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城邦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字體:
哀~ 別在亂談了 ... 棒球發展的根本問題在「社區」 ...
2009/04/10 21:05:33瀏覽916|回應6|推薦13

大家愛看棒球 卻不懂經營棒球產業

在過去一段時日以來,台灣無論平面媒體、網路傳播界面如部落格,都沸沸揚揚的討論著中華職棒如何興弊除害,打出一番新格局。有些人的論點著重在國家教育體制和體育主管機關在三級棒的發展;有些人的論點強調觀眾的參與、球員的自我約束與反省;有些人強調棒協、大聯盟、球員工會、薪資協商、球員保障等制度;當然也有許多人強調國家公權力必須介入調查職棒賭博、肅清職棒環境,並使公營企業或私人企業的球團規規矩矩的經營職棒球隊

的確,這些討論,都指出職棒運動問題的所在。但是,這些討論僅止於分析問題的表象,而無論哪一種解決途徑,都僅能處理目前看的到的、且比較容易克服的表面病癥。

台灣若真的要建立起完整的職棒運動產業,必須從棒球運動發展背後的政治-經濟角度切入。以看待「產業」的方式,紮紮實實的讓棒球運動在這塊土地中生根、茁壯,也唯有透過一連串的政治-經濟資源重新整合冒險,我們的三級棒球、球員與球團的關係、觀眾的參與、球員的規範、甚至逐漸在世界闖出名堂等等理想方得以逐漸實現。而透過許多直接與間接的了解,我們發現美國的棒球產業有一個相當基本的要素:「社區」。

社區的重要

先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看。從社會學的觀點來說,「社區」代表了社會資本的黏合!社區不但是一種人際網絡的組成與強化,更反饋給個人,使其清楚自己在社區網絡中自我的角色與定位。又從政治學的觀點來說,「社區」是不是形成了一套像非正式團體,或政治次團體的價值體系,其中不但能進行資源的彙整與分配,也能進行各種權力與角色地位的結構與解構。

當我們真的把棒球當成一種產業要發展,社區對於棒球的參與和投入就不單單是所謂社區認同或社區情感的融合而已...在整個社區棒球發展的過程中,不同行動者在社區棒球中的不同的投入程度(家長的參與和交流、家長與教練(或許還是某一家的家長)的互動、學校課內與課外時間在棒球教育與訓練的投入...)將逐漸形成一種共同的冒險行動...而透過不同社區的比賽交流所得到的成果(勝或敗)又加深了一連串的投入與對於得到成就的期待...那麼繼續循環下去社區棒球是不是就會往上尋找可以"長期生根",甚至"營利維生"的空間...進一步又交錯出更多的人脈與社會關係,還有各種不同的政治資源與權力配置關係。

而透過社區棒球的凝聚,這無怪乎美國從大聯盟到小聯盟,在每場區域賽事中都有相當多的觀眾,在為自己所投注過的球員們喝采。也為社區的經營,奠定了學校以外的棒球教育基礎,各級學校遂成為培育運動員的場所,而無論大聯盟、小聯盟的球探也都早在球員國中之前就積極投資,以長期培養以及風險性創業投資的手法,栽培未來的搖錢樹。這更使得美國的職棒產業在商業化的面向上得以進一步完整的發展。

教育體制與運動產業的接軌與發展

更進一步提到「教育」與運動產業發展的關係。我試著比較美國與台灣在體育人才的發掘強度,還有對整個體育產業的發展投入程度如下:

從表面上來看,在整個升學掛帥的社會價值追求下,台灣的各式運動幾乎都不太受到重視。從高中以前的教育體制來看,父母、學校、整個教育環境都不鼓勵孩子在田 野間揮汗打棒球,大家只希望讓孩子像小大人一般,學才藝、練口才、吹冷氣填鴨著一張張為了一百分而拚命的考卷...運動,這種需要高度投入才能有所成就的發展沃土在台灣根本是貧濟不堪。

深一層來看,我國的運動說實在的根本不能稱為"產業"...也因此體育的發展找不到營利的利基,而無法營利也就又無法回饋到整個體育人才培育的過程。儘管 我們有國家成立的體專(或改制的體育大學),但在台灣主流教育體制的資源配置與權力結構下,對體育運動有興趣的小孩,從小到大仍要面對學科上的壓力,深怕沒有在升學列車中就提早失去了"錢途"。即便進入體專或體大,這些學生除了在體育的術科要有所修習之外,學校仍要求他們在學科上要有所成就。而這些學生畢 業之後,少部分成了國家選手...他們靠獎金為生但薪水普普、運動生命短暫而職涯不受保障...;另外有不少人進了各級學校做體育老師...當一個朝九晚五卻再也無法在體育舞台揮灑的公務員;當然,也有一些進入了所謂的職棒、職籃體系...他們的運動生命操在球團手上,職涯沒有太高的保障,而不甚強烈的競 爭也未能使他們在職業的過程中不斷成長進步...到頭來,體育運動在台灣就是以沒錢途&沒前途來總括結論。

那美國呢?大家對麥可喬丹、老虎伍茲等球星應該都耳熟能詳...我們除了看到精采的賽事之外,也常看到這些球星在做某些產品的廣告代言。這些運動選手們通常都有大學學歷,但他們的職業生涯幾乎是從高中就開始了...據我所知,喬丹在高中就被NIKE簽了下來...一切的薪資計算標準、代言的費用、就讀大學...等等都在合約裡面。這...似乎 是台灣沒有的吧!

美國的運動產業,的確是把球星當「產品」在經營,而那些球探與背後的大型商業集團也是以一種「風險性投資」的方式同時對幾個被看好的高中新星進行長期的投 資與培育...其中不免有些折損...但企業只要賭中了一個像喬丹這樣的搖錢樹...虧三五個都不怎麼要緊。而且但球員與企業之間的權利與義務關係在合約 上都有詳盡的規範,不但對企業的投資獲利是一個保障...對球員的職涯其實也是。

台灣發展的是運動 不是產業 

總結來說,美國從社區到職業運動...是高度商業色彩的在經營一個高獲利的運動產業。而台灣的體育運動,則是由國家...為了提倡五育均衡等等理念,所發展的小規模計畫經濟體。其中不論企業與國家在前期的投資都相當有限...也只等到可能有所收成時在進行一次性的收割...。也因此,台灣的體育在整體國家的政經體制下其實難以像美國這樣將體育運動塑造成自由貿易的市場式發展。

進一步剖析種種台灣獨有的社會脈絡、價值、權力結構...台灣幾乎沒有出現所謂的「社區意識」,沒有家庭積極的參與和投入,沒有當地企業、學校在其中進行社會凝聚,以及資源和權力的交織。若提到村里長為領頭的種種發展...更悲慘的是這些個地方政治人物只提供了基本的的政黨綁樁功能,對真正可能長遠發展的社區政治-經濟...了不起只有鉗制的效果,而難以真正有規模的發展。

( 時事評論公共議題 )
回應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上一篇 回創作列表 下一篇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lassic-blog.udn.com/article/trackback.jsp?uid=politicschao&aid=2837179

 回應文章

筱 蒨-Lucifer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學校的體育課該重新檢討了
2009/04/13 16:37

記得小時候,住在父親公司宿舍,有一大片空地,常常小朋友就聚集起來打棒球。

上國中之後,直到進入社會,學校的體育課,不是丟顆籃球,讓我們混過體育課時間,就是丟顆排球,同樣混一節課,棒球課從來沒上過,其他的運動也是幾乎沒有。

台灣不光是棒球的問題,是學校的體育課根本上就出現問題,拿來補課的有之,混時間的有之,體育教育實在稀少得可以,出社會後,當然就不可能去關心,台灣的體育如何能有良善的發展?

至於社區?唉,現在都是公寓、大廈,連隔壁鄰居名字都不知道,家家大門深鎖,哪來社區時間?

金刀(politicschao) 於 2009-04-14 00:35 回覆:

別這麼說唷 ~ 

美國郊區的房子彼此距離這麼遠  人家還是有社區

日本的住宅與人口比台灣還要密集  人家還是有社區

環境的確是一個困境 ... 但真正困難的是"人"

總要有人走在最前面敲鑼打鼓 ... 才會有慢慢覺醒的跟隨者一起前進

社區的經營和發展是需要心力、時間 甚至要承擔發展風險的

而社區型成的最初 勢必有一些精英因為對"原鄉"有一股熱情 而願意投注

所有權力與資源幾乎都往台北集中的台灣 ... 則破壞了這種原鄉的關懷 ~


cjs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
2009/04/12 17:24

大家真有那麼喜歡棒球嗎?

為什麼都是"看"棒球呢?

我們那時代,可都是說"打"棒球.

昨天我三振了五個....阿文的短打真賊!

....我的盜壘也不錯吧!

哼!要不是我的homerun......

金刀(politicschao) 於 2009-04-13 14:34 回覆:

真是個雞生蛋 蛋生雞的問題呢 ^^|||

不過,如果思考問題背後的問題 ... 的確是沒有人「打棒球」,棒球怎會好看 ..

社會型態的轉變是一個問題 經濟結構的轉變是一個問題

而在這些轉變中...社區與聚落失去了參與和連結的標的...

至今,若要重建這些連結...恐怕是需要有地方精英出來振臂疾呼 大舉投入嚕 ~

總是要先有牧者 犧牲奉獻 ... 羊群才會找到前進的路途~  您說是嗎^^?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恩 ~ 錯字... 是Eagle ...
2009/04/11 12:30

附帶一提

美國童軍領域的整個體制有很強的公司治理色彩

有類似董事會的"團務委員會" 以及權責清楚的CEO治理團隊"團長"

團務委員會的職責在於經費的籌募與團務方向 並聘任團長做專業經營管理之事

而台灣

童軍有強烈的家父長色彩,多是以團長為核心 往上尋找願意掛名或出錢的團委會

就像多數台灣企業的治理方式一樣 ... 老闆兼董事長 權力大又不受節制

~

童軍 是相當重要的社會教育 或學校外教育 ...

但台灣在國中教育中安排的"童軍活動'"課程 以及高中的"童軍社"...

反映了教育體制 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荒謬  也反映了政府形式主義下的錯誤

金刀(politicschao) 於 2009-04-11 13:10 回覆:

雖然 很不想承認

但美國的民間力量 ... 真的很強  而且強到台灣難以想像

這是台灣走民主路最大的罩門

解嚴前因為政府由上而下的"釋放"參與各種活動的權力與資源

解嚴後又因黨政系統內部 派系人脈鬥爭嚴重 各方努力往下深植資源配置管道

因為台灣政治人物善成用這種"綿密又零碎"的政治權力與利益分贓權謀 ...

台灣的公民社會甚至不如同樣由威權轉型的南韓、泰國還要蓬勃

幾乎所有比較大的公民社群都會被政黨收編攏絡 ex台灣四大會

幾乎所有比較有理想的公民社群都因為需要權力與資源 匍匐在政治力之下 ex婦協

而相當多民間組織的董事會 ... 也多有政黨人馬安插 ex 童軍總會 棒協 ...

妙哉 ~

這些 ... 組織背後的政治權力和利益 台灣的公民都沒有看到 也想裝做沒看到

台灣公民只看的到壹週刊跟主流媒體對議題的八卦操作  對特定人的圍剿追殺

台灣公民只喜歡圍剿阿扁與馬英九 批評國民黨與民進黨 ...

然後我們五十年過去了 ... 政治與企業高層  玩的還是同一套政治遊戲

大家喜歡的 謾罵的都是虛空 ... 政治與企業的發展成果自然也將歸於虛空~

(但奇怪的是 ... 台灣人對"人脈派系"是又愛又恨  雖然有些討厭...卻又賴以維生

 終日帶著假面在上司與同事之間裝傻 ... 直到自己爬上高位 卻忘了自己 ~  唉~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台灣 有很多事情都在仰賴政府 而忽視社區發展
2009/04/11 12:22

不只是棒球運動  童軍運動也是如此

在美國 甚至常有總統感嘆或驕傲的嚮往"金鷹"童子軍 (Egle)

而童軍運動之所以蓬勃 關鍵也是因為社區童軍的投入與參與

由社區的家長與童軍領導人組成的社區童軍團

會自行以義賣或活動籌組經費 會進行地方的服務如掃街 環保推廣...等

但在台灣

童軍組織是從教育部由上而下分配經費的校園課外活動

類似救國團...都是當初國家在發展所為青年愛國主義時的機制與管道

到現在為止 台灣的童軍與政黨和政治的關係仍然密切結合

而透過學校來操控的各級童軍組織 也因為經費與管控權在學校主管機關

在6334的學制中幾乎只有斷層沒有完整的連結 

此外 校園童軍與社區的連結相當薄弱 也沒有太多的公益活動 ...

儘管如此,與棒球同樣的問題是

台灣的社區並沒有發展童軍的自主意願

大家仍希望透過學校 做為一個經費與營運管制的懶人經營法

這也無怪乎 整個童軍體制根職棒一樣...越高層 越有不堪入目的情事...

~

只能說 很多事情... 是公民參與的問題 ... 大家卻只想要問政府的角色與責任 

金刀(politicschao) 於 2009-04-11 12:56 回覆:

恩 ~ 謝謝你的分享

同道中人 ... 感慨萬千



等級:
留言加入好友
呵呵 ~ 原來如此
2009/04/11 09:44

原來棒球不能只靠學校跟政府阿 ...

不過...這很難吧...從社區開始改造...@@

哈哈 ~ 比較你文章的瀏覽量就知道了 ...

大家比較喜歡叫叫罵罵啦 沒什麼人真的想知道該怎麼做 ~ 這多累呀

金刀(politicschao) 於 2009-04-11 12:55 回覆:

恩 ~ 你這年輕人 ... 講話也太"直"了吧 @@

我一直看著被三秒膠黏住的人氣 ... 都快講不下去了 ...

( 看過你文章 ^^~ 很不賴 :) 就繼續寫吧...徘徊在理想與現實間的青年 ) 


左軍
等級:7
留言加入好友
很有建設性的意見
2009/04/11 01:58

很有建設性的意見
但對痲木不仁的政府團隊
卻像是對牛彈琴
只有可惜........

金刀(politicschao) 於 2009-04-11 02:26 回覆:

沒關係 ^^ 本來就不是寫給政府看的 ~

既然重點在「社區」... 政府的角色自然是越少越好

這是個簡單的邏輯~ 政府干涉的越多 民間的能量與力量就越薄弱

當然,也不是說政府啥都不管事情就會順順利利的發生...

我只能說政府的角色跟手腕...是一種很微妙的智慧

就像您教小孩 ...

何時該板起臉來  讓他知道某些原則與底線不能越過

何時又該給小孩一切支持  放手讓他做 並謂他承擔部份後果

就像家庭教育考驗著父母的器量 ... 國家發展也考驗著政治人物的器量

^^ 哈哈 ~ 太晚睡了 跟您說聲晚安~