視的一個。從弱勢的營養午餐補助到排富的學費補助;從升學的壓力到學費調漲;從開放學術自治、大學自主到學校能不能用BOT換取開發經費;從重研究輕教學到學者諸公哀叫;從台大的學生該不該吃上課雞腿…到台大畢業生該不該提皮包、該不該當show girl 或步入演藝圈…。教育議題何其多,至今卻為一一個能真正解套。此困境,不禁令人長嘆:在台灣搞教育…好難! 或許,是因為教育一直以來在華人的傳統與血液裡就是一種高度道德性、價值性的象徵,因此教育問題也多因為遇到保守價值與新興價值的衝突而僵持。 或許,教育其實是權威與價值的傳播工具,因此教育行為總是難逃被工具化利用的宿命,每個議題都夾雜在權力分配、資源分配、價值型塑…等等幕後黑手的掌控中,無法從檯面上所見的問題進行解套。 或許,我們甚至可以說教育的「本質」與「本分」在華人的世界裡根本就不曾被釐清 … 因此東方式的教育之於西方英美國家,往往淪為一種”價值複製與傳播”的手段,而不是”價值創造與培育”的方法。也因此,在華人的教育體系裡,教育其實只是用以去除個體異質性的框架。在教育的過程中,個體也往往僅被視為群體的一部分,無法特異於群體的價值。 而在經過上述三個「或許」的洗禮,一個學生在教育體制中不再僅僅屬於一個待啟發的個人,而是一個等待被標準化的模型。在西方稱之為創意的行為,在東方稱之為離經叛道與標新立異;在西方可以自主、自由並且自己負責的行為,在東方被視為破壞秩序、不顧群體聲譽的行為。 台灣的教育問題真的不在台大!台灣教育的問題在於我們每一個人,能不能先離開那些虛無的價值層次、能不能撇開那些權威和厚黑的影響力算計。我們該認真的,把教育視為一種人格鍛造的工程。從校長到每個父母都能學著尊重每一個人獨特的人格,不急著為成功下定義;從總統到每個人都學會尊重每個人不同的意見,不忙著為”正確”的價值下註解。讓我們回到教育的本質, 重新討論台灣的教育問題吧! |
|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